南财快评: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才能真正推动职业教育

21财经APP 张梦晨
2021-01-25 20:23

1月24号,陕西省两会上,陕西省人大代表周苏萍建议将普高招生比例提高到70%-80%,将中职招生比例降到20%-30%,以解决中职招生比例必须占50%导致的中考比高考还难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未来十年家长们将要面对全国约一半的孩子上不了普高的现实。

针对此项政策,笔者经查阅资料发现,最早在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文件中,第二条中写到:“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

从国家政策来看并没有错,近十几年来我们都感受到我国对蓝领的需求很旺盛,但是招工却很难,供给短缺。尽管过去几年蓝领工人一直在增长,但是增速却持续放缓,而需求依然在涨。所以不难理解,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高强制分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二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但在执行过程中,新闻爆出过不少地区强制要求本校成绩不好的孩子必须填报中专技校的要求,以达到默认的普高职高一半一半的比例。甚至有些地区,为了完成这个分流比例,明明普高有能力招更多学生,也不得不控制规模。从而导致中考分流成为义务教育结束后的第一次被迫分层。这种分层的出现会加剧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教育资源的浪费。

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过早分流对学生发展严重不公平。目前来看只有考上大学以后,接受高等教育才有机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我国的职高教育建设缺陷还十分大,如果孩子不能或者更加难以再通过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那么社会的人们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对于现在年仅12岁对自己的未来还十分模糊的初三的孩子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初中生很多对人生和未来根本没有清晰规划,这时候分流基本都是家长和老师意见。成绩不佳的学生考不上高中,迫不得已上中职,但这些孩子中,其实很多不是学习能力弱,而是还没开化、没长成熟、贪玩导致的。尤其在小学初中时代,女生明显占发育优势,差不多要领先两年,成绩也是最好,一直到高中,男生发育才追上女生,此时男生发力,导致高中阶段男生成绩会赶上甚至超过女生,那么在中考阶段,很多男生直接就被刷掉了,基本上没机会到高中再发力,只能直接以职高角色进入社会。
 其次,从现实层面分析,现在的中职绝大部分质量堪忧。中职教育在建国后曾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拥有过自己的辉煌。但是,伴随教育的不断升级,一些中职办学的乱象这几年越来越突出,师资差,条件差。而且很多学校不注重教学,只把学生当“唐僧肉”,赚国家补贴,赚工厂实习费等等。前段时间,媒体曝出,一个中职学生可以“卖”6万元。过多分流学生进中职,不仅使很多未成年孩子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甚至很多学校送学生进工厂,名义上是实习,事实上就是全工时上班,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学校赚“实习费”,这在法律上是否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值得探讨。现在存在的大量的低质运转的中职学校完全可以通过优胜劣汰或转轨普通高中教育等途径在若干年中进行消化。中职教育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教育升级是历史必然。

最后,从国情层面分析,中国人口确实多,但高端人才其实一直不多。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发展中面临着技术工人短缺的现实,国家急需蓝领人才。但是伴随国家经济层次的不断提升,产业的不断迭代更替,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中职层次的工人需求量会越来越少,对更高层次的技能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多,国家未来的职业教育必然是以大专乃至本科的层次为主。所以,减少中职层次的教育,基本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在高中层次上开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分流,既能够规避学生因为未成熟而无目的分流的问题,使分流更多地建立在学生成熟自愿的选择基础上;又可以为职业教育奠定一个高素质的生源储备,培养更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高端人才是典型的金字塔,是从无数普通人才成长过程中筛出来的,但现在这种中考制度直接把一半人还未成长就先抹除掉了,考虑到中国每年的学生人数,这被抹除掉的未来的人才颇多,这种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

2015年,联合国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四个目标就是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不接受高等教育,在这个技术快速更新发展的社会,很难对自己专业未来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等到自己仅在职高学的那门技术被淘汰之时,就失业了,被这个社会所抛弃。接受高等教育不只是为了自己更高的学历追求和更好的就业选择,而是在高等教育中对这个社会和专业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能适应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而且这也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但是让孩子接受高中基础教育从而通过高考这种把握更大的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且十分重要的,而不应该就在中考这个还稚嫩的很的阶段就去定义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当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别被贴上不同标签,才导致很多人有一个思维定式,将大学生和职高生区分开,认为大学生不能做技工。但是,如果上大学和上初中、职高一样简单,便不会有职业歧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只有促进教育公平,整体国民素质的普遍提升,高学历人才比例整体提升,人口素质才能大幅提升,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

(作者:张梦晨 编辑:李靖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