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强化与广深“硬联通”,“十四五”将建10条铁路48条跨市道路,深度融入两大都市圈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东莞报道
2021-03-10 18:42

东莞与周边城市路网对接正在加速,将深度“绑定”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

“在狮子洋A字型区域就有15条通道与东莞联通,包括10条道路和5条轨道线路。”3月9日,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利民在“新春看开局”交通专场座谈会上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展示了一幅最新的,涵盖现行轨道与规划线路的“东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图”。

“东莞在大湾区里刚好处于 A字型的腰部。”朱利民表示,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邻近广州和深圳都市圈,东莞交通规划对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交通起着重要作用,“东莞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相通相融,如何实现城市相通相融?那肯定是交通先行。”

作为大湾区交通枢纽城市,“十三五”期间东莞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44.91亿元,新增道路456.87公里、轨道157.7公里。目前东莞全市道路通车里程达6399.58公里,莞惠城际和穗深城际等铁路也已正式通车。

朱利民表示,“十四五”期间东莞在发展目标上将从公路交通转向综合交通,更加注重水、陆、空、铁交通立体多维衔接和协同。“十四五”期间,东莞将统筹推动48条跨市道路规划建设对接,并推进建设10个铁路项目,5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深度融入大湾区和广州、深圳都市圈。

东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图.jpeg

(东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图,图片来源:东莞市交通运输局)

15分钟通勤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透露,2021年东莞将重点推进大湾区路网对接,加快广深边界路网共建共享,加快莞番高速二期三期、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桑茶快速路及东延线建设,并推进常虎、广深、莞深三条高速改扩建。

其中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至深圳光明科学城通道建设进展一直备受关注。该通道规划经东莞松山湖穿过巍峨山,到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从而进一步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个主要部分——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

“2020年3月,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的首期工程已经动工建设,全长约1.8公里,设计双向八车道,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项目总投资的12%,计划于2022年完工。”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尚荣表示。

目前,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驾车至深圳光明科学城需耗时约39分钟。“通道建成后,往来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的通勤时间能缩短至15分钟。”陈尚荣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联通两大科学城的交通要道,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的通道也是东莞发展智慧交通的试点之一。“我们设想了很多应用场景,包括应用5G智慧灯杆,以及尝试无人驾驶等。”朱利民表示,东莞将积极在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的通道开展先期性尝试,以适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东莞一直强调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2010年中科院开始在东莞建设中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装置,2018年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此后,一批科研院所和科创企业开始集聚东莞。

目前,以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所处的松山湖片区为中心,东莞已聚集大量研究机构,包括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以及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也在规划和建设当中。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明确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承担着重要建设任务。按照规划,这里将建设两个超级装置:同步辐射光源和自由电子激光,未来五年光明科学城在建和运营大科学装置将达到7个以上。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高速发展和高效运转对各科学城之间人才等要素的流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的通道,是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和核心承载区的一条重要道路,是把两个区域真正粘合成一个整体,最大化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工程。”朱利民指出。

规划10条铁路5条城轨加速融入广深都市圈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期间,东莞提出在发展目标上要从公路交通转向综合交通,更加注重水、陆、空、铁交通立体多维衔接和协同,发挥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

3月8日,东莞召开全市轨道交通工作会议透露,“十四五”期间将推进铁路建设项目10个,东莞段建设总里程约294.87公里,总投资约1102.35亿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5个,总里程约139.54公里,总投资约1070亿元。

其中铁路(含城际铁路)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建成收尾的莞惠城际、穗深城际,续建的赣深客专、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佛莞城际,以及计划新开工的深惠城际、中南虎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常平至龙华城际。

“深茂铁路经过东莞滨海湾新区连接深圳,赣深高铁终点在深圳,途经东莞南站,可以连接江西,甚至通向长三角区域。同时我们也在谋划广深第二高铁,在连接广州跟深圳的同时穿越东莞,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总规划师于佳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铁路建设对东莞深度融入大湾区,甚至对接全国更广阔区域都有非常重要作用。

作为强化广深港主轴高速通道功能的高铁线路,广深第二高铁线路起于广州北站,经白云机场、鱼珠新客站、东莞市,引入深圳宝安机场站,规划在东莞市中心城区南城至厚街附近设置始发主站。广深第二高铁的规划建设,使东莞多了一条30分钟直达广州、深圳市中心的轨道线路,推动东莞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核心城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必然面临土地资源紧张和综合成本上升问题。从广深等一线城市手中承接行业龙头企业,总部企业等高端优质企业则是东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铁路、城轨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东莞吸引优质产业转移,加快区域间人才、资本、科研成果等要素流动的基础。

近年东莞即凭借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优势,承接了大部分深圳产业外溢红利,华为、大族激光等行业巨头纷纷“移居”松山湖,带动激活大批上下游企业,为东莞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赣深高铁预计今年通车,深茂铁路也在建设当中,具体通车时间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划。”于佳透露,2021年东莞还将确定广深第二高铁(含中心城区枢纽站)、中南虎城际南沙至塘厦(赣深高铁南沙支线)、深莞增城际轨道线站位方案。深惠城际、中南虎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也将于近三年动工建设。

同时,于佳表示,今年东莞将加快推进莞穗、莞深城市轨道对接项目深化研究工作。规划对接的广深地铁线路包括,东莞1号线与深圳6号线支线,东莞2号线与深圳20号线,东莞1号线支线与深圳22号线,东莞3号线支线与深圳11号线和10号线,广州5号线、25号线与东莞1号线延长线,以及广州22号线或将延伸进入东莞滨海湾新区与东莞地铁3号线进行对接。

“与广州、深圳的地铁线路对接目前还处于规划阶段,可能在今年或未来两三年内都还没有可以通车的线路。”于佳指出,目前东莞与广深地铁对接项目均仍处于筹划阶段,东莞轨道交通部门正在全力推进,但项目尚未落地。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编辑:杜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