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注销了其私募管理人资格。
据消息人士透露,原因是贝莱德正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业务作准备。
贝莱德是全球最大资管巨头,据其官网介绍,截至2020年12月31日,贝莱德在全球管理的总资产达8.68万亿美元,涵盖股票、固定收益投资、现金管理、另类投资、房地产及咨询策略。
贝莱德旗下的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20日,在2017年12月完成私募备案登记后,曾相继发行了三只私募基金产品,在2021年3月23日,注销私募管理人资格之前,公司管理规模在1-10亿元。此前,贝莱德投资已注销多只私募产品。
早在2020年8月28日,贝莱德就获得中国公募牌照,是首家拿到中国公募基金牌照的外商独资私募。
证监会批复函显示,核准设立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莱德基金),公司注册地为上海市,公司经营范围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基金销售、私募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
公司应当按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贝莱德基金组建工作。
来自私募排排网的人士表示,按照此前相关机构做法,已有私募基金的机构在设立公募之后可选择将私募基金转为专户继续运作,或者在做好隔离的基础上独立运作公募基金业务和私募基金业务。以朱雀投资为例,在“私转公”开展公募基金的业务之后,朱雀投资的私募证券管理人资格依旧得以保留。此番贝莱德选择注销私募管理人资格,或与其后续将聚焦发力公募业务有关。
事实上,贝莱德看好中国市场,3月22日,其最新观点是:“我们仍对中国资产采取战略性资产配置,即对中国资产持仓比重高于基准水平,我们认为近期中国市场表现疲弱是入市良机。”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星夜赶科场,也有人辞官归故里。
与贝莱德对中国公募牌照的追逐相对,另一个外资巨头先锋领航的选择正相反,近日它放弃了在中国申请公募牌照的计划。
3日16日,全球最大公募巨头先锋领航对媒体表示,暂缓在中国申请公募牌照,理由是将把重心置于与蚂蚁集团合资的投顾公司的业务上,为消费者建立投资组合。
先锋领航集团于1975年在美国成立,是全球最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21年1月31日,资产管理规模达7.2万亿美元(约48万亿人民币),为3000多万名投资者提供425只基金产品以及资产管理方面的服务。先锋领航集团于2017年5月25日在上海成立外商独资企业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19年6月5日与蚂蚁金服合资成立先锋领航投顾(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先锋领航投顾”),2020年4月,二者合作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帮你投”上线支付宝。这是中国最早一批进行基金投资顾问试点之一。
事实上,先锋领航集团放弃在中国的公募计划是一个例外,而贝莱德的选择才是更多外资私募的追求。
有外资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大部分外资私募都希望获得中国公募牌照以开展业务,他们普遍看好中国市场。
回顾自一年前的2020年4月1日国内金融机构取消外资持股限制以来,已有多家外资机构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公募牌照申请,包括贝莱德、路博迈、富达国际、施罗德等外资机构。先锋领航集团此前也公开表达过希望在中国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外资私募自进入中国四年来多少有一点水土不服。外资私募机构目前总数为31家,2021年以来,外资私募并无新增证券类外资私募,反倒是减少了贝莱德投资这1家。
总体来看,这四年来外资私募的业绩表现不温不火,与内资私募相比,并无优势。
从私募排排网公开的数据来看,在31家外资私募中,高达74.19%的外资私募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仅3家外资私募管理规模达到20-50亿元,最高规模也未达到50亿元。
迄今有7家外资私募披露了最新净值信息。总体来看,外资私募近一年平均收益26.58%,而同期153家50亿规模以上国内私募平均收益为37.13%。今年以来,外资私募平均收益为0.49%,同期50亿规模以上国内私募平均收益为0.80%。
(作者:庞华玮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