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见丨“冲锋者”谢永林和他的组合拳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包慧 深圳报道
2021-02-03 18:43

如果要写中国的金融业发展史,平安在其中的地位自有其独一无二之处:

在它成长壮大的三十二年里,几乎每十年登上一个新台阶:

第一个十年发展现代化、市场化的保险;

第二个十年专注综合金融模式的探索;

到第三个十年开启“金融+科技”的双驱动发展;

再到现在步入“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全新战略领域。

在资本市场眼里,它是压舱石级别的大蓝筹。

在金融领域,当前沿科技不断重塑和再造金融业态,巨头间的竞合关系日益多元和复杂,怀揣综合金融与科技两张王牌的中国平安将怎样突出重围?

11月20日,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深圳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慧见》栏目独家专访。

这位从最基层成长起来的高管多次被视作“救火队长”,比如他在平安证券和平安银行的改革大刀阔斧,在担任证券董事长期间,他带领平安证券转型“互联网券商”,三年时间打下从C类连升三档回归A类券商的“翻身仗”。在执掌平安银行之后,他贯彻零售转型的战略目标,以“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发展方针为指引,推动平安银行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动能。

“2020年不容易,充满危机,但也收获满满。”谢永林在接受《慧见》栏目专访时表示,“但在疫情的倒逼下,全面的线上化不但大幅提高了服务的效率、风险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也在客户体验方面实现了普惠性、可获得性的显著改善。科技正在改变业务流程、甚至商业模式,所以说,机在科技。”

时下,作为平安综合金融战略的主要执行者,如何将科技赋能金融推向纵深、如何放大综合金融的协同效应、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是这位“爱打仗”的掌舵者经常琢磨的“招儿”。

“危在疫情,机在科技。”

“不谈科技,科技已经像空气一样存在。”——谢永林

《慧见》:你如何评价平安的2020年?

谢永林:2020年不容易,充满危机,但也收获满满。新冠疫情不期而至,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遭遇挑战,而这恰恰调动出我们多年来积累的科技能力,进一步凸显了平安的技术优势。比如平安银行线上的财富管理业务就增长迅速,过去业务团队对于纯线上的运营尚不适应,但在疫情的倒逼下,全面的线上化不但大幅提高了服务的效率、风险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也在客户体验方面实现了普惠性、可获得性的显著改善。科技正在改变业务流程、甚至商业模式,所以说,机在科技。

《慧见》:2020年平安的营运利润依然实现了4.9%的正增长。对于平安在疫情遭遇战中的表现,你打多少分?

谢永林:平均可以打到90分。各子公司的业务模式和领域不同,例如平安好医生在疫情期间就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用户通过平安好医生APP的在线问诊量达到11亿次,新注册的用户量也增长了10倍。同时,线上实时问诊、线下快速配药的模式,既缓解了医院的压力,也让公众的就医需求得到了响应,我自己就亲身体验了这样的服务。在金融方面,我们各业务线主动让利,充分运用科技进行模式创新,输血实体共克时艰。比如银行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通过线上化、模型化、智能化的服务手段和平台,不仅将金融服务覆盖到更多供应链长尾客户,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通过线上化、批量化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再比如,平安普惠打造的智能风控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特殊时期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普惠的客户中有超过70%是首贷户。

《慧见》:平安在市场上有两个标签,第一个是综合金融,第二个标签是科技,平安过去10年在科技上投入超过1000亿,现在回过头来看投入最值得的部分是哪里?未来平安在科技上面的投入将侧重于哪里?

谢永林:我们现在都不为了科技而谈科技,因为科技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就像水、空气一样,利用科技已经成为平安的一种思维模式,已经融入我们的细胞。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如何在科技基础上打造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将平安的金融科技能力向行业开放,赋能给中小金融机构。

平安在科技上主要投入两个大方向,一是金融科技,二是医疗科技。平安有超过11万的IT人员,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拥有的科技专利数接近30000项,其中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的专利申请数均位居全球第一。

我们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都是聚焦金融主业展开。一方面,我们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赋能金融主业,实现更高效率、更佳体验、更低风险。比如车险“一键理赔”、信用卡审批人员效能提升15倍、智能风控模型让损失减少60%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加大在医疗科技领域的投入,是为了更好与保险主业协同,从健康管理到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提升主业竞争力。

 

《慧见》栏目采访现场

“综合金融始终是平安的核心战略”

“无论个人还是团体,目标都是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谢永林

 

《慧见》:刚说到平安在市场上有两个标签,综合金融和科技,你分管的团金如何与这两个标签协同?

谢永林:无论个人还是团体业务,平安做综合金融的目标都是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综合金融始终是平安的核心战略,平安的模式堪称是业内的“孤品”,是我们极具竞争壁垒的差异化优势。

我分管团金以后,把团金的业务模式按照客户群体的不同分成三类,一类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简单标准模式,二是服务大企业和政府的复杂投融资模式,三是服务于金融机构的交易模式。

第一个模式是简单标准模式,我们搭建了统一客户经营平台“数字口袋”APP,上线半年来注册用户已经超过百万,依托这个平台,我们实现中小微客群线上化、批量化的获客和经营,减少中间层,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第二个模式是复杂投融模式,聚合集团内投行、投资、商行等专业金融资源,为大型客户量身定做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大企业和地方政府往往需要一整套融资方案,需要综合运用投行+商行+投资的金融工具,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既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又能站在客户角度,降低客户融资成本。这一块业务2020年增长速度接近70%,现在已经在基建、混改、并购等领域跑通了18个标杆模式。

第三个是服务于金融机构的交易模式。平安银行有一支国际顶尖的交易团队,我们通过策略委员会,推动这支队伍与本土团队的不断融合,实现统一策略、统一预警,推动交易能力的整体提升,2020年我们的交易收益超越市场,未来我们还会把交易能力通过产品的方式向外赋能。

通过三类模式的聚合管理,团金板块面向不同客户群都有了针对性的打法,实现了“三大优化、一个颠覆”。在这种模式下,团金各子公司的场景销售能力、沟通效率和客户服务模式得到了优化,彼此间的协同再上台阶,效率提升后的成本下降反哺客户,帮助客户获得更优质且实惠的综合金融服务,实现客户和公司的双赢,这就是商业模式上的颠覆。好比推一个轮子很辛苦,但多个轮子组成了汽车后不仅将效率大幅提升,并且颠覆了出行方式,这就是团金平台的作用。

《慧见》:团金和个金之间的协同会如何加强?

谢永林:正好我最近在思考这个问题,分三个层面来看。一是本来就在做的协同,比如团金会为险资配置资产存续规模超过5000亿,为个人业务提供资产余额超过1.2万亿。

第二是团、个金在客户群上怎么协同?平安有一批服务C端的大企业客户,比如航空公司和互联网零售平台。我们会联动个、团金设计共同服务B端和C端的解决方案。比如航空公司有很多复杂投融的需求,包括发债、再融资、飞机保险,这些我们都有匹配的金融产品;在C端,我们则用开放银行的一套体系去服务航空公司的客户,把它们的积分和平安万里通的积分打通,逐步把这一批客户变成双方共同的客户。航空公司通过银行账户体系,能够更精准地绘制客户画像,提供更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第三个层面则是渠道共享,我们提供资金和产品,个团充分融合。我们要把针对小企业的服务渠道整合起来,利用好这支队伍为小企业提供福利保障计划、财产保险和小企业贷款等多个金融产品,实现更有效的协同。

个、团业务的联动天然存在。倘若一个轮子强,另一个轮子弱就会原地打转。比如说个金发展很快,但没有团金提供资产、帮它判断企业的风险,投资怎么稳健推进?反过来,没有个金渠道销售产品,基金和理财子也很难获得快速发展。 

《慧见》:今年最得意的团金项目是哪个?

谢永林:有很多案例都很有特色,比如招商港通的一个收购项目,我们通过投行+投资+商行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的多个痛点。比如我们用险资出资,解决客户资本金压力,达成负债率要求,同时,平安利用在基建领域的专业能力,与客户主营业务产生全面协同,从金融到产业开展全面合作。这个业务做得非常漂亮,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现。

《慧见》:你如何看待双循环,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平安集团今年有哪些举措?

谢永林:平安支持实体经济,一方面是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利用我们的资金和多牌照的优势去服务他们,包括险资投资武汉地铁12号线,投招商局都是在支持实体经济。

第二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我们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科技手段,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把供应链金融做深、支持产业纵深发展,将金融服务覆盖到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三是支持居民消费,拉动内需带动B端产业繁荣。我们通过在线服务,打破金融服务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提升金融可获得性,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提升消费实力。此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将金融服务无感嵌入到消费环节中,提升消费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消费活跃度提升。平安的消费金融本来就强大,无论是信用卡还是无担保信用类消费贷款,有了消费的带动,B端企业才能有更多订单需求,这其实就是国内大循环的内涵之一。

“对问题追问五六遍,就能看到本质”

“一搞业务我就浑身是劲。”——谢永林

 

《慧见》:你从大学毕业就进入平安,到现在成为集团总经理,你对自己的人生考卷会打多少分?

谢永林:我从基层做起,所以我有个特点,喜欢学习,任何业务我要从头到尾搞清楚,不说外行话。我干过银行、证券、保险,很多业务都是通的。当我的部下是有压力的,碰到方案不清晰的时候,我经常问这是啥意思,为什么这么想?通常一个问题问了五六遍,我也懂了,他也明白了,该干不该干,不需要我做决断,他自己就能做结论。所以这个追问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帮他梳理思路,看清本质。 

《慧见》:你上任集团总经理近一年,这一年最大成就是什么?

谢永林:我没想过成就这个问题。马总现在专注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我们就是在马总指导下,将具体工作一件件落地。我喜欢动脑子想怎么干活,怎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一找到根本性解决方法的时候,我就兴奋,然后就开始督促团队往前跑。我喜欢打仗,喜欢研究业务策略,研究招数管不管用,一搞业务我就浑身是劲。 

《慧见》:有没有遇到什么挑战?

谢永林:挑战来自于外部的变化,比如目前市场利率下行,对于银行发展来讲,面临利差收窄、收入下滑的挑战,所以我们已经启动了重塑资产负债表项目,以账户+生态的能力,加上真结构存款能力,推动负债成本不断降低;同时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蓝海市场,比如新型供应链业务,将金融服务覆盖到供应链末端的长尾客户,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既可以在风险可控情况下,获得更多客户,也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做强做大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包慧 编辑:李伊琳,剪辑,许婷婷)

包慧

金融版记者

关注金融科技和区域产融等泛金融领域。邮箱:baohui@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