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小米造车,如何追赶造车新势力前浪?

NBS新品略2021-03-31 10:56

小米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下场造车,然而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小米作为后浪,只能快跑才能追上已经先行的造车新势力前浪。

题图 / 图源:网络

出品:NBS新品略  作者:吴文武

传闻已久的小米造车业务终于被小米集团官方证实,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小米。

01 小米真的造车了

330日,在港交所上市的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本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上述公告意味着小米正式官宣进入智能电动车领域,让本就竞争十分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又新增了一个科技派玩家。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回应称,主要是基于电动汽车产业非常看好,在今年115日才开始调研造车。

小米造车传闻已久,最早在2020年底就传出小米要造车,但小米官方曾多次否认或者是回复没有正立项。

从雷军的公开回应来看,雷军和小米团队对造车业务的深度调研和决策思考只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

在资金方面,小米计划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

从小米造车传闻开始,市场对小米造车的前景看法都有所不同,有持以乐观态度,也有持以观望态度。

02 小米为何造车?

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赶上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好时代,现在小米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目前智能手机业务占小米集团总营收的六成,是小米集团的现金牛业务。

根据小米集团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实现营收1522亿元,同比增长24.6%,全球年出货量1.46亿台,可以说雷军目前最关心的还是手机业务。

但如果着眼整个手机行业来看,根据Canalys的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2020年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11%3.3亿台。2020年全年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为12.94亿台,较上一年同比下降了6.7%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接近饱和,增长逐渐见顶的大背景下,手机业务在未来的想象空间有限,这一点雷军和小米也看到了,当然也十分焦虑,小米不得不寻找下一个长期业务增长点。

雷军是一个爱讲故事的人,小米也是一家爱讲故事的企业,需要讲出新的故事。

特斯拉在全球范围的成功,国内蔚来、小鹏、理想等先行的造车新势力探路多年,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提升,未来的行业大势所趋,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上的积极表现等种种原因都在吸引着小米。

可见,要突破手机业务天花板,寻找新的业务突破口以及需要不断讲出新的故事,造车无疑就成为了小米的下一个比较好的新选择。

03 小米造车能否复制手机成功经验?

回顾小米的发展史,小米为“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和企业理念的带动下,小米最开始已经超高性价比的手机在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发烧友,米粉。

同时小米以超快的速度享誉市场,一路奔跑,推陈出新,业务涵盖手机、电视、智能家电等20多个产品线,创新力十足。

还有就是小米堪称魔力般的营销,比如饥饿营销、小米搭建的社区运营,如小米论坛就十分圈粉,同时小米在微博等社区营销和新媒体营销等各方面都十分出色。

小米手机在产品策略、研发策略、市场营销策略等多方面都独具特色,这些都成就了小米手机如今的成功。

那么小米下场造车,过去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到小米造车上,还不得而知。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造车和手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汽车属于机械制造业,手机属于电子制造业。

小米造车在未来不能盲目的复制或者是照搬小米手机的经验,而是要开创和突破,小米造车在未来需要打造一个全新的汽车业务生态。

不过按照已有的市场传言,小米应该会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资源和品牌知名度,进行资源有效转化。

小米造车的整体战略预计会和小米手机的曾经路径和打法类似,用雷军的话来说就是:如何为米粉造好车。

平安证券预计小米汽车未来的价格应该会在20万元以下,此前在2020年底就有市场传言称,小米和比亚迪合作联合推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青悦S1,而且售价只有84999元,当时就引发了市场热议。

04 如何追赶造车新势力前浪?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发展多年,特别是在特斯拉国产之后,国内外各大品牌都掀起了日益更加激烈的竞争。

此时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小米才入局造车业务,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但与蔚来汽车、小鹏和理想三家造车新势力前浪相比,小米算是后浪。

新品略认为,小米造车在未来能否如愿发展,还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关键技术的突破。

和百度积累了多年的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明显不同,小米在汽车方面目前的布局多为智能座驾和安全方面,在最关键的三电系统没有布局,也缺乏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技术。还有一个要解决就是生产线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小米在未来逐一破解的难题。

二是,造车产业链整合。

手机制造和汽车制造有一个共通之处就在于,就是整个线上线下,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整合能力,小米在这方面能比较好的复制。

然而造车的产业链远远要比手机制造难得多,造车供应链整合是小米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探路多年的造车新势力前浪们也走过了不少弯路。

三是,甩掉品牌包袱问题。

解决品牌包袱问题,小米发家立身的高性价比品牌形象,固有的品牌形象也成为阻碍小米品牌向上的天花板,小米汽车未来也将会面临这个问题。

四是,优势资源转化。

正如前文所述,小米耕耘市场十余年,积累了大量的C端用户,特别是小米的粉丝积累了一大批死忠粉,小米需要思考如何进行转化。

先行的蔚来、小鹏和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已经完成了资金、技术、生产制造、品牌、渠道及服务等方面的积累,小米造车在未来只能加速快跑。

正如雷军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宣誓的那样: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造车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NBS新品略 )

NBS新品略

自媒体

专注经济观察,市场分析,观点解读与企业市场品牌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