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女性主义似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觉醒。从“姐姐”一词的重新解构,到大女主文娱作品全面开花,从对“性别弱势群体”的舆论关注,到女性群体在婚姻观生育观上的发声,可以看出,女性意识逐步构建新的社会认知,女性议题中的观点碰撞,也加深了公众对性别平等的反思。
2020年疫情期间,万千女性逆行者也让“她力量”得到高度彰显,女性价值的疆域正在逐渐拓展。若我们称2020年为女性主义元年,2021年则是一个新起点,标志女性主义思潮在更多领域的发展,并将性别平等的声浪蔓延至每一个个体。
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之际,智联招聘继续发布《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从婚育、家庭责任、职场发展等多方面切入,针对职场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呈现和分析,推动职场性别平等,提升职场人的工作体验。
●核心发现
一、女性在疫情中逆行突围,两性差距再次拉近
疫情让女性处境更艰难,职场和育儿遭遇双重压力
职场女性整体薪酬低于男性12%,差距连续两年收窄
职场女性更高知,领导力自信更强,中层女领导占比提升
二、性别依然是女性遭遇不公平的“原罪”
女性在职场发展中仍被性别因素拖累,过半在求职中被问婚育
职场女性面对异性仍然不自信,对同级女性评价更低
职场女性晋升预期低,性别与婚育成主要牵制
三、 女性在婚育负担中挣扎自救
四分之一的未婚女性选择不婚,男性结婚积极性更高
女性不婚者主要出于自我考虑,男性多因经济条件不婚
近3成已婚女性后悔结婚,是男性占比三倍有余
开放生育限制较难推动已育家庭再生育
男性更在意孩子的成长条件,女性更多考虑自身的体验和事业发展
职场妈妈身兼多职,积极投身工作同时更顾家
四、 女性独立从经济开始,“容貌焦虑”暴露了女性依然底气不足
“经济独立”为独立女性的首要标准
独立女性形象与“事业型女性”高度重叠,董明珠获得最高票
过半女性有容貌焦虑,超7成认为容貌影响事业和爱情
五、 性别平等进展加速,生育负担需要各界合力共担
男女职场人认可两性在各层面的相同话语权
女性期待社会承担女性生育责任,男性强调尊重社会分工不同
性别平等的利益成共识,女性福利依然缺位严重
一、女性在疫情中逆行突围,两性差距再次拉近
(一)疫情让女性处境更艰难,职场和育儿遭遇双重压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不光让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受到冲击,对于两性平等进程也不容乐观,据联合国妇女署最新数据显示,新冠疫情也许让性别平等工作倒退了25年。
智联招聘调研显示,59.1%的女性受访者表示疫情让女性职场处境更艰难,45.1%认为疫情为女性增加了育儿负担,均远高于男性受访者的认知程度。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在育儿问题上,一方面新一代中老年人也更注重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跨省流动异地就业的问题,牺牲自我体验来抚养“隔代人”不再是全民选择,女性育儿的压力从趋势上看还会继续增加。
(二)职场女性整体薪酬低于男性12%,差距连续两年收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演讲中指出,从世界范围看,女性的收入仍然只有男性的77%,世界经济论坛最新研究表明,人类要到2255年才能消除性别薪酬差距。据智联招聘今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当前中国职场女性整体收入较男性低12%,但这一差距同比收窄5个百分点,且分化程度连续两年下降。
智联招聘CEO郭盛指出,女性薪酬低于男性,除了管理层占比偏低,还在于女性主要从事的岗位普遍缺少高薪属性,从本次调研数据来看,女性主要分布在财务、行政、人力资源和销售岗,现在普遍高薪的技术、产品岗位上男性的占比优势明显,这也影响女性的平均薪酬水平。
(三)职场女性更高知,领导力自信更强,中层女领导占比提升
如今理所应当的受教育权却是历史上女性走向解放的第一步,也不断让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根据智联招聘春节后活跃用户画像数据,女性职场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已经达到55.9%,男性职场人本科以上占比仅46.7%。更高的知识水平也为女性带来了更多自信,对于女性来说,领导力不再只是“向前一步”的鼓气,而是一种确定的信心。据调研显示,77.7%的女性受访者认为女性能够胜任公司高层,相比之下男性对女性领导的胜任力则存在一定质疑,仅有53.1%给予肯定答案。
但职场中给到女性施展领导力的空间依然比较有限。调研显示,男性职场人有46.9%处于普通员工层次,而53.9%的女性职场人都在担任基础岗位。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中,中层女性领导占比已开始反超男性,这也反映出过去一年女性通过自身实力证明价值的成果,但高层位置上仍略逊于男性,但差距已经不再悬殊。此外,不同级别的技术人员中,女性也仍为“第二性”,占比与男性差距明显。
二、性别依然是女性遭遇不公平的“原罪”
(一)女性在职场发展中仍被性别因素拖累,过半在求职中被问婚育
职场不存在绝对公平,但男女职场人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呈现差异化。对于女性来讲,“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现象最为普遍,有遭遇的女性占比55.8%,比男性职场人二倍还多。此外,29.6%的女性曾在求职时因为性别原因被用人单位限制,18.2%的女性因照顾家庭被迫放弃事业发展,7.7%的女性曾遭遇职场性骚扰,在婚育阶段被调岗降薪、未享受假期的女性分别占7.8%、4.1%。选择以上选项的男性均低于女性,女性在职场中受到明显的“性别限制”。
(二)职场女性面对异性仍然不自信,对同级女性评价更低
对于职场中的自我评价,职场男女都呈现出整体“对同级女性能力评估更低”的倾向。53.5%的职场女性认为自身表现与男性同事相比无太大差异,33.6%认为自己更优秀,12.9%认为自己稍弱;而面对同级女同事,49.6%女性认为无太大差异,40.8%认为自己表现更优越,9.6%认为自己稍逊色。
无论男女,在比较同级同事的表现时,都会带着一层“特殊滤镜”看待女性,职场女性的信心在面对男性的时候仍有所打折,但女性在面对同性别的其他女性同事的评价也存在性别滤镜,性别平等的阻碍中,女性自身也难辞其咎。
(三)职场女性晋升预期低,性别与婚育成主要牵制
女性对于未来一年升职加薪的预期略低,仅有15.3%对晋升报以乐观态度,略低于男性的18.2%。
针对具体的晋升障碍,两性也存在一些基于性别和婚育的差异。男性在归因晋升障碍时多归结于个人能力、上级领导、同级竞争、公司制度等与职场相关度高的原因,而女性在“照顾家庭,职场经历分散”、“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性别歧视”三个选项的占比远高于男性职场人。这也再度反映了性别、婚育计划等与工作能力无关的要素却很大程度上影响女性职场价值,成为牵制女性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
三、女性在婚育负担中挣扎自救
(一)四分之一的未婚女性选择不婚,男性结婚积极性更高
对于未婚群体来说,有结婚打算的女性同样少于男性。具体来看,36.2%的未婚女性表示想要结婚,较男性低2成;24.3%未婚女性则给予否定答案,还有39.4%犹豫不定。
(二)女性不婚者主要出于自我考虑,男性多因经济条件不婚
针对未婚职场人不打算结婚的原因,64.1%的女性受访者表示“婚姻不是必选项”,其次是占比43.5%的“担心因结婚而降低生活质量”;对于男性来说,“经济条件不支持”为首因,占比53.6%。此外,“坚持独身主义理念,不想失去自由”、“不愿承担婚姻和家庭责任”的未婚女性均接近2成,较未婚男性受访者更高。
可以看出,男性不打算结婚多是由于经济等外界因素制约,而在女性则因为在自身价值体系中,相对于组建家庭,自我才是优先项。
(三)近3成已婚女性后悔结婚,是男性占比三倍有余
在有婚姻经历的职场人中,男性对婚姻计划更加满意,35.3%的已婚男性表示若重新选择,还会跟现在一样,而对应的女性受访者占比27.2%。此外,表示想更晚结婚和更早结婚的已婚男性占比也高于女性,这部分男性对步入婚姻的选择不后悔,只是时间问题。相反地,近3成女性表示重来一次将不会结婚,这一占比是男性三倍有余。
(四)开放生育限制较难推动已育家庭再生育
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正式实施,但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却小于预期,难以改变我国生育率低迷的状态。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预示东北地区有可能率先开放生育限制,以缓解东北地区的人口问题。
据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全面开放生育限制”等政策并没有有效提升受访者对生养多胎的意愿。76.9%的职场妈妈和65.5%的职场爸爸表示将“维持现状”,12.7%的职场爸爸希望生育更多孩子,同时,在生育成本更高的职场妈妈中,只有5%选择该选项。
(五)男性更在意孩子的成长条件,女性更多考虑自身的体验和事业发展
针对生育意愿不强烈的原因,职场爸爸们的出发点多是孩子,而职场妈妈更倾向站在自身的工作与生活角度考量。具体来看,“养孩子经济负担重”这一赤裸裸的现实分别引起78.5%职场妈妈和84.7%职场爸爸的共鸣。此外,职场爸爸在“教育资源失衡,担心孩子发展”、“生态环境恶化,担心下一代生活质量”和“没有合适的住房条件”等选项上占比更高。而对于职场妈妈们来说,“害怕失去自由和自我空间”、“担心降低自己生活质量”、“不想失去职场竞争力”都抑制了生育意愿,而考虑到以上几点的男性屈指可数。
结合上文中女性对婚姻计划的谨慎,可以看出婚育政策的影响力不及婚育文化渗透,当生育意愿和生育文化在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中发生根本性变迁,政策作用仍然难以让女性对婚育甘之如饴。
(六)职场妈妈身兼多职,积极投身工作同时更顾家
在工作和家庭难平衡的条件下,女性更恐惧生娃不难理解,若我们将职场妈妈的工作、家务的时长与其他婚育状态的女性,以及职场爸爸进行对比时发现,职场妈妈的平均工时为8.9小时/日,低于职场爸爸的9.3小时,但在职场女性群体中并未掉队,与未婚女性持平,且平均高于已婚未育女性0.2小时。
与此同时,职场妈妈平均每天用1.7个小时做家务,为所有职场群体中用时最多。因育儿、照顾家庭等因素,职场妈妈不光为家庭付出大量心血,还努力保持工作上的积极状态。
四、女性独立从经济开始,“容貌焦虑”暴露了女性依然底气不足
(一)“经济独立”为独立女性的首要标准
在众多女性议题中,“独立女性”无疑是舆论水花最大的一个。智联招聘针对独立女性的标准进行探究,其中,高票的“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感情独立”选项基本获得整体职场人共识,且女性占比更高。
男性较女性更认同独立女性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强势,能力强,有主见”和“重视事业大于家庭”、以及“独身主义,不婚不育”。在男性眼中,女性的事业与家庭相互对立,而独立女性更倾向前者、牺牲后者。
对于大众广泛探讨“独立女性”话题的现象,近6成独立女性认为这有利于女性认可自我价值,而只有38.3%的男性选择该选项,呈现怀疑态度。而认为这种讨论是“女性社会地位上升的一种体现”的男性占比最高,达53.9%,低于女性受访者5.3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更多男性认为对于独立女性的讨论“有可能对女性产生误导”(33.5%)、“是对性别歧视的矫枉过正”(24.9%)、“忽视了男性的视角和感受”(18%)。
(二)独立女性形象与“事业型女性”高度重叠,董明珠获得最高票
女性代表,占比近8成。排在职场女性心中第二名的独立女性是“带货女王”薇娅,占到38.6%,而诺贝尔医学获奖者屠呦呦(26.5%)则是男性对“独立”的第二种想象。可见“事业有成”、“专业精深”都是男女职场人对独立女性的主要定义。
此外,女性还更倾向选择杨幂、张雨绮、俞飞鸿等演艺圈明星作为独立女性代表,这些女星对婚姻的洒脱与对事业的自信,激发起女性深刻共鸣和向往,而男性对此颇为钝感。
(三)过半女性有容貌焦虑,超7成认为容貌影响事业和爱情
在“颜值即正义”的当下,关于审美焦虑、容貌焦虑的话题总是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外貌协会”的追随者也越来越多。在此次调研中,54.2%的受访女性都表示有容貌焦虑,其中32.7%希望比别人更好看,还有21.5%因自卑感渴望蜕变。相对于女性,男性在外形条件上对自身较为宽容,35.9%男性表现出“外表怎样无所谓”的态度,占比最高,而该选项仅获得18.4%女性的认同。
在职场女性容貌焦虑的原因中,73.8%表示颜值高会获得更多爱情与事业机会、49.4%表示身边的人都在努力提升外表、38%则因容貌普通经常被忽视。此外,受影视作品或医美行业等外界影响的占比合计为27.5%。
无论是对自己外貌的主观不满,还是被动接受主流审美的感染,固有的社会评价体系对女性的衡量在助长女性“爱美之心”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是女性自我苛责与羞耻感。因此,在对容貌焦虑进行批判时,我们更应反思社会审美的单一化、以及婚恋市场、就业市场潜移默化的外貌歧视,以帮助消除容貌焦虑的意识形态。
五、性别平等进展加速,生育负担需要各界合力共担
(一)男女职场人认可两性在各层面的相同话语权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对于性别平等问题的讨论并非单一强调绝对的“男女相同”或“男女不同”,而是选择一种“同中有异”的角度模糊男女对立和两极化。
调研显示,男女职场人对于性别平等都认可“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层面拥有同等话语权”、“不管男女都应该拥有独立人格”、“不单纯因生理性别做价值判定”等角度,即尊重了“同”的基础。而就男女差异的部分,更多职场女性选择“女性应该受到更多的社会保护”,职场男性更认为“根据生理差异承受不同分工”、“男性应该阳刚,女性应该温柔”。
(二)女性期待社会承担女性生育责任,男性强调尊重社会分工不同
当被问及推动性别平等的核心要素时,受访男女的回答也呈现差异化。职场女性的最高票选项为“企业和社会对生育负担的承担”,占比50.6%,远高于男性的23.1%,这说明女性仍在承担主要的生育成本,而切实的福利制度是女性摆脱生育枷锁的有效手段。其次,还有43.2%的女性受访者认为推动性别平等的核心要素是女性在社会经济中话语权的提升。
不同于女性,男性则强调“尊重性别差异带来社会分工不同的事实”,占比54.2%,“教育资源上的平等”以47.2%的占比排在其后。
(三)性别平等的利益成共识,女性福利依然缺位严重
调研显示,职场人普遍认为企业性别多元具有多重好处,主要体现在人才吸引力和忠诚度、工作体验文化、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更多职场女性认为性别多元化将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领导力和商业影响力。
即便如此,企业中女性福利的不在位也或将成为企业性别多元化的限制因素。调研显示,43.9%职场人表示企业没有任何针对女性的政策和福利。而在设有女性福利的企业中,产假/哺乳假/月经假等专属假期最为常见,占比42.8%;为女性提供弹性工作制(14.5%)、为女性员工规划职业发展(10.6%)排在其后。针对女性领导力提升的“保证一定比例的女性高管占比”、“提供女性专题培训课程”、“成立女性领导力小组”等选项占比寥寥无几。无论是从企业的实际好处还是文化角度出发,企业都更应加强对女性福利的重视。
波伏娃说“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的”,这意味着女性是通过接受并按照社会对其角色适应性的定义,而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无论是婚育束缚、职场天花板、还是审美陷阱,女性都在承受着社会的更多审视和定义,并努力瓦解这种刻板印象、打破陈规。
然而,两性平等革命不仅要依靠女性的原力觉醒,更需要男性的参与与制度的完善。3月8日妇女节到来之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在这期间,“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建议将生育成本全面纳入社保”、“切实减轻女性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夫妻共用产假制度”等多项提案在热搜中起伏,标志着新一轮“女性解放”运动到来。而依托于政策倾斜,女性话语权有望再度提高,男女平等事业也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智联研究院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