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健谈|专访诺华全球CEO万思瀚:寻求更多本土合作 2025年把中国业务规模翻倍

21新健康卢杉 2021-04-01 20:42

2025年目标:把中国业务规模翻一倍,成为诺华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重塑了医药行业,而创新能力突出的生物制药则试图在大流行中扮演终结者的角色,如疫情初期寻找抗病毒药物的如火如荼,后期多种技术路线下疫苗研发的百家争鸣。

对于跨国药企来说,最先恢复正常的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到新药审评审批加速,利好政策的叠加更加直接地影响着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策略。

从监管到药企,从政策到实绩,创新方向的主航向不变。对于大药企来说,更加倚仗创新药物的拉动和前沿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从研发端开始调整策略,让更多创新药更快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本土创新药的发展也让他们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

诺华全球CEO万思瀚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阐释了诺华对于中国医药政策的理解,首次透露选择本土合作伙伴的原因以及再次强调对于中国市场的承诺。

诺华全球CEO万思瀚

(图源:诺华)

全球药“引进来”

中国已成为诺华全球前三大市场之一,诺华也是2020年在各项医药政策下获益最多的跨国药企之一:全年共有6个新药及适应症在中国获批;诺华旗下山德士的辛伐他汀成功中标国家集采;共有8个产品及新适应症通过医保谈判成功进入2020年版国家医保目录。自1987年以来,诺华已有超过80多个创新药物在华获批。2020-2024年,诺华预计在中国提交50个新药申请,进一步加快新药上市。同时设立2025年目标,把中国业务规模翻一倍,成为诺华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21世纪》:如何看待中国近年来的药监改革?

万思瀚:我们在中国进行同步研发工作,未来90%的新药申请提交有望可以与全球同步。一是得益于中国药品监管制度的调整及改革;二是药品采购方面的改革。中国国家药监部门的现代化革新,以及在药物审批方面投入资源增多,使我们可以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的创新药物。

我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参与了“建设银发经济”的主题讨论,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从医疗卫生方面寻找解决方案。我认为,中国有独特的机会去改善老龄人口的健康问题。我们和中国政府探讨创新模式,让心血管治疗药物能更广泛地惠及更多的患者。

《21世纪》:针对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多重政策,诺华调整了哪些策略?

万思瀚:首先,我觉得带量采购、国家医保目录更新等一些政策,最终是为了造福患者。一是可以通过带量采购节省资金、控制医疗支出。同时,医保目录的更新为创新药物提供了支持。带量采购在一开始执行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因为规模非常大,现在已经走向了正轨,运行平稳。讲到医保目录以及创新药物之间的关系,如果中国能够继续保持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并坚持可持续的定价原则,对创新是有利的。中国的患者可以同欧洲、美洲的患者同步获得药物。

《21世纪》:诺华与不同政府都有很多合作,与中国政府合作感受如何?

万思瀚: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在药品监管和采购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中国国家药监局的领导也曾亲临诺华位于巴塞尔的总部参观,探讨如何在监管方面能够做得更好,以便支持药物创新。两年前,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演讲后,诺华后续也与相关部门讨论了如何加强中国的细胞与基因药物临床研究的相关监管,同时把全球其他地方的基因与细胞疗法的监管心得和经验带到中国。

本土药“走出去”

1月12日,继信达生物和基石药业之后,又一家国产PD-1与跨国药企达成授权合作:百济神州宣布与诺华达成合作以开发和商业化抗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诺华将在北美、日本、欧盟及其他六个欧洲国家共同开发和商业化替雷利珠单抗,百济神州将获得6.5亿美元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至多15.5亿美元的潜在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销售特许使用费。

这也是迄今为止首付金额最高的国内药物授权合作项目,总交易金额超过22亿美元,创下目前国内单品种药物授权交易金额最高纪录。目前替雷丽珠单抗在中国以外国家地区尚未获批。

《21世纪》:诺华为何选择百济神州进行合作?

万思瀚:首先,在研发创新药物方面,百济神州的研发有一些独特的科学特点。第二,百济在临床研究中已经充分考虑到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审批和商业化,他们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经验。第三,百济的PD-1所做的临床研究是针对多个适应症的,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具有竞争力。这使得我们能够非常容易地将这个PD-1药物带到世界其他地方,同时也能够和诺华现有的肿瘤产品结合进行联合治疗。我觉得百济神州是众多具有开发经验、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就有面向全球市场的心态和眼光的中国公司之一,这是他们的独特点。

我认为中国的创新科技主要体现在两个治疗领域,一个是肿瘤,另一个是细胞与基因疗法。我们非常关注未来几年这一领域的市场发展趋势,会达到怎么样的成熟度。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中国在药物发现领域大有所为。

《21世纪》:诺华拥有成熟的CAR-T产品,中国有很多公司也在CAR-T赛道上,如何看待这一市场?

万思瀚:诺华的全球首款针对CTL019 (tisagenlecleucel) 的CAR-T疗法在中国获批临床后,在2021年1月实现了中国第一名入围患者开始接受该药物的治疗。我觉得,对致力于开发细胞基因疗法的中国企业来讲,有非常关键的几点:一是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临床研究方面要保持一致的高标准;我们是把CAR-T药物从国外带到中国,将来也希望将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开发的CAR-T疗法带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核心是来自中国的CAR-T疗法一定要符合全球的监管和标准,因为在基因细胞疗法方面,全球的监管要求非常的高。

《21世纪》:过去诺华在中国拥有很高的增长率,未来如何维持高增长?

万思瀚:我们在中国实现了强劲增长,去年达到16%,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撑点,是我们对产品组合的调整,从成熟药物组合转向以创新药物作为主导的产品组合。另外新药获批和进入医保也是驱动力。未来取决于50个新药申请执行情况如何,有多少可以获批。从可及性和市场准入方面,要探索如何使我们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让这些药物扩展至中国的三四线市场。另外,从长远来说,如何探索与政府打造合作以及伙伴关系,建立合作的机制来促进中国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也很重要。

(作者:卢杉 编辑:徐旭)

卢杉

资深记者

关注医药和吃喝玩乐,可以聊新药研发也可以聊“买买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