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局王信:货币财政政策不宜有大的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志锦 上海报道
2021-03-08 21:26

“对于近期货币政策,由于疫情冲击,各国经济都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货币财政政策不宜有大的调整。货币政策应该保持稳健,要更加精准支持经济复苏,同时防范金融风险。”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近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表示。

王信表示,各国都存在支持性货币政策不容易退出的问题,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这次疫情,各国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货币政策退出是很难的,会面临市场和社会各界比较大的阻力。我国也创设了直达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六稳”“六保”,这些都非常必要。从我国实际出发,要尽可能地维持相对正常的货币政策取向。

王信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中,除了维护价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外,应该更加关注就业。中国支持“六稳”“六保”,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货币政策操作中,要更加关注就业,不一定马上就把就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现在条件还不成熟。

“因为就业数据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关于货币政策对就业目标作用的机制,我们的认识还有待深化。无论如何,在货币政策的制订中,要更多考虑就业因素,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王信表示。

王信介绍,借鉴纽约联储和欧洲央行的方法,央行研究局采用修正的VaR模型对未来两年我国的宏观杠杆率进行预测,这对于疫情后经济复苏,还有金融风险防范都比较重要。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基准情形下,我国名义GDP增速和债务增速将在2021年末回归至2019年疫情之前的水平。但受疫情期间新增债务影响,宏观杠杆率仅比2020年末略有下降,2022年还将小幅下降。只有债务增速明显下降,宏观杠杆率才能有效收敛,所以需要平衡好稳增长和控债务的关系。一方面,宏观经济要保持适当增长,否则债务率可能更快上升;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政府、企业、居民部门债务的增长,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王信还指出,为了支持低碳绿色发展,应该考虑通过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推动金融机构以低成本资金来支持。

“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货币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国际上还有比较多的争论,有些央行和专家认为,应该更多地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央行、金融监管部门考虑采取政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地考虑中。要关注相关政策的可持续性,承受力和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王信称。

他建议,需要在以下方面较早进行研究和准备:第一,碳核算标准、信息收集和披露,尽快从自愿披露走向强制披露。第二,金融监管部门、央行应要求金融机构开展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第三,央行要研究在金融体系的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中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作者:杨志锦 编辑:李伊琳)

杨志锦

高级记者

长期专注于地方债、债券违约、货币政策、银行领域的报道和研究。在财政、金融、宏观交叉的地方债领域,力求为市场提供专业的信息和分析。欢迎交流及爆料,记者微信:yangzhijin21,添加请备注单位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