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念
大档期过后,市场总会迎来一个降温期。对于今年的市场来说,3-4月更进一步缺少进口片的提振,市场冷寂态势更显。
恰在冷档期当中,却有更多恐怖、惊悚小片登场,质量且不论,但票房往往能获得以小博大,如《笔仙》系列、《碟仙》《封门诡影》等。今年冷档期内,依然不缺少此类型电影,如上周五上映了《错爱迷踪》,本周五(3月12日)上映了《夜守》,接下来还将有《圣山村谜局》等。
一直以来,在观众心目中,大部分国产恐怖片是可以和“烂片”划上等号的。低廉的吓人招式、粗糙的恐怖特效、不能出现鬼怪的硬设定,以及时不时出现的软色情擦边球,这些都让普通观众对于国产恐怖片的印象并不是太好。再加上恐怖片本身的类型小众性,一度导致其占据的市场份额近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在调查研究后拍sir发现,正是这些看起来“无人问津”的“小片”,不少都还有着过百万级的票房体量;好一点的,能突破千万级,甚至破亿。究竟是谁在为这些影片买单?国产恐怖片究竟是赚钱生意还是亏本买卖?疫情有没有影响到影片背后的小公司们?未来我们究竟还能不能寄希望于国产恐怖片呢?
带着这些问题,拍sir采访了几位有过国产恐怖片制作和发行经验的业内人士,和他们聊了聊有关这个类型的看法和市场发展
国产恐怖片市场大不如前
两年前,我们曾做过几篇有关国产恐怖片的现状调查,发现国产恐怖片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大刀向国产恐怖片头上砍去?| 国产恐怖片现状调查)。那么如今两年又过去了,这类影片的生存困境得到解决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国产恐怖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票房产出上都大不如前,这是不争的事实。
拍sir统计了从2011年至2020年,历年国产恐怖片票房的前三名,得出了以下这个表格。虽然表格只有每年前三名的成绩,但某些角度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国产恐怖片的黄金时代,大体上从2011-2014年,和中国电影的市场化发展几乎保持着同频的上升节奏。
在2010年之前,国产恐怖片尚未发展成一个固定类型,年产量也只有寥寥几部。从2011年开始,恐怖片的数量和票房都有了大幅度增长。那一年,业内出现了两部以小博大的影片。无明星出演的《B区32号》以8万左右成本豪取1486万票房;另一部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凭借惊人的明星效应,以不到500万元成本取得近9000万的票房。

在那之后,市场看到了恐怖片这一类型的发展潜力,各式各样的恐怖片、惊悚片层出不穷。由于恐怖片的制作周期短、成本较低、回报率高,这一类型也的确展现出了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历年的创作数量节节攀升,偶尔能出现几个小爆的选手,更是一本万利。
2014年,诞生了一部迄今为止国产恐怖片的票房冠军,来自恒业的《京城81号》。这部成本不算高的影片最终收获了超过4亿的票房,直到今天都没有打破。三年后,续集《京城81号2》同样收获了超过2亿的票房,如今《京城81号3》也在开发当中。可见这个系列已经成为了恒业的一大IP,至少在恐怖片领域暂时没有人可与之抗衡。
但现在看来,《京城81号》系列的成功很难复制。一方面,作为一家老牌的制作发行公司,恒业在恐怖片领域的长期深耕不是其他后继公司可以相比的。当年的《B区32号》正是通过恒业的助推实现的票房奇迹,更别说接下来的《午夜心跳》、《床下有人》、《绣花鞋》等多部影片,均达到了千万级的票房体量。在一个时期内,中国的恐怖片热潮是恒业慢慢带动起来的。
另一方面,恒业通过在恐怖片领域积累下的实力和财力,能够反哺后续的进一步创作,不仅投资进一步扩大,还能找来吴镇宇、林心如、张智霖,甚至陈冲这样兼具实力和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来出演,这样的资源其他公司恐怕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
2015年,恐怖片市场发生了转折。数量上看,在经过了前几年扎堆的恐怖片热潮后,当年的恐怖片产量首次跌破30部,很明显的,热钱不愿意进来了。而从票房上来看,年度冠军《封门诡影》票房才突破2500万,在前几年的票房冠军面前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2016年至2017年,恐怖片创作数量有了一定的回升,年度票房冠军的体量也所抬升至和往年平齐,尤其是2016年,据猫眼专业版显示,包含“恐怖”、“惊悚”类标签的影片甚至突破了100部。
而自从2018年起,国产恐怖片却难以再现往日辉煌。票房体量大幅度缩水,年度冠军《午夜幽灵》票房才区区300多万,年产量也再次降到40部以下。2019年,电影《碟仙》凭借相对一般的口碑和少数明星演员的加盟,将年度冠军的体量抬升回了5000万,但仍然无法阻挡国产恐怖片的整体颓势,产量进一步减少,只有仅仅20余部。

国产恐怖片影视公司的困局
既然国产恐怖片无论是市场体量还是受众都已大不如前,那么生产发行这些影片的公司生存处境究竟如何呢?
拍sir采访了一家在业内积累了多年经验,并操盘发行了大量国产恐怖片的影视公司——浙江东阳四月天。去年的《北平会馆》、《封口者》,以及这个月刚上映的《错爱迷踪》、下个月将要上映的《圣山村谜局》等作品均是由这家公司进行宣发。该公司的另一家兄弟公司山西菲尔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承担了上述影片的联合发行工作。而这两家公司的母公司负责人,正是拍摄了《床下有人》、《半夜不要照镜子》、《白狐》等片的牛朝阳导演。
“其实还是不赚钱。”东阳四月天的宣发负责人贾泽龙告诉拍sir。
他坦言道:“别看这些小片子也有几百万的票房,但其实真的赚不到啥钱。我们虽然也很努力,但这种小投资毕竟出不了精品,这个也没法唬观众,市场不买账,那也没办法。就像你去买衣服,100块钱的衣服和1000块钱的衣服,那质量肯定不一样嘛对吧。”

国产恐怖片海报标配:纯白大美瞳+血红眼药水+女大头娃娃,海报恨不得把人化成鬼,成片里半个鬼都见不到
恐怖片类型在市场本就属于相对小众的领域,这几年国产恐怖片市场还有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在这些小公司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贾泽龙说,这两年公司基本上都是处在生存边缘挣扎着,能活着就不错了,盈利基本上谈不上。
他回忆道,2012年,公司刚成立不久,开始入局恐怖片的制作发行,当时看到恒业在业内做得还不错,觉得恐怖片这个类型具有固定的市场受众和一定的发展潜力。14、15年那会,公司的发展势头正猛,独栋的大楼里上上下下四层,养了不少剪辑、后期,有七八十人,还有制作部门,但是如今基本上只剩下二三十人了。说着说着他自己也对我苦笑道:“你刚刚从楼梯上来,看到楼下了吧,多冷清啊。”
的确,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东阳四月天过往发行的影片里,像2012年的《半夜不要照镜子》、2014年的《恐怖电影院》《床下有人2》以及《夜半梳头》等片都取得了超过千万的票房成绩;2015-17三年内,公司共发行了24部国产恐怖片,票房有好有坏,但平均成绩也有接近500万;然而2018年,全年仅发行了两部国产恐怖片,都只有200来万的票房。市场大环境正悄悄起着变化。
困境并非仅这一家,拍sir整理了2018年后国内上映的国产恐怖片票房情况,进一步佐证了上面的观念。国产恐怖片不仅产量锐减,2018全年甚至没有一部影片票房突破400万;从2019年到现在,突破千万的恐怖片也只有三部。





那么,在现有的各种制约条件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国产恐怖片就一定没有出头之日了吗?
拍sir觉得,也不一定。
首先,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既然纯正的恐怖片创作不太现实,那可以考虑类型融合。比如尽量往心理惊悚,或者是悬疑犯罪的角度上去靠,甚至是恐怖喜剧片、恐怖科幻片等。放大其他元素的特点,从而吸引到更多观众,同时也尽可能在各方面符合恐怖的氛围和悬念。这几年国产惊悚悬疑片出了不少佳作,也引进过一些质量尚可的好莱坞恐怖惊悚片,包括《寂静之地》《忌日快乐》《鲨滩》《异星觉醒》等等,这不失为一个值得参考和探讨的策略。

其次,尽管国产恐怖片不能出现鬼怪、血腥的场景,涉及到宗教等方面的议题也必须谨慎,但仍然有许多可以借鉴或参考的民俗故事或神话传说。前段时间公映的《缉魂》,其实就是巧妙地避开了审查当中可能涉及到的敏感点,放大剧作中的其他元素,确保了故事的完整性。因此,这对于创作者而言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就算国产恐怖片的预算十分有限,创作者也仍然可以选择一个踏实不糊弄的态度来面对观众。如何在合适的体量内,找到最适合的卡司,美术、特效、声音,各方面是否能尽可能做到最好。最重要的是,你的剧本是否出彩,故事是否吸引人,能否通过氛围情境以及悬念的铺垫来推进叙事,达到恐怖的观感;而不是依靠蹩脚的表演、粗糙的打光,以及堆砌一惊一乍的jump scare来吓唬观众。
诚然,恐怖片难拍,掣肘颇多,观众挑剔,专业人士难寻,“国产恐怖片=烂片”的帽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摘下的。但有些东西,其实无关审查、无关资本,更没有什么借口。要知道《中邪》刚入围FIRST时,导演马凯透露,整个剧组才11个人,都是横漂,成本才7万块,同样收获了观众们的认可。说白了,态度和决心,再加一个绝妙的创意,这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回到开始那个问题,国产恐怖片还有未来吗?
拍sir认为,还是会有的,只要还有人在坚持和探索,还有观众在期待和鞭策,市场总有回暖的一天,国产恐怖片真正的“黄金时代”还是会到来的。
(作者:一起拍电影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