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卢传坚:深化医药体制改革 推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南财音视频制作部 广州
2021-03-01 20:47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南方财经全媒体推出两会系列报道,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客访谈,讲述他们的履职故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两会将有哪些公众关切的热点?代表委员在经济领域的议案提案有哪些主题?《南财对话》两会特刊《两会·会客厅》生动呈现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精彩观点。

DD67A211-A9D1-4731-8C46-EDD9A2F2FFF1.jpeg

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中医药在抗疫中起到积极作用,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特别是2021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医疗体制改革需要直面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诸多掣肘,才能为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南方财经全媒体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卢委员建议,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推动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南方财经: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医药产业迎来全面发展机遇,您认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全国政协委员 卢传坚:中医药发展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国家一直强调中西医并重,给中医药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最近几年出台了很多对中医药利好的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针对的就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比如高质量的供给相对不足,人才队伍需要加强,创新体系需要完善,特色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该政策涵盖7个方面,共28条措施,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这28条措施每一条都有具体负责部门,我们非常期待措施的落地,能给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支撑。现在政策出台了,但每一条措施落实起来其实都难度很大。我们一直说要把最后一公里走好,就是指政策尽快落地。所以我今年的提案就是关注这28条措施如何让它更快地落地。我建议国务院同意成立“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个制度的好处是能够让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委之间,针对中药特色发展问题建立常态化沟通制度。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互相配合, 能够让措施更快落地。

第二是针对(措施)如何落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或者计划,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有哪些新政策需要出台,或者有哪些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可以提交到部际联席会议上进行沟通。

第三是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应有顶层设计,就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这个过程,我们要把整个链条,包括理论的传承,到临床证据的积累,到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研究,到新药研发,再到产业的发展等等,整个链条要构建更好的机制,形成良性发展格局。不只看当前,也要看到后续发展潜力。

我前面几年一直关注中药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现在看到有很多措施得到落地,即构建一个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中药审评审批的体系。中医药的特点是源于临床,这些方药能开发成新药,首先是临床实践的长期积累,已经有了疗效和安全性保证的前提,再去进行中药新药的研发,然后再进到审评审批的流程,研发成功才进行生产、应用。

它跟化药的路径是不一样。化药是源于实验室的筛选,通过了(实验室)临床前研究,再到临床试验,(研发成功了)再到临床(应用)。如果用化药这个体系来衡量中药的(研发),就没有符合中医药的特点。中药研发难度大,成功率比较低,就是跟这个体系有关。

现在国家药监局牵头的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应措施,大家的共识是中医药要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基于临床价值,然后,对于中药新药的评估,还要更加尊重人用经验的证据。再就是强调源于中医药的理论,用中医药理论、人用证据、再加上临床试验三者结合起来的一个体系来评估中药,是非常好的开端。这些原则已经制定出来了,关键是怎样更好落地。

临床价值到底怎么体现,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人用经验怎么上升为人用证据,也要出台相应的指导原则加以引导。这样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才能根据制定的指导原则,去积累人用经验,为以后上升成为证据做准备。人用证据很重要,它是可以减免药效试验的。此外,其他的新药申报材料,如果没有界定好,就无规可循。所以,要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就要建立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针对中医药源于临床,回归临床的特点,出台更多实施细则和政策。有很多好方药等待开发,但开发需要很多资金投入,因此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构建产学研结合体系,激发企业投身其中的积极性。企业现在持有观望态度,就是因为觉得投入很多经费、精力研发中药,一旦获批后可能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说,药到底能不能进基药(指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能否进医保目录,能否进医院。出台政策就是要让企业打消顾虑。如果按照新的研发(规范),符合审评审批的要求,是符合相关规定的中药新药,可以给它开绿灯,进基药、进医保、进医院可以有绿色通道。这样企业就会看到研发创新中药的前景。

第二是已经在市面上应用的中成药也需要优胜劣汰的过程,需要建立机制让企业有原动力去进行上市后的再评价。再评价就是对产品的临床适应症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就是安全性,进行更加规范的评估,积累证据。做了这些工作以后,是有效安全的,开绿色通道,企业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如果做不了,根本不去做,或者做了得不到好的效果,这些药就应该淘汰。通过优胜劣汰,一方面可以把现有的中成药市场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开发更多好的创新药物。

像慢性皮肤病这种难治疾病,医院已经有很好的经验积累。比如银屑病,我们有口服的医院制剂银屑灵片。在此基础上,通过20多年研究,进一步优化开发成为一个组方非常精简的创新药物,刚刚得到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临床试验许可,这就是源于长期临床应用历史积累经验,开展深入科学研究,然后开发成新药的案例。我们还有治疗银屑病的外用制剂在开发,都是源于临床实践长期积累。这种药未来研发的成功率是很高的。我们希望企业积极参与到当中来,能够共同尽早介入中药新药的开发过程,能够看到开发应用前景。此外,我们特应性皮炎也很有基础,也有新药在研发,现在已经开始做临床研究。包括白癜风,我们医院制剂有口服的也有外用的。我相信其他医院同样积累了很多很好的方药。

我们要解决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就要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比如经典名方,名医的验方以及长期使用的医院制剂,就是我们开发的最好源头。我们要把这个源头的金子挖掘出来,给他创造闪光的途径。推动新药研发有效机制的构建,整个资金的链条的构建,让企业有积极性参与,让临床医生有积极性去挖掘,产学研联动起来,就能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企业现在面临的困境就是研发药物的过程会投入大量经费,但是中药研发时间一般比较长,耗费精力和经费会比较多,如果后续没有给他相应的保障,可能就会持观望态度。所以,我觉得一方面要设立中药新药研发基金,多渠道的融资渠道要打通,政府引导也很重要,然后是企业参与,这样才能使来自临床的验方能够更好的研发成为给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新药。这是我们产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上面提及的28条措施里专门提到了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要提高中医药的服务效益,都跟28条措施政策密切相关。希望能够尽快的落地,能够让企业、医院、患者都能够从中获益。我觉得,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再到企业、医院层面,还有患者本身大家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通过这个政策的落实,大家都能够从中获益。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产业基础如何?大湾区在中医药产业布局上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呢?

全国政协委员 卢传坚:粤港澳大湾区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国家这几年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推动中医药发展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我觉得这两个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获得腾飞的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其实是处在前沿状态的。因为南粤群众对于中医药和中医药服务的接受程度在全国是领先的。广东省中医院每年有700多万的服务量,连续20年在全国所有医院的服务量排第一。群众能够接受中医服务就是基于临床疗效,疗效靠得住病人才会来,而且会在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告知。我们首先有中医药服务的大环境,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然后科技创新能力也非常重要。广东的科技优势体现在我们正在建设中医类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湿证作为切入点,围绕很多的慢性疑难病,包括免疫相关的、还有心脑血管相关的,非常难治的病,基于岭南地域都是跟“湿”密切相关,以湿证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解决这一系列疾病的难治性问题。我们构建的就是一个全链条研究。从理论创新,到标准建立,再到方药的干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研究,再到未来的方案推广,新药的研发、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研究。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全国首家刚刚落地的省部共建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培育,经过多轮论证,不久前刚刚获得国家科技部发文正式启动,经费已经到位。

我们的第二个优势是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粤港澳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科技厅连续两年组织遴选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在各个行业把粤港澳科技力量综合集成,优势互补,整合组建联合实验室。中医药领域唯一的一家就是由我牵头。我们联合了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企业悦康药业,六个单位联合申报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这是二十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里唯一一个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我们把粤港澳最强的中医药研究力量集合起来了。

这六个单位都是在中医药领域遥遥领先的,我们的服务量、科学研究能力优势非常显著, 为我们创造很好的条件去做临床研究,可以寻找到很多的治病规律。澳门科大和澳大建有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研究是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最核心的技术。香港这边我们跟浸会大学合作。浸会大学有国际化优势, (关于)中药治疗的作用机制,物质基础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我们通过粤港澳各方优势互补,发挥各自所长。企业则承接产品的转化,这就是一个全链条的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实验室就是一个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产业前景很好。源于理论,再到临床,再到基础,再到新药,再到产业,全链条无缝衔接,这种全链条的研究体系已经构建起来,而且资源优势非常显著,所以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发展一定会有更好的机遇。

国家在各个行业布局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粤港澳可以把这么多优势力量都集结起来,而且原来的基础又好。我们现在已经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再通过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的建设,能够把合作进一步推进。未来,围绕着六个难治免疫疾病聚焦地研究,通过多方技术力量进行融合,可以预见未来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岭南中药的快速发展。

当然我们这些实验室也是开放共享的。刚才讲的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都是开放性的研究平台。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内外有识之士,对中医药研究感兴趣的,我们都持开放的合作心态,可以接纳更多专家团队和技术力量,共同来开展中医药研究,一起联合攻关。开放共享的机制建立起来后,会有更多的海内外以及省内外专家团队的加盟,围绕中医药的核心科学问题,一定能产出一些影响世界的成果。

南方财经:您在政协提案中指出,医疗体制改革需要直面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诸多掣肘,才能为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那么目前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障碍问题主要是哪些方面呢?应该如何解决?您有什么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卢传坚:我主要关注两个点。一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产业发展是链条式的,首先是源头,我们的源头就来自临床。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积累了有效的方药,并且在实践积累基础上,通过开展规范的科学研究,为疗效和安全性提供高级别的循证证据,同时引进现代文明成果,先进技术手段,去回答治病的物质基础和它的作用机制,也就是科学内涵,在这个基础上,再把它上升成为新药研发。进入新药研发的流程,要按照新药研发的相关指导原则去做,比如要做临床前的毒理和药学研究,做药效研究,然后提交到药监部门去审核成为新药的可行性,得到许可才能做临床试验。二期、三期临床试验做完,效果得到肯定后,就可以拿到生产批件,到企业去转化去生产,再到社会去应用,这是一个完整的研发链条。所以,产业发展就是要先从源头解决。我们构建这个体系,整个链条是无缝衔接的。其实,我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所积累的这些方药,只要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研究,证实了它的有效性,人用的经验经历上升作为证据,就有了可能。到了新药研发时,就要改革完善审批审批体系。后端要把它变成新药,不能用化药的评价方法来评估中药。因为中药是经过了临床的一大段历程,可能走了十几二十年才走到这一步,不像化药是在实验室里筛选以后再回归到临床。所以,阻碍它的发展的,就是长期以来对源头没有充分的肯定和重视。

我们希望能够有相应的机制,去保障源于中医理论传承,临床经验积累,再通过科学研究积累的这些有效的方药,给它一个开发成新药的空间。这是需要政策的保障。我们国家有这么多名老中医,古籍里面有很多很好的经典名方,都是我们的宝藏。如果没有政策保障,开发一个新药需要很多投入,靠每一个单位自己投入是不可行的,靠企业自己投入也看不到前景。国家政策层面去创造条件,构建机制,让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大家共同参与,就能够迎来一个春天。

中药是我们最具原创能力的一个领域,我们非常希望在国家出台了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措施之后,能让良性机制构建起来并且能够落地。直接的受益者,肯定是我们广大的患者群体。很多患者都非常迫切需要这些药物。

说到制约发展的问题,我就觉得就应从源头开始,然后到了企业的层面要给足够信心,就是研发出来的中药新药,它是有出路的。未来进基药也好,进医保目录也好,是有渠道进医院的。那你只要按照国家相应的制度规范,按照科学严谨研究出来的药物,研发出来以后都给你发展的空间,企业就愿意去投入了,我觉得这就是产业发展的保障。应该有一个基金,就是建立中医药研发的基金,或者建立社会融资的渠道。社会资本有很多,但是要社会资本投身到医药行业 ,也要给他看到投入中药研发的前景。企业要做大做强要发展,就需要融集到更多资金,才能够做大做强,所以这些都是需要很多政策层面的支持。

目前的28条措施还只是一些比较原则性的提法。我一直认为政协委员的作用就是要协助政府去把已经想做的事情尽快做成。因为政府肯定就是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好服务,让人民满意,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那么有了好的想法,关键是要尽快落地,就是我们说的最后一公里要走得快一点。所以,我觉得这28条措施是非常好的,它直面中医药目前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说高质量供给相对不足,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产业发展不足,特色发展需要加强,创新体系构建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关键问题,通过这个7个方面,28条措施的落地,就会有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我前面提到建立一个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些部门要承担起这个责任,要在统筹实施过程发现有待完善的制度,把制度建设起来,以加快产业发展。

第二个问题讲到产业怎么发展。现在28条里边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就是促进产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也是当今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在不同提案的内容都是互相衔接的,也是基于我们从业者,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最多接触的就是患者。了解中医药领域的很多瓶颈问题,需要我们在日积月累的过程,善于去观察、去分析,然后要做一些调研,才能够形成一些好的建议。

南方财经:您在过去不平凡的一年中,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做了哪些工作呢?请与我们分享履职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 卢传坚:履职过程其实还是回归到服务患者。患者知道我们在关注这个疾病,会为他们去呼吁一些相关的政策支持。以银屑病为例,我从2018年至今一直都有关注患者的诉求,为他们提一些国家医疗政策保障方面的建议,得到很好的采纳。患者会发自内心感激,看到你虽然是医生,但作为政协委员,为这个群体做了大量工作,能够解决患者的病痛问题,让患者能承担得起医疗负担,感受到国家层面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怀,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身为政协委员,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就是来自群众当中的,就要在人民群众当中去,发现他们有些什么困难和呼声,需要政府层面去帮忙解决的,我们就要帮他们发声。当然我们发声之前肯定要做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且提出的建议是合情合理的。

策划:陈晨星    于晓娜    祝乃娟

监制:方晓茸    向秀芳

制作:陈国光    李    群

拍摄:肖    航

配音:邓    旭

海报设计:张    颖

通讯员:查冠琳    郭   洁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丁海利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南财音视频制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