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单位定点扶贫35年:扶贫县木耳走进直播间30秒卖出5000件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卜羽勤 上海报道
2021-02-25 20:20

202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数据显示,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其中,定点扶贫作为中国脱贫攻坚重要特色之一,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般来看,定点帮扶的部委、地方政府有较强的资源协调和帮扶能力,在资金、政策、企业等多个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树品牌、找渠道,还通过教育扶贫等在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以吉林汪清县为例,2003年,汪清县被确定为国家发改委定点扶贫县。18年来国家发改委在梳理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项目实施以及下派挂职干部等多方面,对汪清县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国家发改委驻点的汪清县副县长还通过电商直播带头卖货。2020年4月,汪清县宣告脱贫。但中央帮扶单位并没有走,继续多方面进行帮扶。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要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对今年和“十四五”工作的目标提了“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粮食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2020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还强调,2021年要保持政策总体稳定,投入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各级财政投入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衔接要求相匹配。

标准、品牌、渠道 

汪清县位于吉林省东部,隶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2003年起,汪清县就被确定为国家发改委的定点扶贫县。

早在1979年,汪清县就便被国务院授予“黑木耳千担县”称号,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木耳之乡”。虽然自然环境适宜、产品优质,从事黑木耳产业的人口占到了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是一直以来,汪清县的黑木耳产业化程度并不高,也未能建设好品牌,多是“为他人作嫁衣”,在淘宝等平台上都处于“查无此菌”的状态。

作为定点扶贫县之一,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党组进一步加大扶贫干部的派驻力度,大力帮扶汪清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王胜民2018年来到汪清。彼时在委里担任价格司副处长的他在汪清是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主要协助开展产业扶贫和抓好农业方面工作。

“汪清的黑木耳产业有基础,但在技术标准、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存在短板。”王胜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他和团队的调研,当时汪清的黑木耳产业并不适宜市场经济发展。汪清黑木耳主要是分散生产、分散经营,缺乏一致性的产品标准,难以适应大规模商业需要,进入全国大市场存在困难。特别是,汪清的黑木耳基本都是作为原料直接卖出,即便有一些品牌也几乎没有知名度。作为实际上的原料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在产业链中是附加值最低的一环,抗风险能力也很弱。为解决木耳产业化、市场化的难题,国家发改委派驻到汪清的4位同事成立了木耳产业发展工作小组,并给县里主要领导写报告得到了支持和认可。

获得授权后,工作小组提出“建标准、塑品牌、拓渠道”三大方向提升汪清黑木耳的产业化水平。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优势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

针对品控问题,团队推动汪清县列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正好赶上黑木耳国家标准修订,团队还与国家标准委联系对接并积极参与国标修订,让汪清县成为黑木耳国标修订的单位之一;还与县里以及中西部扶贫一些力量结合,做标准化的烤房和菌包厂,推动建设一些标准化设施。

在品牌建设方面,团队对接央视、阿里、网易、优酷等多媒体和平台渠道进行宣传。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挂职干部,时任汪清县天桥岭镇副镇长的申子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9年6月22日汪清黑木耳第一次走进了薇娅的直播间,30秒就卖出了近5000件,直接卖空下架。“库存瞬间就没了,太不可思议了。”汪清本地的一家木耳产业园负责人感叹道。第二天一大早,企业上下全去车间打包,她自己也上了,甚至喊了十几个亲戚朋友,整整花了两天时间才全发出去。这不仅直接实现消费扶贫,更是让本地企业和种植户受到很大触动。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这两年汪清黑木耳电商销售额增长了5倍,扶贫产品更多价值留在当地。

除了上述的线上渠道销售,工作组线下还和中国移动、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进行对接合作和采购。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扶贫工作组直接帮助销售黑木耳等农产品超过1000万元。同时,整合优化县内物流快递,优化分拣工序,提升自动化水平,大幅降低物流费用。试点商户快递发货成本从4元/件降至2.8元/件,下降30%。

汪清县政府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146元跃升至12440元,年均增长14.9%。2020年4月11日,汪清县宣告脱贫。

35年定点扶贫

我国定点扶贫工作始于1986年,最初由原科技部、原农业部等10个部委分别在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选定一个区域作为联系点开展定点扶贫。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强调,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书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责任书首次签订,把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变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刚性任务;还首次组织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

多年来中央单位在定点扶贫中进行了大量投入,产出也很突出。到2019年8月16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先后选派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1727名,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713.7亿元,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64.9万人,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636.7亿元,助力89个县脱贫摘帽,1.9万个村脱贫出列,1300万贫困人口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贡献。

202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王胜民认为,中央部委定点扶贫有其特殊优势。企业帮扶一般采取的是合作、注资或是捐款捐物等直接形式,但部委帮扶站位更高,所做的工作不仅是为了一时地帮助地方,而是要真正激发地方内生动力,让地方产业持续发展下去;其次,部委也可能带来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汪清县脱贫之后,国家发改委驻点干部仍留在当地,协助地方设计编制“十四五”规划和人才培训。

申子杭介绍,与东北其他地区一样,汪清县人口外流,乡村空心化明显。因而,当地亟待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扶贫产品销售更加依赖线上渠道,需要更多新型人才。因而,国家发改委挂职干部协助汪清职业高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因为大量孩子可能最终还是在本地就业,他们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申子杭强调。

此外,挂职干部还组织了一期面向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贫困群众、企业等的电商培训。据统计,2020年以来,共有1000余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开展村播众播上百场。

2021年帮扶队伍不撤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

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此前已经摘下。

2020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2021年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保持政策总体稳定,投入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各级财政投入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衔接要求相匹配。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发现、及时帮扶。

“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总体上已经脱了贫,也就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也包括产业这个支撑的根本,它的基础也不那么牢固。所以,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很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国新办举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布会上表示。

“产业扶贫,或者说防止返贫,我觉得它很大的意义在于给贫困县一个融入市场的交易成本比较低的机会。”在王胜民看来,扶贫起到的应当是协助作用而非替代作用。预防返贫还是得主要靠乡村自己,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能一直采取硬性补贴的方式,而是要把地方产业带到市场中,推动产业在市场中发展。

在汪清,类似的工作也在继续。

申子杭告诉21世纪经济发展记者,未来在汪清会进一步推动建设县域公共品牌。实际上,这些工作的设计都是在朝着未来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来做的。“我们大量的工作都是在做这种产业的软环境建设,塑造地方竞争优势,从而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此外,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包括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

(作者:卜羽勤 编辑:耿雁冰)

卜羽勤

政经版记者

简介:常驻上海,关注宏观经济、财税政策和区域发展,欢迎交流或爆料。邮箱:bu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