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春节,就地过年并未冲淡年味。
“一方面,让孩子玩了我童年时的很多乡土游戏;另一方面,和很多朋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聚,成功让下一代人找到了新的‘七大姑八大姨’。”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一,W先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下一代的遗憾,弥补了亲情关系缺失的一环。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独生子女的W先生,2021年首次没有回出生地过年,成为“原年人”(原地过年的人)。
而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身边的多方采访看,绝大多数“三口、四口”之家的原生独生子女一代家庭,都选择了就地过年。“主要还是响应国家号召,减少人员流动。”
根据有关电子地图企业发布的2021春运迁徙大数据显示,2021年2月1日-7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为1686,同比2020年农历同期下降49.7%,同比2019年农历同期下降50.8%。
失去的仪式感
“我和太太都是独生子女,最担心的下一代人在成长中失去中国传统家庭的亲情关系。”W先生对记者说。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这代独生子女在孕育下一代时,因为没有嫡亲兄弟姐妹,其下一代在成长中也就失去了“舅舅、姑妈”等亲情关系。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博士何雨认为,独生子女形成的“4-2-1”家庭人口结构,往往会导致对第三代更加溺爱,“好在二孩等政策的及时放开,让家庭关系未来更加健康。”
多个在南京的“原年人”对记者表示,感觉就地过年只是导致了仪式感的一些丧失。比如,邻里亲戚的相互走动,“上香、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仪式在城市里无法进行,尤其是正月初五“迎财神”持续一天一夜的鞭炮声听不到了。
“过去相互走动,顺便了解一下亲朋好友过去一年的情况,表示一下关心和祝福,就地过年则用电话、视频等替代,感觉没有面对面过瘾。”J女士对记者感叹。
不少“原年人”则利用春节假期,让下一代尝试了夫妻两人小时候的乡土游戏,并讲述了很多关于“年”的传说和故事。
“我爸爸小时候过年走亲访友会吃的是瓜子、花生,我们现在进入巧克力、水果时代了,我感觉是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一个2010年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小学生告诉记者。
得到的新“亲戚”
怎样让独生子女下一代更健康成长?
“我认了一个干女儿,一个干外甥。”W先生对记者说。
为了弥补独生子女家庭带来的亲情关系的缺失,诸多“原年人”独生子女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聚会时,则以各自的关系采取了相互认亲,为自己的下一代找到了“舅舅、姑妈”,孩子们也找到了各自的“表亲。”
“在儿子、丈夫、父亲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姑父角色,这让我很开心,也让自己几个好朋友家庭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固。”独生子女“原年人”C先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些诸多的家庭之间,是同学、同事亦或合作伙伴等。
“我们相互约定,基本上2个月至少要聚一次,相互交流。”Z女士对记者说,尤其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适当时机相互帮助。
何雨表示,在城市生活的中产阶层,大多来自不同的地方,并且相互认知的时间不长,往往以个人、工作为主要交流基础,本不是真正的了解,而就地过年让交流从工作上升到家庭,也让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关系更加稳健。
W先生认为,就地过年的相互认亲,以下一代为纽带,没有血缘胜似血缘,得到的比失去的多。“所谓真正失去的年味,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同样存在。”
(作者:王海平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