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进入200天倒计时 以赛事营城 成都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
1月30日,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进入200天倒计时。
成都大运会的筹备时间,仅有两年——起步即是冲刺、开工即是决战。成都将以何种姿态向世界展示城市形象?而在赛后,大运会又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留下什么?
以“绿色、节俭、必须”为理念办赛
各项赛事场馆是服务大运会的主体。“成都克服了疫情的影响,至2020年底已完成21个场馆建设改造,剩余28个将在2021年4月底前陆续完工”,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提升部工作人员陈忠逸表示,“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目前总体推进非常顺利。”
在让大运会努力办成一届“让成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成都”的精彩盛会的同时,成都也在秉承“节俭办赛”的宗旨,并提出了“绿色、节俭、必须”办赛理念。
“绿色”,指场馆建设上的集约用地的建设模式,并注重与成都美好的生态环境相融入。
“节俭”,体现对场馆的后期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上。如在高校场馆建设和改建中,充分考虑学校日常教学需求,进行改造内容的精简瘦身,避免以后运行维护的困难。
“必须”则体现于体育场馆建设与改造的专业化上,以全面满足国际大体联的相关要求。
大运会的举办,将给成都留下什么?
成都大运会市场开发顾问胡黎明说:“赛事给城市留下的最大遗产将是人才,因筹备大运会而聚集的创意人才、体育人才、经济人才,都将成为城市后续发展的动力源。”
事实上,在举办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后,成都还将陆续举办一系列重大国际赛事。
因此这些为大运会而修建的场馆,仍可继续发挥作用。
如2021年大运会、2022年世乒赛、2023年男足亚洲杯、2025年世运会及数十项重大国际赛事将在成都陆续展开。
通过举办大运会而积累的人才资源,将为后续的各项世界性赛事的举办提供不竭的动力。
更为深谋远虑的是,成都举办大运会所留下的“物质”与“精神”财产,都将更加深刻的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大运会留下的“物质”财产,是各个大运会场馆为主。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场馆。摄影嘉楠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提升部工作人员陈忠逸表示,大运会的49个场馆中,分为13个新建场馆和36个改造场馆。
新建场馆中有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以及高新体育中心等一流体育场馆,而改造的场馆中,很大一部分为成都各大高校的现有体育场馆,赛中,这些场馆为全球年轻人所用,赛后,也将继续为成都的年轻人所用。
如纵观历届大运会,唯有成都将大运村放在了高校内——成都大学作为当地年轻人聚集最多的区域之一,会后,这里不仅是场馆的继续利用,也将为成都的年轻人带来带来的拼搏向上的“精神”财富的延续利用。
西华大学的教授、乒乓球奥运会冠军陈龙灿表示:“通过举办大运会,成都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运动氛围营造、科研教学能力,都获得一次极大的提升”。
成都加速与世界“接轨”
成都目前正在努力建设世界级城市。从城市排名看,成都近几年提升非常快。但就全球的知名度看,成都除了都江堰、大熊猫等历史人文自然元素外,有没有元素代表了现代的成都?能够让成都与世界接轨?
体育被认为是新时期成都的重要表达“符号”,世界体育名城也纳入成都的建设方案之中。
这首先体现在成都体育产业的投入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2017年,成都在体育产业方面的投资仅为30多亿元,但在2017年至2022年,成都将总计投入超过150亿元。
2018年成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632.16亿元,2019年达到732亿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52%。成都的计划是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
而对标国际上视体育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体育在GDP占比为4%-5%,而成都目前仅为1.5%,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毫无疑问的是,大运会还将推动城市影响力的显著增长。目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大陆举办过两届,分别是2001年的北京和2011年深圳,这意味着,21世纪后的每一个十年,世界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年青运动员,都将汇聚于中国的一座城市。
分析人士指出,在北京举办的大运会,提供了全球年轻人观察中国的窗口;在深圳举办的大运会,提供了全球年轻人观察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窗口;而即将在成都举办的大运会,提供了观察中国西部发展潜力的窗口。
这些年轻人,是运动员,也是“后浪”。他们代表了全球的未来。其中的很多人,在未来可能从事体育之外的各种职业,通过参加大运会,近距离观察成都、了解成都,这将有助于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成都的真实印象,推进成都在全球年轻人中的形象提升。
当“后浪”真正主导这个世界之时,曾经在成都挥洒汗水的日子,一定仍在脑海里闪闪发光。
更深远的,还将也改变这座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成都在筹备大运会过程中,城市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各项指标数据也在提升。如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让成都新增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这一美誉,也提升了市民们对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
而打开成都公共服务APP“天府市民云”,即可做到在手机上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体育场馆、健身房、绿道,这些被称为成都的“体育生活地图”,如毛细血管延伸开来,浸润城市肌理。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