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企业数字化转型迅速,富士康建设“熄灯工厂”
去年上市的396家A股公司里约有33%是数字产业的上市公司。
3月20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介绍,其最近在调研富士康时发现,过去被称为“血汗工厂”的富士康工业富联建设了大量“熄灯工厂”,过去一个工厂需要几百人,现在只需要30多人。
他介绍,智能化大规模的使用可以提高作业效率60%,减少人工成本20%以上,提高管理效率50%,这解决了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升级的问题,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基础。而去年上市的396家A股公司中约有33%是数字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
年会上,宋志平介绍,近期他到几十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之快,尤其在智能化方面进展非常迅速。
他介绍,过去富士康因“人海战术”被大家熟知,一度被称为“血汗工厂”,而他近日调研发现,今天的富士康工业富联已经建设了不少“熄灯工厂”。过去一个工厂需要几百人,现在只需要30多人,这种变化让人很吃惊。
作为全国最大的牙膏企业,云南白药牙膏厂也全是通过机器人来进行智能化操作,工厂已很少见到工人。
他表示,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江中制药等企业之中。今天中国的制造企业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数字战斗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他看来,智能化大规模的使用首先会大量减少人工成本。
“其实智能化关键不是减少了多少人,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作业精准度、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据其统计,智能化可以提高作业效率60%,减少人工成本20%以上,提高管理效率50%。
他介绍,连最传统的行业——水泥企业都在发生着超前的智能化改造。建国初期,中国一个年产200万吨的水泥厂需要12000人,20年前需要2000人,现在的工厂大约只需要200人,而最新建设的智能化工厂仅需要50人,而且还三班倒,也就是说每班只需要十几人,即使这十几人都离厂,工厂还能继续运转。
他指出,过去工厂里都有“中央控制室”,现在中央控制室都没有了,完全是靠智能化模拟系统的控制。过去水平高的水泥厂,每生产1吨熟料大约消耗110公斤标准煤,而现在的智能化工厂,每吨熟料消耗的标准煤只有85公斤,下降二十多公斤。
宋志平认为,智能化的大规模解决了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升级的问题,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基础。
他介绍,当年日本家电等制造业领域曾出现大规模的产业空心化,由于人工成本的提高,他们的工业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先迁到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再从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迁到东莞、昆山,后又迁到郑州、成都,沿着人工成本迁移,现在又在向越南、印度迁。
中国是否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宋志平认为,智能化的大规模应用,可以巩固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基础。
他指出,制造业的人工成本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智能化恰恰解决了这个最棘手的问题,这对中国来讲意义尤其重大。未来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中国制造还会供应全球。
他在美的调研时发现,美的的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到300左右,也就是每万人配套机器人的数量能够到达300台,而且正朝着每万人使用机器人500台的目标发展,这确实让人振奋。
宋志平介绍,资本市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支持作用。
他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在4200多家A股上市公司里,数字产业的上市公司大约占17%,去年上市的396家A股公司里约有33%是数字产业的上市公司。
“坦率来讲,数字化转型需要资金,所以资本市场对数字产业的支持就至关重要。熊彼特讲资本是创新的杠杆,其实资本也是数字创新的杠杆。下一步我们的资本市场还会加大力度,支持我们国家的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创新。”宋志平说。
(作者:夏旭田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