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苏宁张近东的下一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倪雨晴 广州报道
2021-02-28 21:27

“不要浪费一次危机”。

苏宁易购的新股东浮出水面,并非此前传言中的江苏国企财团,而是深圳国资。

是购买荣耀的深圳国资

2月28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复牌公告,宣布引入国有战略投资。本次交易完成后,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国际”)将持有苏宁易购8%的股份,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鹏资本”)持股比例为15%,共计23%。

深国际发布公告称,根据协议,深国际及鲲鹏资本计划,分别拟按每股人民币6.92元(框架协议日期前60个交易日目标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90%),收购目标公司的7.45亿股及13.97亿股股份,交易分别作价51.54亿元及96.63亿元。

以此计算,交易总价为148.17亿元,苏宁易购股权发生变化,但是张近东仍为第一大表决权股东。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持股比例为16.38%,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为5.45%,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9.99%, 鲲鹏资本持股比例为15%,深国际持股比例为8%。

公开资料显示,深国际为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直属全资子公司,是发展综合物流港为主业的公司,背后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实控人也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荣耀的收购中,鲲鹏资本也是荣耀的股东方。

有投资人士指出,若将荣耀作为混改的案例进行类比,一方面投资方中都有鲲鹏,而新荣耀CEO赵明和管理团队有足够的空间,近期又推出新产品;另一方面鲲鹏作为GP,集合了大量LP的企业资源,为荣耀助力,未来鲲鹏或对苏宁易购也有重要的产业协同效应。

苏宁易购公告表示,公司引进战略股东,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零售服务业务,推动企业长期战略的实施落地。本次交易完成后,深国际、鲲鹏资本作为产业投资人,将与其他深圳市属国企共同围绕商品供应链、电商、科技、物流、免税业务等领域,对公司进行综合赋能;协调相关方为公司及其业务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深国际的加入,也意味着苏宁与深国际在物流领域将全面战略合作,物流是流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苏宁也对外传播“打造国际一流现代流通企业”的讯息。

同时,苏宁易购还表示,将在深圳设立华南地区总部,提升公司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在大湾区的经营能力及企业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占有率。

深圳精神助力苏宁第三次创业

再看深圳国资,其布局在不断的多样化,从万科、中集、荣耀到苏宁等,都增加了资产丰富性。目前在市场上,苏宁也是不错的投资目标,深圳国资既扩张影响力,又在向不同行业进行渗透。未来,在更多的投资领域,大湾区的资本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不乏在风投领域大显身手。

有熟悉国有资产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从地方政府投资布局来看,近年来合肥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而深圳的体量更大,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资的进入一方面有助于苏宁解决债务的压力,另一方面,如何助力苏宁未来经营是关注焦点。

去年以来,苏宁面临债务问题的旋涡,随后苏宁陆续进行了多次债券回购。2020年12月就兑付了100多亿元的债券,2021年继续回购回售,累计兑付额已经接近200亿元。

同时在去年12月后,苏宁质押了不少股权,最近一次是2月22日晚,苏宁易购公告称,股东苏宁电器集团将持有的5757万股股份进行质押,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62%,截至2月23日,苏宁电器集团质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8.47%,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9.64%;根据此前苏宁易购公告,截至2月3日,张近东质押的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1.09%,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4.42%。

对于苏宁而言,深圳国资的引入,注入资金的同时,还注入了大湾区资源和深圳创业精神。而从新的股权结构来看,苏宁也成为了大湾区企业,可谓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次代表性的握手。

今年企业界广为流传的一句丘吉尔名言是,“不要浪费一次危机”,对于零售界标杆苏宁来说,当下也是改革的时机。

如果说互联网转型是苏宁第二次创业,此时苏宁正在开启第三次创业。

在近期内部部署工作发言中,张近东强调,2021年苏宁要把握“聚焦”和“创效”两大发展主基调,实现从商业模式向盈利模式的转变、从零售商向零售服务商的升级。他指出:“内外部多种因素交织的2021年,注定会成为苏宁发展过程中意义特殊的一年,也必将是苏宁近十年发展的转折之年。”

张近东表示,要自上而下聚焦零售主航道、主战场,深挖供应链、全场景运营、用户服务、零售技术的护城河,凸显区域管理网络的特色化优势,“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在此前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苏宁开启了多元化并购。在多年的转型扩张之下,苏宁的业务板块逐渐增多,包含了零售,地产、物流、金融、科技、文创、体育、投资等八大产业。

据了解,2021年苏宁将大刀阔斧进行业务变革,加快开放赋能、优化线下店面结构、推动大快消供应链融合、推进物流网络的结构调整;将聚焦家电、自主产品、低效业务调整以及各类费用控制四个利润点,强化苏宁易购主站、零售云、B2B平台、猫宁四个规模增长源。

接下来苏宁还将对业务条线进行变革,新股东将是背后的支撑。从对公司的内部管理和业务的促进来看,苏宁易购表示,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深国际、鲲鹏资本还将积极推动公司治理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保持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促使公司进一步聚焦核心主业,实现整体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苏宁的基本盘

根据中研报告,2014-2019年,全国线上零售额从27898亿元增长至106324亿元,线上零售总额虽然持续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线上高增长时代已过天花板。线上零售无法取代线下实体零售,线下零售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比约80%。

线下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苏宁而言,30年积累的线下门店、供应链体系是它的核心壁垒。当然,近年来苏宁易购电商业务增长幅度大,但是整体来看线下仍是支柱。

但是线下并非没有挑战,传统门店的运营面临成本、效率、以及同行攻入的竞争,近几年苏宁也对线下门店进行关店、改革、升级等操作。苏宁易购财报显示,截至 2020年12月31日公司各类自营店面总数2649家,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7137家。

其中,自营门店的种类包括苏宁易购广场、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苏宁易购直营店、家乐福超市、苏宁红孩子母婴店、中国香港地区门店。

而相比自营店面的调整,2020 年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拓展迅速,全年新开门店 3201 家,在三四级市场树立了渠道领先优势。零售云业务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年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 100%,并实现盈利。可见,近年来成立的零售云项目成为苏宁易购旗下的一匹黑马,这也是苏宁建立在“供应链+下沉市场”优势基础之上的成果。

同时,苏宁的自建物流设施网络继续建设,2020年苏宁物流新增、 扩建9个物流基地,完成10个物流基地的建设,加快物流仓储用地储备,摘牌西安、南宁、南京、南昌、昆明等8个城市物流仓储用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在48个城市投入运营67个物流基地,在15个城市有17个物流基地在建、扩建。

一直以来,苏宁在零售界的优势很明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电商出现之前,苏宁早就建设了庞大的销售网络。苏宁不仅仅在一二线城市拥有商业地产,在三四五六线城市也广泛布局,苏宁的模式打破了原先小零售店的模式,形成了苏宁特色的综合卖场。在从前和国美的竞争中,苏宁站上C位,奠定了其在零售业的行业地位。

直至2009年,电商和移动支付来临之后,苏宁又面临新的挑战,面向未来智慧零售的转型,苏宁态度颇为坚决,并将上市公司改名为苏宁云商,此后又更名苏宁易购。

在2020年11月底,苏宁易购旗下子公司云网万店完成A轮60亿元的融资,深创投领投,深圳市罗湖引导基金、商汤旗下公司等参与。此次融资,也是苏宁以云网万店为主体,对苏宁易购互联网平台业务进行整合重组,将其中的开放平台等优质资产组成新公司进一步发展。

转型并非一日之功,线上线下的融合存在诸多挑战,比如企业文化的转变,电商人才带来了互联网文化,如何与原有的文化进行磨合,苏宁高管也曾向记者表示,难点还包括线上线下团队对于服务观念上的转变和融合,以及线上线下的打通与博弈,还有技术问题,如何打通组织流程,用数据来支撑业务,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协调。

尤其是当线上成本开始高企,盈利愈发艰难,巨头反过来投资线下企业时,苏宁一方面需要持续投入线上,另一方面又要倚仗线下的营收扩张,其间维持平衡的挑战可想而知。而苏宁的线上业务和物流快递的运转效率息息相关,在苏宁易购平台、以及物流结构重新梳理后,如何发挥协同效应,也受外界关注。

据业绩快报,苏宁易购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584.59亿元,同比下降4.00%;全年商品销售规模为4163.15亿元,同比增长9.92%, 其中线上平台商品销售规模2903.35 亿元,同比增长21.60%。

如今,随着业务精简和调整,苏宁的线上和线下业务将进入新的阶段。苏宁也在公告中表示,2020年公司进行了一系列降本增效和业务聚焦的工作安排,预计2021年销售规模会实现稳定增长,扣非净利润会显著改善。

(作者:倪雨晴 编辑:李清宇)

倪雨晴

IT版记者

关注华为、富士康、TCL等通信、家电制造业,也关注人工智能。欢迎找我分享故事、爆料内幕,邮箱ni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