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外资“形聚神散”?广东省民建建言:与在粤外企共建研发平台

2021广东两会提案议案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省两会报道组,李振,实习生黄家俊 2021-01-27 14:08

疫情防控压力下,外资对广东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020年前11月,广东实际利用外资1470.4亿元,增长3.3%,这是继1-8月扭负为正后,增幅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和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涨幅都达10%以上。

但成绩背后,广东全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既有产业集群整体结构松散、缺乏科创能力内核的现实问题。

对此,民建广东省委员会以集体提案的方式向广东两会提交了《关于优化外资利用助推广东省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的建议》提案,着眼于广东省有效利用外资实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问题。

外资产业集群“形聚神散”

2020年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广东提出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所谓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按照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的分析,广东早期形成的产业集群,往往只重视引进企业的数量、招商资金量的大小,往往忽视了产业链的培育,因此导致这些产业集群重点产业不突出,企业缺乏产业关联性,不能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

提案执笔人、民建惠州市委会主任主委王正印梳理了当前广东靠外资驱动形成的几类产业集群,包括外资外包形成的产业集群、建立在优惠政策及廉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基础上的产业集群、依赖外资龙头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

“三种集群类型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痛点——抗风险能力弱、自主性待提升。”王正印直言。

当前,全球正兴起一股逆全球化趋势,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提出要让制造业“回归”的声音,国内部分产业面对产业转移与外资撤离的潜在压力。

这也是民建广东省委会提交上述提案的原因之一。

广东是外资企业谋增长的投资要地,包容、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吸引着无数外商、外资进入广东这片投资热土。近年来,广东更是研究出台了“外资十条”“稳外资十二条”等政策,给予外资大项目财政专项奖励,进一步提振外商投资信心和预期。

但当前广东外资产业集群“形聚”而“神散”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质量发展。

民建广东省委会调研发现,由于外资在华企业大部分只是从事OEA和OEM生产活动,“微笑曲线”中的高利润环节“研发环节”和“营销环节”等核心生产环节掌握在外资高层或其母公司手里,外资企业竭力保护对先进技术的垄断,导致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不明显,本地产业技术水平也无法提高。

建公共平台跨时空引智与引技

广东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的出口何在?新时期转型之“机”在哪?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给出了三条建议:创新驱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服务先行。

广东的产业集群大部分呈现出起步较低、产出较低以及技术较低的特征,虽部分产业集群扩张欲望强烈,但重点关注的仍是规模的扩大,而缺乏对产业集群内部创新体系的培育。产业集聚发展起来后,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亦以批地为主,缺乏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创新的投入。

对此,提案提出,从联合外资、吸纳外资、融合外资和优化外资四方面入手,强化企业主体的科创能力,既要瞄准世界500强,积极创设便利化条件,吸引其在本土设立总部和研究中心,又要鼓励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分别建立国家级(省级)重点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外资共同研发。

面对核心技术封锁等“卡脖子”风险,鼓励成立“双循环”平台企业,或搭建双链条循环产业平台、公共研发平台等。

研发平台可联合海内外名校、科研院所攻克前沿技术难题,加强公共成果共享,实现跨时空引智与引技,充分利用海外人才的智力资本,不断优化高端人才网络结构,加快对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消化与吸收,极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企业主体原始创新的动力源泉,突破技术瓶颈,不断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价值水平。

除此之外,广东还要把握“双区驱动,双核联动”的优势,把高端外资企业、项目“引进来”,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帮助优质企业“走出去”。

从深圳吸引外资的发展经验来看,强化配套服务是稳外资的重要举措。2020年7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圳市2020年稳外资促发展若干措施》,其中第一项就是“精准服务,助力外商投资企业应对疫情”。

民建广东对此亦提出,服务先行以提高外资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具体做法就是要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和保护机制,抢抓深圳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形势新机遇,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服务体系留住外资。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省两会报道组,李振,实习生黄家俊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