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出台人才落户新政:来者即享,优惠覆盖人才子女父母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1-03-26

在沪宁线上的城市先后发布新一轮人才政策后,3月26日,镇江市也祭出了人才招引落户的新政。

本轮镇江人才“镇兴”行动政策,被列为“一把手”亲抓工程,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协调了涉及人才工作的29个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前后经历了近1年时间的调研与论证,包含了人才的“引进倍增、培育提质、兴业扶持、乐居保障”四大工程、20条政策。镇江市长徐曙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可以总结为“给待遇、给尊重、给环境”。

从政策的覆盖范围看,坚持了“人才有高下,内外无差别”的原则,即对顶天立地的高级人才和铺天盖地的普通员工都执行不同标准的补贴政策。如,可以享受每月最高1500元的生活补贴、1000元的租房补贴,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全额契税补贴等政策。简言之,来者即享。

其中,秉持“有用即是人才”理念,进一步放宽政策门槛:45岁以下可以无门槛落户;将大专毕业生、技职院校毕业生纳入人才认定范围,只要获得技师等职业资格,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比照本科生的标准享受各类补贴最高6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对比其他城市的一大创新是,镇江在新政中强调了对人才的“培育提质和兴业扶持”,即“扶上马”后再“送一程”,确保人才能够适应土壤快速成长。如,将本土人才培养资金预算从300万元增至800万元,给予优秀人才最高每年3万元的图书资料补贴、最高10万元的科研项目支持。既提供项目支持又加强配套服务,包括人才项目跟奖跟补、柔性引才奖励、校地合作奖励、社会化引才奖励、创新载体奖励、人才金融支持等。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子女就学(包含学前、义务和高中)和老人养老看病,给予优先安排和服务补贴。甚至,对人才的配偶工作进行推荐,对其参加的特殊医疗补充保险在大病统筹和住院报销上大幅提高比例。

“镇江对人才的保障,不仅管子女,也管父母,这是目前其他城市所没有的。”镇江市人社局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政策全面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大学生“聚镇”计划则是另一大亮点。目前,镇江拥有在校大学生11万余人。对此,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教授表示,江大本科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已接近60%,研究生以上达到30%左右。

当前,镇江的置业条件在长三角地区性价比较高,同时一系列的补贴政策有助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降低生活成本。对于初次就业和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人士,给予了多重叠加的政策支持。如,最高100万住房补贴、契税补贴、上浮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50%)等。同时,政府每年将提供不少于100个事业单位工作岗位,提供不少于10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学生实习岗位(发放补贴等)。

天工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小坤则表示,企业有不少高级人才不常住镇江,但他们对企业有技术支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贡献,因此也可享受到年薪超过15万元部分30%或50%补助,“这一柔性引进人才补贴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诸多优惠补贴政策是好,但如何能够精准落地?

对此,镇江市人社局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已通过科技手段进行了解决,执行“权益一码清、服务一窗办、政策一本通”,即人才个人和用人单位同时使用“镇合意”APP,经认定后领取各自专属的权益码,两者在系统内同时融合对上,才能办理有关优惠手续。

镇江拥有320万人口和3847平方千米辖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0亿元。市委书记马明龙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媒体采访时指出,本轮人才新政体现出了“政策、环境和事业”的“三温暖。”

(作者:王海平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