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纽约、巴黎、东京:GDP十强城市如何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国观察李果 2021-02-06 05:00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一百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可望如期实现的历史时刻,我们对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期许。从2021年2月起,21世纪经济报道将持续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面小康答卷”大型专题系列报道。

2021年地方两会陆续披露经济成绩单,截至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等GDP十强城市在经济发展达到新阶段后,皆雄心勃勃地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通过与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对比,可发现国际性消费城市共同的特征,皆是经济体量在一国之中占比较高的城市。这表明,2020年GDP十强城市,可借助较高的经济体量,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

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通过将GDP十强城市,与纽约、巴黎、东京进行对比,并参考城市演进规律,分析GDP十强城市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的优势与短板。

我们发现,2020年GDP十强城市在GDP总量、人均GDP等数据上,依然存在较明显差距;但近年来,在中国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背景下,领先城市在包括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等多方面提升迅速。

尤其是在目前境外消费回流的背景下,给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来另一个机遇。综合分析,上海、北京、广州具备了较强的实力。此外,包括成都、杭州等城市,亦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细分领域中,颇有特色。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成为一个新“标签”,即除GDP规模之外,有望成为中国城市繁荣度与全球吸引力的评价标准。

提升国际知名商圈聚集度

2020年GDP十强城市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作出了哪些部署?

通过梳理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发现,不同城市的建设路径存在相似性,但亦注重发掘地方特色。

相似点包括,大部分城市都提出了将通过举办各类购物节、发展新型消费、做强首店经济、推动市内免税店落地等方式,推进自身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对比纽约、巴黎和东京,可发现国际知名的各类购物节、会展、首店是吸引全球消费者的重要“卖点”,而数量庞大的市内免税店,则提供了较高的消费舒适度。

在这一方面,上海提出继续办好“五五购物节”、苏州提出做大做强“双12苏州购物节”品牌;北京表示要持续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首发,广州将推进广州北站免税商业综合体建设,南京则计划促进更多全球新品和一线品牌来宁首发、设立首店。而与国外城市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城市都在发掘城市特色,并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案结合。

广州在2020年的汽车产量全国第一,因此提出大力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汽车平行进口、二手车出口创新发展。成都首店经济发展情况较好,2021年直接提出要新开200家以上。经济逐渐复苏的武汉,明确了数量级指标:2021年新开首店、潮店、旗舰店、老字号特色店和社区便利店500家以上,推出100个网红打卡地等。

但通过对比,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2020年GDP十强城市存在的共同短板之一,在于国际知名商圈的聚集度并不高。

以巴黎为例,以香榭丽舍大街为中心,拥有蒙田大道、奥斯曼大道、圣·奥诺雷街多个商圈,以及特色商业街区。这里不仅是国际品牌的聚集地,亦是巴黎主要的会展、娱乐活动的举办地,是巴黎向世界游客展示其消费魅力的“窗口”。

一项统计显示,中国经营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步行街超过2100条,总经营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国内城市的国际知名商圈、步行街并不多。因此在2021年多个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了以改造步行街的方式,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如上海提出“造新”,即打造一批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商业消费体验中心;北京则表示将“改旧”——2021年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

满足“复合性”消费需求

对比东京,可发现其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点,在于“复合性”,即可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国际一流的消费服务。

除传统的银座商圈外,其建设于市区的筑地市场,因颇有表演性质的金枪鱼拍卖而闻名于世。围绕该市场,周边还有众多知名的米其林餐厅。此外,东京的森美术馆、吉卜力美术馆也是全球艺术、动漫爱好者热衷打卡之地。

就国内城市而言,21世纪经济研究院在调研中了解到,尽管成都和西安皆实施了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但从西安入境的国际旅客数量显著高于成都,其主要因素在于,西安的“兵马俑”等历史文化古迹,在全球享有较高声誉,这成为了国际旅客较常选择的一个入境点。

这提示了成都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利用自身人文、自然禀赋,扩大国际知名度的能力,并提供比肩全球的优质消费资源。

此外,一座城市米其林餐厅的数量,也是吸引了全球美食消费者和饕客们不远万里来一尝珍馐的原因。21世纪经济研究院也建议国内城市在开发特色餐饮,并推动相关餐饮企业入选国际餐饮榜单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此外,举办国际级赛事、活动,对于提升国际知名度亦有较强帮助。在国内拥有较强实力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前者举办过奥运会,后者则拥有举办世博会和进博会的经历。未来,成都、杭州也将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亚运会,21世纪经济研究院建议抓住这一机遇,提升城市的整体国际知名度。

此外,通过人口、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对比,我们还发现GDP十强城市中,存在短板。

人口的聚集效应,对于城市消费的活跃度有较强的推动力。从这一维度看,南京是2020年GDP十强中,唯一未突破千万人口的城市,这提示了南京需要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提升常住人口规模。

除了人口规模,中国城市还应该注重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产生的影响力。

一座城市常住居民“年轻化”程度越高,这座城市越有望在消费领域谋求更多的主动权。

如2019年,腾讯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趋势将持续下去,35岁以下消费者对零售额的贡献达到了74%。可以说谁能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心,谁就能赢得中国市场。”

在2020年GDP十强城市中,不少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明显,这提示了相关城市,需要加强重视年轻人口的引入,以改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

广州国际旅客吸引力持续提升

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性消费城市,都有着较高的商业活跃度和到达便利度。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首店”数量逐渐成为国内城市在提升商业活跃度上的重要方式。目前2020年GDP十强城市皆提出要大力发展首店经济。

据中商数据统计,2020年上海引入各类首店909家,为全国最高,北京和成都列2-3位。

上海的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如上海明确了要提升新品通关速度,推广进口商品检验结果采信制度,对在沪首发进口服装新品,试点开展安全风险海外预评价工作。

对比纽约,在培育和引进首店的同时,国内城市亦可注重从引进国际知名商贸企业方面发力,如吸引国际消费品牌的中国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以提升城市在全球中高端消费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此外,还可通过提高市内离境退税商店覆盖率,丰富退税商品品类,创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探索多种退税渠道和手段入手。

能够成为国际性消费中心的城市,基础条件在于到达的便利性。因此城市机场的国际航线资源是关键指标。

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大小可反映一座城市国际化程度,统计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是内地城市中,国际旅客最多的城市。

上海浦东机场的国际旅客占比超过50%,2019年国际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北京首都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在3200万左右,国际旅客占比约三成。广州白云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连续三年稳步增长,国际旅客占比已超过31%。

苏州尚无机场,这在吸引国际消费者的方面存在“到达便利度”的短板。

2020年GDP十强城市还可以向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学习什么?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除了在消费“硬件”上提升外,消费“软件”上的提升亦是关键,如入境签证的便利化、购物中心外语标识的完善度、服务人员的外语基础能力等,改善交通拥挤度和空气质量亦是关键。

综上而言,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通过与国际知名消费城市的对比,可提升国内城市的消费竞争力,如就目前经济总量较高的城市而言,可解决消费领域存在的大而不强、不精的问题,引导奢侈品消费回流,推进国内消费升级。

而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潜力也来自境外游客的强大吸引力,其良好声誉也主要来自外部世界的评判。在全球疫情获得有效控制后,升级更新的中国消费市场,也将更好地吸引全球消费者眼光,最终推进国际国内“双循环”。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李果

(作者:李果 编辑:耿雁冰)

李果

政经版记者

常驻成都,关注区域政经新闻,跟踪消费领域变化。邮箱:liguo@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