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网络文化

新经济合规观察张雅婷,实习生郭美婷 2021-03-05 20:35

平台内容管理迫在眉睫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开幕。

对于平台内容管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则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均要求“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互联网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到底是潘多拉的魔盒还是阿里巴巴的宝藏,需要我们用技术和制度去解决它。”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重申互联网内容建设,说明未来依然会将互联网生态治理、安全治理作为重要。互联网企业需考虑的不仅是市场份额,还应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符合相关标准,方可长存。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此次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再次重申。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亦有提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再次提出,足以彰显其重要性。

“互联网内容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依靠某一项决议或者单独一部法律就能一蹴而就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再提互联网内容建设,说明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会把互联网生态治理、安全治理作为一个重要点,指明了立法方向。

朱巍表示,还回应了社会对于互联网乱象的反对之声。随着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侵害用户权益、传播虚假信息、混乱传播秩序的现象不断出现,公众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购买信息的来源,以及获取服务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政策需要跟得上技术的变革。

同时,也指明了互联网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互联网企业获得的市场份额不是永久性的,必须要符合相关标准,企业方可长存。”朱巍说。

平台将面临技术、法律双重压力

2020年来,国家网信办多次开展网络环境、网络生态的专项整治行动,清理网络上的色情、暴力、赌博以及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信息和内容。对于网络直播、手机浏览器、学习教育类平台、自媒体等乱象都进行了整治查处。

其中,针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领域的治理尤为突出。2020年8月,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点名“饭圈”、“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网络现象,对涉及未成年人网络社交中的侮辱谩骂、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进行重点治理。

对此,朱巍表示,随着国家不断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内容产出平台,包括自主产出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也即网络服务提供者,都需要承担起审核监管的社会责任。

“当前,互联网平台控制着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平台的内容要保证安全、合规合法,必须要在问题出现之前解决掉。以前,互联网治理考虑的是防止野蛮生长,但2017年《网络安全法》出台后就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目前来看,该法尚未充分落实,信息不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朱巍分析,平台未来面临的技术压力、法律责任压力会比较大,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市场份额,还有网络信息安全、生态安全。

未来如何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朱巍认为,首先需要立法的支持。除《网络安全法》外,还有个人信息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保护、时政类新闻信息的保护,包括虚假信息和侵权信息的治理等都要做出具体的规制。 

更重要的是,技术革新的配套。朱巍表示,技术的核心在于算法,需要建立算法的价值观和道德感。例如,建立算法的道德委员会,对算法有基本核查,防范虚假信息、价值观扭曲或错误的信息、网络暴力等传播。

(作者:张雅婷,实习生郭美婷 编辑:曹金良)

张雅婷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