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亮点:实际财政超预期,推动基建强势反弹

高瑞东2021-03-06 23:09

一方面,赤字率3.2,专项债3.65万亿,符合预期;另一方面,受制于开工条件不足,我们估算2020年中间环节有1万亿左右专项债结余,意味着2021年整体专项债高达4.65万亿,将强力推动基建反弹​

一方面,赤字率3.2,专项债3.65万亿,符合预期;另一方面,受制于开工条件不足,我们估算2020年中间环节有1万亿左右专项债结余,意味着2021年整体专项债高达4.65万亿,将强力推动基建反弹。

一、 两会亮点:财政政策超预期,推动基建强势反弹

两会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

专项债规模实际将“超预期”,有望推动基建投资强势反弹。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整体来看,今年两会部署的财政政策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并无惊喜。但是,我们认为,一方面,今年下发的专项债规模约为3.65万亿,并不低于预期;另一方面,去年有部分专项债资金并未实际支出,留存在地方。2020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75万亿元,主要投向基建项目。但由于地方储备项目不足,外加地方财政收入受到疫情影响,实际项目的支出进度慢于资金下发进度。我们预计这部分滚存资金规模约为1万亿左右。

为何规模在一万亿左右?2019年11月27日,财政部提前下达了专项债1万亿元,但直到2020年3月初,1万亿专项债才完成发行。而今年,财政部迟迟未下达提前批专项债,直到3月4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财政部才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2021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我们认为,应该是有与2019年提前批规模相当的专项债资金留存地方,才会使得2021年提前批额度下达时间相比往年略晚。

3.65万亿专项债叠加1万亿滚存资金,将推动基建投资强势反弹。2021年,实际上有4.65万亿规模的专项债资金可供使用,推动基建强势反弹,支撑经济强复苏。除此之外,两会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6100亿元,比全年高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等重大工程建设。在财政收入整体承压背景下,中央预算内安排尚未退坡、反而增加,将继续撬动各地推动重大项目。

二、 经济目标:6%是底线思维,合意水平约为8%

两会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目标为增长6%以上,这一目标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提出6%的目标是底线思维的体现,一方面为了防止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速;另一方面,“封住下限、不设上限”,也可以给结构性改革留下空间。不过,从失业率、赤字率等角度,可以更好的理解经济增速的合意水平。

为实现就业目标,2021年GDP增速要达到6.5%。两会目标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2021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2021年新增就业需求1100万人,加上城镇调查失业率降低对应的失业人口363万人,减去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剩余1363万人的任务量。参考2019年,单位GDP对应的新增就业209万,则对应就业目标,2021年GDP增速要达到6.52%。

赤字率隐含的经济增速中枢为7.8%至8.3%。两会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2021年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假设赤字率取3.15%、3.2%、3.25%下,对应名义GDP增速分别是11.6%、9.8%、8.1%。两会提出,2021年CPI约为3%。假设2021年平减指数为1.5及2两种情形,则3.15%、3.2%、3.25%赤字率下实际GDP增速分别是[9.6%-10.1%]、[7.8%-8.3%]、[6.1%-6.6%]。

光大宏观预计2021年GDP增速8.9%,上半年强复苏,走出“圆弧顶”。假设2019年四季度和2020四季度GDP实际增速接近潜在增速水平,即为6.14%,同时假设2021年全年GDP实际增速也会恢复至潜在增速水平,以2020四季度实际GDP绝对值乘以6.14%,核算出2021年四季度实际GDP绝对值为27.99万亿元。除以四季度实际GDP占全年比(参考2018—2020年占比均值为28.21%),得到2021年全年实际GDP绝对值为99.25万亿。进而测算得出,2021年实际GDP增速为8.9%。2020年及2021年的复合增速5.5%。

三、 货币政策:不急转弯,维持紧平衡

货币政策整体符合预期,不急转弯,维持紧平衡。今年两会提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这一表述与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一致。作为对比,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流动性的表述为“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今年两会中也继续提到,要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通胀并不能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先复苏,后通胀;先美国,后中国。在逆周期政策对冲下,投资率先恢复,带动上游周期品涨价,PPI持续上行。但是,居民消费复苏缓慢,使得终端消费品疲软,与上游价格出现 “冰火两重天”的走势,核心CPI自2020年12月下行、2021年1月转负。在居民消费需求正式回暖之前,通胀都难以出现快速上行,也并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

美国通胀压力大于中国,但美联储通过“平均通胀”框架,维持低利率环境。随着疫苗接种推进和新一轮居民直接补贴的下发,美国居民需求将领先于供给复苏,美国终端需求品的涨价压力也会大于中国。虽然美债市场已经反映出对于通胀的担忧,但是美联储官员多次表态,认为通胀上升反映了经济复苏态势,2021年内不会缩表,2023年前不会加息。

四、 十四五开局之年,制造业投资将持续上行

(一) 制造业强:技改投资引领复苏,全球设备更新启动

两会提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同时,两会提出,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

技改将拉动新一轮制造业投资上行,成为今年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部分产业对外依存度较大,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产业基础再造和提升刻不容缓。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政策推动下,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引领新一轮的制造业投资。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从而带动制造业持续增长。2019年以来,电子信息、医药、航空等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高,远超制造业整体。2020年疫情冲击下,高端设备制造业也率先复苏。

(二) 房地产稳:融资收紧下开发商加速开工,投资强韧

两会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整体表态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

房地产融资政策持续收紧,预计短期不会放松,开发商将加速开工,房地产投资强韧。2020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融资政策边际收紧,央行管控开发商的杠杆上限,2021年初,监管层又展开了针对一线城市居民贷款违规流入房市行为的监管。从国内信用债发行来看,2020年下半年以来信用债净融资额持续为负。从债务到期压力来看,2021年下半年,房企整体债务到期的压力依然较大。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开发商加快新开工和推盘预售的节奏不会放缓,要通过销售加快资金回流降杠杆,这也会对房地产投资带来支撑;另一方面,开发商拿地强度持续下滑,也制约了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上限。

(三) 出口旺:上半年依旧强势,为制造业复苏提供契机

两会表示,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进出口稳定。

出口上半年仍然强势,但是下半年有回落风险。美欧主要经济体国内供应因为疫情受限,但需求受到财政刺激政策支撑,从而产生了供需缺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产品快速补位海外供需缺口,不仅防疫产品外需陡增,远程办公、家具、娱乐、汽车、机电及高端设备制造产品等非防疫产品的出口也受到明显提振。这种趋势在今年上半年仍然有望延续,但是下半年,随着海外发达经济体疫苗接种加速推进,供应链开始复苏,下半年出口有回落的风险。

高频数据显示,1-2月中国出口依然表现较强。从1月韩国出口数据来看,全球贸易活动仍在复苏,中国自韩国进口和向韩国出口增速仍然维持较高水平。截至2月26日的出口运价指数也维持较高水平。

五、 消费:疫情冲击下,动能恢复仍需时间

两会提出,要继续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在具体措施上,两会提出,要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公交车运营。

去年年底的疫情多点散发制约了消费复苏的进程,消费动能释放仍需时间。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消费的影响自去年年底开始显现,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加深。2020年12月,社零同比增速相对11月小幅下滑,汽车、可选消费及必选消费增速均出现一定程度回落;居民需求疲弱同样显现在价格上,核心CPI连续持平了五个月之后,在12月出现下行。进入2021年,1月核心CPI出现有数据以来的首次转负,1月及2月的服务业PMI持续下滑,体现出国内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尚未解除。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低于2019年春节8.5%的增速。在气候转暖和国内疫苗完成大规模接种之前,疫情对消费和服务业的压制恐难有改观。


(作者:高瑞东 )

高瑞东

专家学者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于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曾亲历中美谈判,对中美政经形势及国内政策研究深刻,市场观点前瞻,并于2020年7月6日接受《新闻联播》采访。荣获II(Institutional Investor,《机构投资者》)中国大陆最佳宏观团队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