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美利率正常化或重演“缩减恐慌” 亚洲央行应未雨绸缪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丽娜 香港报道
2021-03-26 05:00

理财通或可以在今年下半年启动。

“现在金融市场来讲,我最大的担忧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正常化。现在的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似乎脱节,有一些泡沫化的现象出现。超低的利率叠加非常宽松的财政政策,从而推高资产价格,我觉得存在金融稳定的隐忧”,3月2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记者专访时表示。

他坦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一旦转向,可能会触发全球资金流向逆转,从而成为冲击市场的“黑天鹅”或“灰犀牛”,“市场调整可能更快更深”。为此,他建议亚洲央行应未雨绸缪,“现在还是风平浪静的时候,各个央行应该储备子弹,(维持)充足的财政储备、保持经济、财政政策的纪律性,保证银行体系的资本、流动性缓冲。”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曾历经数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余伟文自2019年10月出任金管局总裁以来,香港经历多事之秋,但金融体系却依然稳如磐石,“自去年4月以来,资金一直流入香港,累计流入约500亿美元。2019-2020年两年内,香港银行存款增加了8.5%,进来的钱远大于出去的钱”。

近年来,全球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中国内地的绿色融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投资者亦积极寻求绿色投资机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一直是这个市场的先行者,于2018年即推出了“绿色债券资助计划”。2019年香港安排和发行了10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其中80%来自内地发行人。

余伟文指出,内地公布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香港在绿色债券发行方面紧跟国际标准,是筹集国际投资者绿色资金的理想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大湾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我们与人民银行以及大湾区内其他伙伴讨论,在大湾区内有需要碳过渡的企业,是否可以设立一个快速通道(fast track)帮助他们来香港发行绿色债券。”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自2019年至今已发行两批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绿色债券原则”的绿色债券,发挥示范作用,并建立了基准收益率曲线。最近发行的30年期绿色债券,是亚洲区内政府发行年期最长的绿色债券,获得超过7倍的超额认购;同时成立的“全球中期票据发行计划”是全球首个专为发行绿色债券而设的政府类别的发债计划。

亚洲央行应储备“子弹”

《21世纪》:疫情期间全球各大央行大放水,市场担忧的是央行货币政策何时转向?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央行已经率先行动了,您怎么看央行与市场之间的这场博弈?通胀升温是否会迫使美联储提前加息?

余伟文:现在金融市场来讲,我最大的担忧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政策化?美联储已经宣布2023年前不会加息,他们做这个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比较宽松的财政政策,我个人觉得是合理的。确实新冠肺炎疫情对环球经济造成损失,加上去年3月的市场波动,需要这类政策来支持市场,支持经济复苏动力。但我们看到现在的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似乎脱节,有一些泡沫化的现象出现。超低的利率叠加非常宽松的财政政策,从而推高资产价格,我个人觉得有金融稳定的隐忧。

但什么会引发资产价格快速调整?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美国通胀。市场有不同的讨论,有人认为自2009年QE(量化宽松)推出以来,市场的通胀水平并无明显上升,由于有一些结构性的因素压低了通胀,包括人口、全球化、技术等。美联储也表示他们有一个平均通胀目标的框架,即使通胀出现快速上涨、超过2%的目标水平,他们也是可以容忍的,亦不需要改变政策。

但另一方面,有人则认为美国的产出缺口已经非常窄,加上如此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出现通胀上涨。相比之下,上次(推出量宽)有不少的货币进入了金融体系,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度过危机。这次不少创造出来的货币却用于支持财政政策,最终流向了企业和个人,出现经济缓慢升温的情况,因此不少人觉得此次通胀重临的机会较大。

最近几个星期,债市已经开始有所反应,长端债息已经上涨,所谓的风险资产亦有所调整。但我觉得除非长端债息突然快速飙升,不然调整应该是有限的。大家都相信,美联储会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如果通胀缓慢上升,美联储也需要考虑退出或者将货币政策正常化。在目前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风险资产价格高企的环境下,美联储第一步可以做的就是减少买债,到时市场会如何反应?如何沟通才能避免出现市场过度反应?2013年曾出现的“缩减恐慌症”,当时刚开始提出削减,所有风险资产都出现调整,资金流出新兴市场。

我个人担心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轻微的变动,令市场突然意识到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而出现资金流向突然逆转,资金突然从包括香港在内的亚洲市场流出,引起市场冲击。这个可能就是我们担心的“黑天鹅”或者“灰犀牛”。

《21世纪》:如果美国央行利率政策正常化,资金出现逆转无疑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亚洲地区的央行应如何提前做好准备?

余伟文:我们应如何应对,其实这个话题我们在地区央行会议亦有提到,第一步就是维持经济体系稳健。现在还是风平浪静的时候,各个央行应该储备子弹,充足的财政储备、保持经济、财政政策的纪律性,保证银行体系的资本、流动性缓冲。虽然在过去一年,我们动用了部分的缓冲,银行体系支持实体经济,一旦情况稳定下来,应该尽快重新补充这些缓冲。

第二步则是压力测试,如果银行真的遇到较大的资金流逆转,他们是否能够应付?他们的流动性是否足够?在我们自己的压力测试中,加入了一些很严重的情景,比如突然资金流出,股市、楼市价格大幅调整,客户提款突然增加等,在不同的严重情景测试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香港银行是完全可以应付的,因为我们加入了很多的缓冲。但亚洲其他央行,应该也加入这些严重情景下的压力测试。

“理财通”有望下半年启动

《21世纪》:粤港澳三地监管机构此前已经签署了“跨境理财通”谅解备忘录(MOU),外界十分关注理财通何时可以推出,如何解决远程开户的问题。

余伟文:我们希望理财通可以在今年下半年启动,香港这边与业界的咨询已经完成,内地也会很快进行咨询,希望商谈一些细节后尽快落地。2月我们已经签署了MOU,目前只剩下最后这个部分。为何这次用时较多?因为这是两地居民首次投资对方(市场)的理财产品,大家都非常重视投资者保护。因此在选择产品、让投资购买适当产品方面,花了更多的时间。

在理财通计划下,投资者需要开设投资户口,未必能实现远程开户。在内地来讲,考虑到投资者保障,开设投资户口比较谨慎,要求客户亲自去分行开户,当面签字,包括解释相关的风险等。由于疫情影响暂时未能通关,我们曾经提出是否可以弹性处理远程开设投资户口,但我们得到的反馈是内地监管机构对此有些担心。

至于第II类及III类账户户口的远程见证开户,目前只有中银香港一家可以做到,推出后市场反应很好,我们计划将这个试点拓展至更多香港银行,可以方便市民,亦可以让更多银行参与。在跨境资金池方面,内地最近也出台了法规,一些大的机构可以使用跨境资金池处理资金调配,已在北京、深圳进行试点。未来我们希望在大湾区内增加弹性,比如降低相关的门槛。

另外,在跨境金融沙盒方面,我们一直与内地进行沟通,政策上并无障碍。我们已经有沙盒,内地也有,大家联合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国际经验。比如新的科技公司,有新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牵涉到两地同时推出,或者跨境资金流动,跨境沙盒可以更容易进行试点。

香港试点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

《21世纪》:目前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测试进展如何?

余伟文:我们与人民银行下属机构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几个不同的项目进行合作。

一是“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人民银行、金管局一起做,主要是想促进跨境支付,中间人民银行使用数字人民币,而我们则使用数字港元。

二是和人民银行在讨论的贸易融资,目前人民银行已经以区块链建立了一个贸易融资平台,将所有的文件审核等步骤电子化。如何将其与跨境支付结合在一起,我们正在进行概念论证,将来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可以利用区块链进行贸易融资,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出现一笔贸易在多家银行重复融资的骗贷现象。

三是目前人民银行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这主要涉及零售场景的使用,而跨境支付、贸易融资则主要针对机构。人民币在香港的使用已经十分常见,数字人民币定位在流通中的现金,将会为两地的游客带来更大便利。目前暂时只有一家香港银行参与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计划,主要包括银行职员和少量的商户,测试技术可行性,这是第一阶段,目前已基本完成,也十分顺利。第二阶段,我们会增加参与的银行数量,增加少量的个人及商户。

同时,香港居民去内地如何使用数字人民币?可经过香港银行开设一个数字人民币的电子钱包,连接香港的银行系统,我们目前正在测试用转数快系统来帮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增值。我们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测试,第二阶段也会扩大参与银行的范围。虽然数字人民币尚未有推出的时间表,但相信它将来会为两地居民在跨境零售消费场景提供新的支付方式。

(作者:朱丽娜 编辑:林虹)

朱丽娜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