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丨瑞士百达财富管理陈东: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独步全球,大概率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零售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向秀芳 广州
2021-02-10 17:04

去年中国政府疫情应对及时到位,不管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有积极举措,基础设施投资迅速恢复,对经济起到快速支撑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2020年全球经济遭受严重冲击,金融市场一度陷入动荡。为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与财政刺激计划,全力以赴帮助经济渡过难关,稳定市场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5%。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经济增长2.3%。

在全球一片低迷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岁末年初之际,《全球财经连线》推出特别节目,邀请瑞士百达财富管理执行董事及资深亚洲经济学家陈东,解读2021年中国及全球经济形势与投资动向。

南方财经:由于中国成功遏制了新冠疫情,经济率先复苏,IMF近期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7.9%,这符合你的预期吗?

陈东:我们对于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比IMF还要高,目前预测是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速达到9.3%,这个增速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于经济的实际复苏,另外一部分是由于去年增速跟历史相比较低,有一个正面的基数效应。如果把基数效应剔除掉,预计今年实际增速大概在4%~5%左右。

南方财经: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发布的2021年中国市场展望报告称,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需的回升,2021年中国总体增长前景可能是201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这个预判基于什么原因? 

陈东: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中国2021年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来说是不错的。我们对今年全球经济的预判是整体同步复苏,世界各地去年受新冠病毒冲击,今年都要逐步走出阴霾,当然这背后还要各国政府政策进一步支持,更重要的是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家,面临的外需环境相对来说是很好的。

二是从中美贸易关系角度来看,虽然拜登政府关于中国的贸易政策相关言论目前还比较少,但我们预期,相对于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至少短期内不会进一步升级贸易摩擦。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面临的整体增长环境是不错的,国内现在也有进一步改革,特别从去年开始推进双循环的新战略,在很多方面都可能提供新的增长机遇。

南方财经:眼下疫情形势仍不明朗,2020年全球是黑天鹅频飞的一年,这种环境下,中国能否做到独善其身?

陈东:这取决于很多因素,一是对疫情的控制,过去一年,中国成功地展示了政府迅速控制疫情的能力,虽然部分地方出现疫情小规模反复,但每一次,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能迅速控制,不至于发展到全国范围。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是有优势的。

二是政府政策应对方面,去年中国政府应对非常及时,做的也比较到位。不管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有非常积极的应对,基础设施投资迅速恢复,对经济起到快速支撑作用。

从这两方面来看,我们对中国在2021年,虽然看起来还是挺复杂的一年,能够继续领跑全球经济。

南方财经:消费方面,你此前说到,中国零售销售总额可能在2021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当前我国正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你怎么看?

陈东:双循环是非常宏大的、整个国家发展思路的转型,内涵也很丰富。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方面,中国内需潜力巨大。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全年社会零售总额达到39万亿人民币,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差不多是6万亿美元,可能已经比去年美国零售总额高了,但美国现在受到疫情影响,加上去年人民币有非常巨额的升值,带来一些影响,但我们认为,2021年大概率中国会比较确定性地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中国中产阶级消费升级,加上持续城市化,带来内需进一步扩张。不管对中国公司还是对全球公司来说,都是重要机遇。另一方面,双循环中的着重国内循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即要求中国经济各方面要更独立自主,减少对外外部依赖,特别是科技方面。自从贸易战开始以来,中国在一些地方存在“卡脖子”问题,这些方面短期内面临的挑战还比较大。但长远角度来看,它同时代表着机遇,因为不管政府还是私人部门,都会加大在各方面的投资。未来这些科技领域可能出现新的独角兽。

南方财经: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提出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摩根大通随后预测,资金将从新兴市场逐渐回流美国,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东:之前提到的2021年全球经济展望,其中一个重要假设是各国政府和央行会继续提供巨额政策刺激。拜登政府提出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显然也符合预期。但我们认为最后落地的刺激计划可能不会有1.9万亿这么大。虽然民主党在新国会格局中,不管参议院还是众议院都占多数,但在参议院的多数是极其微弱的,是50/50的力量划分,但由于副总统(民主党人)的影响而有非常微弱的优势。

由于有这个新刺激的预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比较明显的上升,我想很多关于美元回流的预测可能是基于这样一个逻辑。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2021年的全球宏观格局不支持大量的美元回流。一是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幅度有限,因为美联储承诺继续宽松,今年不会缩减QE(量化宽松),二是承诺不会加息。在美国国债急剧膨胀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无法负担更高的利息。所以我们认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实际上面临一个隐形天花板。这种情况下,美国利率上升空间有限,它导致美元往美国回流的幅度也可能是有限的。整体来说,我们今年依然看空美元。

南方财经:过去几个月资金流入亚洲的势头非常强劲,你刚刚说资金回流美国可能性不会太高,但对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会不会造成一些影响?

陈东:全球投资者把资金投入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趋势2021年还会继续。有几方面的支撑因素,第一,中国2021年经济可能继续领跑全球,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全球复苏的周期背景下,跟周期密切相关的行业所在的国家,比如说大宗商品出口,特别是工业金属,当这些大宗原物料景气开始往上走时,很多受益者都是新兴市场国家。从资产估值的角度,新兴市场其实已经滞后于发达国家市场已经很多年了。在这种情况下,资金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我们认为这个趋势在2021年还会持续。

南方财经: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去应变呢?

陈东:整体来说中国面临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已经在做一些事情,利用有利的时间窗口抓紧推进结构性改革,去做一些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债券市场试图打破刚性兑付,然后我们看到大量外国投资资金进入中国,在这种环境下推进类似的结构性改革,我们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另一个方面,比如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在过去半年时间里也做了一系列的举措,把逆周期因子从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里面去除掉,实际是推动人民币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类似这样的举措,选择在人民币升值的路径中来进行,显然比在人民币贬值的路径中更加有利。

我认为中国政府可能还会继续推进一些长期有利的结构性改革,这是现在应该做的。

南方财经: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各国政府和央行都出台了巨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你怎么看这些措施的影响?

 陈东:短期内,在去年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自二战以来最大冲击的情况下,各国出台及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可能带来更大经济或者人道灾难。

但从长期影响来看,对各国未来政策空间的挤压也非常明显。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说新冠危机的出现加速了一些政策转变的长期趋势。如果看货币政策的话,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的是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风格或模式。到了2008、2009年以后,全球的主要发达经济体转向了以QE为代表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风格。但新冠危机出现之后,各国政策开始转向更加接近于所谓做现代货币理论的政策风格。它的主要特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配合越来越明显,货币政策直接为财政的扩张买单。这实际上长期以来在经济上是一个禁忌,如果发展到极端情况,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出现对一国货币整体丧失信心的极端情况。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个苗头,但这个趋势可能是危险。

南方财经: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这是否又会对未来经济走势带来比较深远的影响?

陈东:就像你说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开始合二为一,界限越来越模糊,未来这个经济系统还能不能保持稳定,大家对这种信用货币还有没有信心?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投资者开始转向一些实物资产,一些人比较青睐黄金,认为黄金是更保值的资产,还有比特币这种另类资产,都可能跟货币财政政策变化有关联。

南方财经: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使得财富在不同人群中的分配变得更加不平衡。你认为个人投资者应如何做好财富管理?

陈东:大量货币注入使得金融资产巨额膨胀,有能力投资到金融市场的人群会受益,没有能力的就没办法受益。在这种环境下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怎样进行财富二次分配?最常见的手段就是通过税收。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拜登上台之后,担心拜登可能会做一些加税动作,实际上也是做一些二次分配的努力。中国政府也非常强调收入更合理分配,比如说我们把扶贫作为非常重要的政策目标,这其实也是跟收入分配相关的。

从个人财富管理角度来说,在现在整个宏观环境下,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看法就是,不要手持现金。因为手持现金价值非常有限,必须要进行合理投资。我们认为股票资产或者叫权益资产,还是一个首选的投资手段,因为经济在扩张,企业盈利2021年会大幅度增长,这种环境下应该做适当的股票投资。

南方财经:各国政府去年都推出了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美联储、欧央行等等主要央行祭出了力度超前的宽松货币政策。这样的政策基调在2021年是否会有所调整?

 陈东:大方向上,我们认为变化不大。2020年全球主要央行释放流动性接近10万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到2019年,这么10年间印的钱,去年一年就把它给印完了,这是去年刺激的力度。今年来看,我们认为各大央行还会继续大规模QE,但力度上跟去年相比可能要低一些,毕竟已经没有在紧急模式里了。我们预计今年全球央行加起来释放约5万亿左右。在利率政策方面,年各大央行基本上没有加息的可能性,中国人民银行可能是唯一的例外。中国央行实际上从去年5月份开始,在经济出现明显上升的势头之后,就已经在逐渐的正常化货币政策。最直接的一个指标就是利率,我们的短期利率在5月跌到最低,之后开始慢慢上升。到年底基本上已接近疫情之前的水平。中国央行和政府采取的是最为保守和稳健的姿态,这当然也跟咱们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是有关联的。但即便如此,官方机构最近也纷纷表态,2021年政策不会急转弯。所以,政策正常化中国可能还会继续,但是不会有大的冲击,但是其他发达国家的政策几乎难有大的变化。

南方财经:全球范围内的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通胀压力引发关注,你认为2021年通货膨胀是否会成为一个新问题?

陈东:只看CPI的话,我们认为今年通胀压力不是那么大,中国还面临猪周期的因素,2019年非洲猪瘟问题使得猪肉价格飙涨,现在猪肉供应比之前更好,价格进入下降通道,所以它对消费价格指数有一定抑制作用。我们不是很担心 CPI,但在其他领域,通胀压力确实存在。比如PPI,全球经济在复苏,对各类大宗商品,特别工业金属,其他的材料都有很强需求。实际上过去半年已经看到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飙升,包括铁矿石,包括铜、钢材都有明显上升。这些原材料价格上升体现在 PPI里是很明显的,所以PPI还会往上走,但因为它传导到 CPI需要一定时间,所以2021年CPI可能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到2022年可能是值得关注的。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不是大家通常定义的通货膨胀,但我认为很重要,就是资产价格的膨胀。我认为2020年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实体经济全球都很糟糕,但股市飙涨。全球股市经历一波大跌后,价格都在往上走,很多地方房价也往上走,这些我们把它笼统解读为资产价格膨胀,这一块压力依然存在,还是跟流动性泛滥有关系的。

微信图片_20210210163719.jpg

(作者:向秀芳 )

向秀芳

南财集团驻纽约记者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驻纽约记者。直击华尔街,关注全球经济与市场动态;走进联合国现场,一起见证国际舞台上的大小事。邮箱:xiangxf@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