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对话|刘天鹏教授:对保健品要科学认知,不能期待过高也不用全盘否定

爆料通叶碧华,实习生,徐千雅 2021-03-15 17:41

要么期待过高,要么认为一无是处……中国消费者对保健品缺乏科学客观认知。

“我们国家保健食品在客观公正科学的宣传方面做的不够好。”3月15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21新健康研究院举办的315行业线上对话直销保健品专场活动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教授、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天鹏这样表示。

刘天鹏指出,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保健品缺乏科学客观的认知。一方面,部分人群对保健品期待过高,或受到伪劣产品的侵害,而持有全盘否定的态度;另一方面,部分人群不能完全否认保健品的价值,但受到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影响,仍处于观望态度。究其原因,刘天鹏认为,“(对保健食品的科学宣传)做的不尽如人意,才产生了偏见,甚至是抵触现象。”

他指出,当下中国保健品的消费者存在着“不能容忍保健食品没有效果”的误区。部分消费者在使用保健品时,因不能快速见效而认为其没有效果,这其实是不科学的观念。保健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在调节人体机能方面,因此作用过程相对缓慢,并不能够像药物一样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要四个月以后才能见效。”

此外,保健品也有适用范围,只能针对特定的健康损伤进行修复和调节,部分消费者对保健品有着“什么病都治,什么事都管”的认知误区,也会造成期望值过高而失望的现象。

刘天鹏认为,目前市面上的保健品对于中国国民的膳食结构,能够起到有效的补充和改善作用。尽管随着中国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蛋白质缺乏和热能缺乏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仍然普遍地存在着维生素、无机盐等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正确适当地使用保健品、营养品,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人体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但(选择可靠适用的保健品)对于普通百姓来讲确实有难度。”刘天鹏表示,尽管同一作用、同一种类的保健品有着五花八门的品牌,但从营养保健专业的角度来说,有两个关键因素可以辅助消费者挑选保健品——研发团队和品质保障。

他表示,研发团队决定了产品品质的天花板,如果一个企业有专业素质过硬的研发团队,那么反映在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也会更高。品质保障则是对生产的能力与质量的保证,决定了产品品质的下限。一般来说,拥有独立产品线的企业,产品品质相比于代工企业会有更好保障。

营养和保健品的作用毋庸置疑的,尽管新冠疫情促进了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也给保健品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但是我们国家对保健品营养品,确实还是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刘天鹏如是说。

如果您遇到了任何消费维权问题,或者任何内幕消息,都可登录21财经客户端【爆料通】,把您的线索告诉我们!专注打假除劣,破套防坑,守护消费者美好生活。你有“料”,我来爆!点击进入平台>>>

(作者:叶碧华,实习生,徐千雅 编辑:徐旭)

叶碧华

产经版记者

长期关注快消、家电、智能制造等领域。邮箱:yebh@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