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副市长殷勇:高价值敏感政务数据均应通过北数所进行数据使用权的交易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英子 北京报道
2021-03-31 17:25

“北京市在今年的立法计划中,明确将研究制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列入日程。”

3月31日,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下称北数所)成立发布会上提出,希望相关部门加快建设金融、医疗、交通等公共数据专区,凡是被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所掌握,且有市场商业需求的高价值敏感数据,均应通过交易所进行数据使用权的交易。

并透露,北京市在今年的立法计划中,明确将研究制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列入日程,要积极对接国际数字贸易规则,深入研究数据的法律权属和使用权交易问题,为促进和规范数据要素流动提供更好的法规保障。

据了解,北数所是国内首家基于“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易范式的数据交易所,定位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流通枢纽。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作为北数所的运营主体,由北京金控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发起设立,股东方还包括华控清交、京东数科和微芯感知等3家企业,注册资本金2亿元。

数据使用权交易的“可用不可见”

殷勇介绍称,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是以培育数据交易市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核心,立足京津冀,辐射带动全国,面向全球提供服务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交易模式。树立新的数据观,根据数据不同性质采取多种模式,促进数据融合使用。针对无条件开放的公共数据,通过北京政务数据资源网向社会免费开放;针对金融领域数据,采用授权调用、共同建模等方式,开展协同应用服务;针对高价值的多方数据,通过新型数据交易平台,采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支撑数据使用权交易,实现“数据不搬家、算法多跑路”。

二是创新交易规则。依托长安链底层技术架构,实现数据存证、计算合约等交易行为确权;根据使用用途和数量频次,针对计算结果、数据服务等进行市场化定价;坚持小切口大纵深策略,先在垂直领域整合行业数据和交易场景进行试点突破,再进行横向的推广和拓展。

三是创新交易生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整合数据源提供方、算法参与方、场景参与方、技术支撑方、数据交易服务方等多方参与者,共同组建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覆盖央企、互联网公司、跨国公司等多种企业类型。通过国际着眼、国内先行的策略,逐步培育数据交易生态体系。

如何运营管理好北数所?殷勇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规范运营机制。数据交易所要对标国际先进的股票交易所、商品交易所,建设数字经济时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据要素交易机构。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探索建设数字贸易港,参与全球数字分工体系。要依托数据交易联盟发挥好平台和枢纽的作用,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形成良好的数据供需关系和产业生态。要做好战略布局,创新业务模式,保持发展定力,不急于盈利。要规范化经营,建立数据流动审计机制和一触即发的数据安全监管能力,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

二是抓好服务保障。相关部门要做好数据交易业务指导和监督,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部门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探索建立监管沙箱,争取在自动驾驶示范区地图、数字安全能力认证等方面更多的先行先试。加快建设金融、医疗、交通等公共数据专区,凡是被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所掌握,且有市场商业需求的高价值敏感数据,均应通过交易所进行数据使用权的交易。要抓紧完成首批试点任务落地,依托交易所进行安全性审查。还要做好属地服务,在人才引进、算力支撑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数据交易所能够快速持续发展。

三是完善制度规则。北京市在今年的立法计划中,明确将研究制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列入日程,要积极对接国际数字贸易规则,深入研究数据的法律权属和使用权交易问题,为促进和规范数据要素流动提供更好的法规保障。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发布的数据交易指南,就是很好的制度性探索,希望联盟继续在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指导下,结合数据交易的实践探索,细化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形成制度规范体系,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北京智慧。

北京建设北数所的三大优势

殷勇指出,设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就是要通过探索建立集数据确权、评估、交易、结算、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数据流通机制,规范数据交易活动,探索构建适应新的生产力的法律制度关系。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建设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具有北京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在我国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北京一直担当着创新引领者、产业先行者、市场排头兵的重要角色。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组织、技术、业态、资本多层次协同创新的体系。北京在ICT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仅次于美国硅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口径测算,2019年北京市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超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全国领先。北京凭借“两区”建设的政策加持,加上拥有较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生态以及央地融合的数据供给潜力,这些都为北京建设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北京具有开展数据交易的技术创新优势。今年初,工信部批准北京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北京拥有一大批知名的院士、高层次的学者,以及大量专业人才。

以百度、字节跳动、一流科技、京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约占全国人工智能企业总量的28%。全面覆盖AI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图像语音识别等领域。北京的微芯研究院推出全球首款软硬件一体的区块链自主底层架构——长安链,智源研究院的悟道1.0是我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系统,华控清交团队创建的多方安全计算属于全球数据交易的前沿技术。当前,北京正在构建多层级、安全、负责任的数据交易体系,有条件实现对全国乃至全球数据交易的引领。

三是北京在促进数据要素流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截至去年年底,通过政务信息网络向社会无条件开放92个单位5727个数据集,加上有条件开放数据,累计开放数据集9214个,共计开放55.3亿条公共数据。全国首创的数据目录区块链在北京的大数据行动计划实施中,发挥了数据共享的基础作用。

在全国率先建设的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整合了3158项24亿条市场主体的数据,为上万家中小企业获得首贷中心金融机构382亿元的普惠金融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成功举办AI+司法、科技战疫、数智医保等大数据智慧应用挑战赛。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数据服务窗口,为社会提供数据开放咨询服务新渠道。

(作者:朱英子 编辑:李伊琳)

朱英子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主要关注信托行业,常驻北京,欢迎爆料和交流。邮箱:zhuyz@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