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辅导验收收紧 2278家拟上市企业或承压
有国内头部券商投行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IPO辅导验收工作整体正在收紧,辅导期有延长趋势。
步入2021年,A股IPO从严审核之风愈演愈烈。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至今,已有70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核,而在去年终止数量达到最高峰的四季度,也仅有43家企业上市道路中断。从公开信息来看,绝大多数终止审核企业均是主动撤回申报材料,这其中IPO现场检查及现场督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除来势凶猛的IPO“撤回潮”外,临上会企业突然取消审核、已过会企业终止注册制、20家现场检查企业八成撤材料放弃上市,均令排队在审“发行人”感受到一丝寒意。
在严把在审企业质量的同时,针对IPO入口关的严审态度正进一步前移。近日,有国内头部券商投行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IPO辅导验收工作整体正在收紧,辅导期有延长趋势。
“严把入口关要从更前端抓起,相比IPO在审企业,正在接受辅导的企业数量更为庞大。在审阶段可以用现场检查和督导把控质量和节奏,辅导阶段就可以从辅导验收环节着手。”北京地区某资深投行人士称。
IPO辅导验收设“卡”
“之前走过场居多,现在各地证监局政策略有不同,但总体辅导审核会更严格一点,关注点会更细,压实辅导阶段的责任。”谈及近期参与辅导验收的感受,上述头部券商投行人员称。
相比IPO排队企业,处于辅导期的拟上市公司数量更为庞大。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A股全市场已报送IPO申报材料,但尚未通过发审委或上市委审核的企业就有479家,而已报送辅导备案材料,正接受上市辅导的企业数量就高达2278家。
“后端在审企业排队拥挤也有辅导验收放水的原因,收紧是应该的。像京、浙、深、沪几个大局辖区内项目比较多,排不开人来验收,而且由于项目多验收的标准也比较严,质量和节奏上得要有比较好的把控,其他的小局问题就比较大。”上述资深投行人士称。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投行业内人士均表示,目前尚未收到证监局收紧辅导验收环节审核的新规。
“规则还是那些规则,只不过现在压实了,比如以前辅导期原则不低于3个月。当然现在也可以沟通商量,但过去二三十天通过辅导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了。”上述头部券商投行人员称。
从21世纪经济报道收集的部分辅导期企业信息来看,2020年9月前,拟IPO企业辅导期短于3个月的案例时有发生,部分企业实际辅导期甚至少于2个月。而当年9月后,在统计范围内再无辅导期低于三个月的案例出现。
据悉,除对辅导期时长的要求外,目前各地证监局也普遍要求企业在辅导期间每两个月一期持续、按时报送辅导工作报告,并不能以辅导工作总结报告替代最后一期辅导工作报告。
中介机构方面,监管层则要求,券商则应协助辅导对象建立完善公司治理基本制度,并督促辅导对象对照《加强拟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自查事项》逐项自查、说明情况,并按照相关格式指引形成《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年初,监管就已经注意到IPO辅导环节存在的问题。当年,广东证监局对辖区内拟上市公司辅导工作有关问题作出了通报,指出部分辅导机构材料制作不认真、辅导过程流于形式、辅导程序执行不到位、对监管要求不落实等问题。广东证监局更是直言,以上问题,反映出辅导机构管理层重视不够,辅导人员勤勉不够,个别人员诚信缺失。
在此之后,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三孚新科辅导验收就未获广东证监局通过,公司直至近日才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
“瘸腿”企业上市辅导退潮
在各地证监局逐步收紧IPO辅导验收工作的同时,2021年以来,市场上也出现了多起IPO终止辅导案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结合各地证监局数据统计,2021年年初至今,已有41家企业终止了IPO辅导进程。
“IPO辅导终止的原因很多,不能用监管收紧来一概而论,目前还没有针对辅导期企业的抽查情况。”上述资深投行人士介绍称,企业选择在辅导阶段终止有可能源于对券商服务不满意、投行项目组负责人跳槽、转换上市赛道等多种可能。“甚至有些就是为了进入辅导期获得地方政府补助,一辅导就是几年,达不到上市标准直接终止辅导”。
例如,在41家终止IPO辅导进程的企业中,新三板挂牌公司泰达新材就变更辅导备案为申报精选层。
采访中,有2021年终止辅导的企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终止辅导意在调整发展战略迎合市场。“主要还是券商的问题,但券商方面的具体问题不方便透露。未来的上市计划还在考虑,鉴于全面实施注册制的机会以及新三板精选层转板,公司面临很多选择,这些都在考虑。”
“精选层转板政策近期落地,给新三板挂牌公司上市提供了新的可能,有些企业选择转换辅导赛道。但这也说明多数企业质地还是存疑,暂时不能满足A股的上市要求。”上述资深投行人士认为。
如泰达新材早在2016年就开始接受上市辅导,并于当年提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不过公司却被发审委质疑净利润不受营收波动影响,存在刻意压低薪酬增加业绩,最终未能过会。而近年来,泰达新材业绩继续承压,2019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不到150万元,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有所回暖,但也仅有1381万元。
“实际操作中,上市‘主八创五’的业绩隐性门槛依然存在,起码投资人、中介机构都这么选项目,净利润不到5000万的企业想上创业板,质地得非常优良,极具科创属性。”采访中有拟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有北京地区某二级市场私募人员表示,上述终止辅导的41家企业中,如亘峰嘉能、安泰股份均存在流动性问题,企业质地也比较差。
从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2020年上半年,亘峰嘉能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2万元,同比下滑111.76%。对于亏损的业绩表现,亘峰嘉能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疫情停工期内需正常支付员工工资、贷款利息等固定支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业务资金链承压,公司上半年销售较同期亦出现明显下降。但反观公司2019年全年净利润也仅有不到750万元,相比2018年数据下滑了78.87%。
另外,亘峰嘉能实控人的股权代持行为也于近期被曝光。全国股转公司接举报发现亘峰嘉能2018年6月完成的股票发行中,认购人郝宝玉涉嫌存在股份代持情形。而郝宝玉正是亘峰嘉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二级市场上,亘峰嘉能也不受投资者欢迎,公司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一度触发即时降层的风险。
而安泰股份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虽然保持了正数,但也仅有479万元,同比下滑88.8%。而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2020年上半年达到-1.9亿元。近期,安泰股份也曾因存在对外投资未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瑕疵、个别合同未合理处理收到监管函。
“虽然终止辅导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在目前现场检查和督导高压下,未来不成熟的项目中介机构不会辅导。企业端觉得业绩还不够扎实,或者还达不到申报辅导阶段的,也会跟IPO撤材料一样自行放弃辅导。”上述头部券商投行人员称。
IPO质控“新三关”连成线
在2021年经历IPO“撤回潮”后,不光是证监局的辅导验收有收紧的情况,据国内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员介绍,证券公司内部对项目的要求也更趋严格。
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至今已有70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核,而在去年终止数量达到最高峰的四季度,也仅有43家企业上市道路中断。在年初证监会发布的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情况中,被抽中的20家企业,就有16家已主动撤回申报材料,撤回比例高达八成。
“去年10月以来,监管层开始通过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来筛出带病企业,很多‘考生们’自己都已经心生怯意。”上述大型券商投行人员称,由于《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规定,被通知现场检查后,十个工作日内撤回申请的企业不实施现场检查。这也导致部分企业接到现场检查通知后就开始筹划撤材料,规避检查。
“交易所对于撤材料的情况也颇为恼火,对于一些典型的案例,交易所表示就算撤材料也要进行现场检查。”该大型券商投行人员透露,“虽然撤材料对券商并没有实际的损失,重新打磨一年后重启上市就行,但大券商会更在乎监管层的看法和市场声誉,我们现在申报项目会按着能通过现场检查的标准去做。”
除现场检查和辅导验收两柄“利剑”外,2月1日,上交所还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2号——常见问题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按照规定,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的过程中,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需参考《自查表》中的填写要求,在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同时或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提交表格及相关专项报告。
“现在很多券商报IPO项目,都是把半成品报上去先排队,反正交易所要问询,就给审核留问题。”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称,此前,市场中已形成“把审核员当项目组改招股书,把审核当内核把关质量”的风气,因此才有了《自查表》的下发,以提高审核效率,提高申报质量。
“之前注册制审核过松,投行也会考虑,监管审核可以放行的内容,自己也没必要去把关。导致投行一股脑地报项目,排队出现拥堵。现在监管就在修复这个问题。”上述资深投行人士指出,目前监管在依靠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清理IPO排队进程中的带病企业。同时也将审核责任前移并前压,通过自查表和收紧辅导验收工作,由保荐机构承担第一道审核关。
“以往最理想状态下,企业注册制上市只要经过上市委审核这一道关,现在IPO现场检查与督导、《自查表》填报、IPO辅导验收又成了三大新的关卡。可以说是从源头的源头把控上市公司质量,同时缓解排队拥堵情况。”上述资深投行人士称。
(作者:满乐,陈芳 编辑:巫燕玲)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