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的机遇和使命

思想与常识2021-03-18 21:00

春节前参加笔者供职的上海一家券商部门组织的与青年员工座谈会。其中一位青年员工谈起房价问题,说他接触到营业部一些老员工,很早进入公司,学历水平不高,长期在营业部做普通工作,但家底殷实,早早买好住房,还完了贷款,过着看起来岁月静好的生活。有的老员工手里还不止一套住宅,这让周围的年轻同事羡慕不已。尤其上海房价最近又经历了一轮涨价潮,有的尚未购买住宅的员工更加产生焦虑情绪,望楼兴叹,似乎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笔者认为,这位青工员工的看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然而,如果有机会去深入了解券商营业部的那些老员工,体验他们在过去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什么,可能会让人感悟,其实世界上是没有天上掉下来的人生赢家。且不说这些老员工当年进入证券行业时,正是中国国门大开的时候,各行各业都在迅速发展,证券行业只是众多高速发展的行业之一,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社会上各种各样赚钱的机会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出国和下海是当时最火的流行语。当年证券公司的收入并不是特别高,但工作却是异常的辛苦,有的营业部员工经不起外面世界的诱惑,早早离开了这个行业。更何况笔者供职这家证券公司还遭遇过好几次重大危机,一时间从公司高层到普通员工,上上下下人心惶惶。在这期间也有不少员工选择离开公司,有的去其他同行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有的改行,有的下海创业,有的做私募投资。当然,人们一定听说过,某个离开公司的员工在事业上飞黄腾达的江湖传闻,不过,这些多半是社会舆论中的“幸存者的偏差”,更多离开证券行业或公司的人则很可能有着与此完全不同的故事。

回过头来说,你不经意间遇到的看似普通的营业部老员工,很可能拥有并不平凡经历,只不过你不曾见过他或她当年拒绝诱惑、坚守职责并负重前行的身影。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当身边的同事一个个离开,你知道他(或她)当时的内心忍受着怎样的煎熬。笔者曾经在证券公司早期的投行部和国际部工作过,粗略统计,这两个部门早期工作过的员工至今仍留在公司的不超过五分之一。

现在的年轻人在择业时对于金融国企趋之所骛。尤其是最近几年,不少985211等名校毕业的学生把金融国企作为职业选择的第一志愿。然而,假如时光穿梭回到二十多年以前,你会发现,当时在上海,年轻人最愿意去的工作单位是国际大行或世界500强的外企,拿着不菲的薪水,身穿西装领带,坐在高档写字楼办公,喝着午间免费供应的咖啡,这是那个时期不少年轻人的梦想。选择去国企上班,反而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那时候,笔者供职的证券公司招聘业务人员时,上海以外地区一流名校毕业生前来应聘的并不多见。星移斗转,现在有不少在外企工作的专业人士转而到国企应聘,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就连现在人人争说的住房,在当年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为了改善员工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为了留住员工,当时笔者供职的公司经营层决定由公司拿出资金,补贴员工买房。然而,当时住房市场远远没有象现在这样炙手可热、万人抢购的火爆场景。相反,不少员工拒绝买房,他们写信给公司领导,要求把房款折合现金发下来。当时房子的收益率很低,事实上,在历史上最好的时候,上海住房的年租金收益率也没有超过5%。当时股票投机却异常活跃,做庄跟庄成风,如果跟庄炒作,一年股票投资收益15-20%是很常见的。公司虽然明令禁止员工炒股,但当时的法规执行还没有象现在这样严格,技术监控手段也跟不上。所以,有的员工私下炒股,公司也很难察知并加以禁绝。看到可以拿到一大笔房款,有的员工便希望将其变现之后用于炒股。公司领导了解这个情况之后,便严令财务部,必须按员工提供的购房合同将房款划入售房方提供的银行帐户,防止员工将房款挪作他用,这一措施反而救了那些试图将房款用于炒股的员工。后来听说,仍然有个别员工买通开发商,把资金套出来炒股,结果赔个精光,连房子也没有了,弄得两头落空,一时传为笑谈。还一些老员工,因为单位分房和购买商品房等原因手上攥了好几套房,随着房价的上涨,把持不住自己,以为房价象股价一样,会掉头向下,把自住以外多余的住房抛掉,更有甚者,把自住的住房也卖掉,到外面租房子住,结果都后悔不已。

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果把时间比喻为河流,每一代人都只能拥有时间长河的某一段。新一时代人有自己的机遇和使命,没有必要去过度演绎上一代人的财富神话。就笔者供职证券公司而言,从当年十几亿元的净资产,到现在坐拥超过800亿元资本金,公司的实力远远超过了当年,业务种类、盈利能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过去三年里,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升,行业地位不断巩固。最近,公司加快推进战略布局,为下一步发展蓄势蓄能。这些都为新一代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和施展才华的空间。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开始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如果你对国家有多大的信心,就应该对自己有同样大的的信心。因为未来永远是属于年轻一代的。

网上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在现在25-35岁年轻人中,如果本科考进211大学,这部分人的数量占同龄人的2.4%,如果本科考进985大学,则占同龄人的0.8%。按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数来衡量,无论是211还是985,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属于同龄人中1%甚至更少的皎皎者。假如这个优秀的群体都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他自己和家人创造出美好生活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前途就不会是光明的。所以,对于那进入公司不久的年轻员工而言,笔者认为,他们不应当被眼前楼市的产生暴富所困惑而产生失落和焦虑的情绪,应当把目光投向更长远的未来。我相信,时间是最公正的,它最终会筛选出那些具备节俭、勤奋、聪明和忠诚等美好品德的人,给他们带来真正的财富自由和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作者:白又戈 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

(作者:思想与常识 )

思想与常识

自媒体

拥有超过20年中国和香港市场证券业从业经验,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持有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和英国里丁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