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建设迈入关键年 核心城市发力规则机制“软联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于长洹 广州报道
2021-03-09 19:37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逐步向纵深推进,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牛年刚开年,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连发多份重磅文件,广东推进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脚步也没有停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逐步向纵深挺进,各大核心城市接下来如何发力?2021年,几大城市陆续就大湾区建设作出新的工作部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几大核心城市除了继续推动大湾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外,都不约而同强调了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的重要性,实现湾区“心联通”也被重视起来。

互通互联: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互通互联,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重要任务。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新横琴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十三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大湾区的互通互联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随着大湾区各大城市发力轨道交通领域,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正在快速形成中。今后,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将是大湾区各大城市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力点。

对于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广东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建成佛莞城际等项目,加快建设广清城际延长线,开工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项目,推进深大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佛江珠城际佛山至江门段前期工作,构建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上个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对2021年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作了全面系统部署。

在推动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深圳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对外铁路通道,开工建设深惠、深大、穗莞深前海至皇岗口岸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城际铁路,推动赣深高铁建成通车。

除了深圳外,东莞对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亦有所规划。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东莞将推动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中南虎城际和深惠城际加快建设,强化与穗深轨道交通对接,携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空间布局:加快建设重大战略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要对标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重大战略平台不可或缺。强化重大战略平台,同样也是各城市今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

广东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先行启动区以及南沙科学城联动协同发展区。

围绕进一步强化深圳核心引擎功能,深圳市提出加快布局建设前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一批具有牵引力、辐射力、带动力重大战略平台的年度重点建设任务,提出以主阵地作为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培育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的一系列举措。

在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工作要点》提出加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沿线创新载体建设。其中特别提到,与香港合作制定联合“政策包”,共同到境外招才引智等。

广州市也提出,今年要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加快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各区特色平台建设。

东莞则提出,要重点打造松山湖科学城,全力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更好助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毛艳华教授表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承担着科技创新先行先试、机制创新探路的重任,不仅能开拓粤港澳产业合作新空间,同时也为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载体,加快培育新动能。

规则衔接: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逐步向纵深推进,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毛艳华也强调了规则体制“软联通”对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粤港澳规则机制的衔接和对接,以及标准体系认定领域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构建大湾区一体化市场,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高效流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不约而同成为珠三角几大城市今年的发力点。

上个月,佛山召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全体会议,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会上指出,佛山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佛山市与湾区城市之间多领域深度对接合作,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与港澳规则机制“软联通”方面,深圳走在了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前面。在《工作要点》中,深圳市从市场一体化、跨境通关便利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就业、教育和医疗合作等方面,研究提出一批与港澳深化合作的务实举措。

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方面,《工作要点》提出聚焦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梳理实施一批规则衔接创新举措,推动深港澳三地营商环境高标准接轨方面取得突破。

今年,粤港澳在人才领域的交流将更加活跃。上个月,香港特区政府举办“湾区起跑线 青年创明天”启动仪式,正式启动三项鼓励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就业的计划。据了解,今年1月初至今,大约200家企业申请参与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在拓展港澳居民创业就业空间方面,珠三角各城市均提出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为来粤创业就业的香港青年提供配套服务。“要吸引港澳青年来珠三角地区创新创业,需要更多配套举措的出台,同时更需要规则机制的对接与衔接。”毛艳华说。

胡刚也表示,大湾区要实现融合发展,需要打破一些行政壁垒。推动粤港澳规则机制衔接和对接,将是各方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通过规则衔接,优势互补,提升要素跨境跨市流动,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创新协同才会释放更大能力,最终实现湾区的‘心联通’。”

(作者:于长洹 编辑: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