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都造车,行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帅
2021-04-07 19:22

继小米之后,滴滴于6日也宣布将自己造车。不过房地产企业造车,互联网企业造车,其市场决策也是有考虑的,因为造车新势力已经不那么危险了。

最直接的市场证据,蔚来出货量已过10万,说明造车新势力的最危险的阶段看起来已经过去了。这对于其他觊觎汽车产业庞大潜在市场的其他人而言是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不少纠结犹豫的人终于下定决心跳进造车这个巨大的漩涡。至于漩涡的终点是龙门还是深渊似乎也现在也顾不了这么多,前面这么多人都跳进去了,再晚担心自己错过。

说到底,进入电动车领域的人凭借的信念不外乎三点:第一,汽车产业够大,值得赌一下;第二,传统汽车产业老气横秋,彼可取而代之也;第三,电动车相比油车简单的多。第一点没什么可讨论的,对于蜂拥而入的新进入者而言,两面两者都是需要细细思量的,尤其第三点。

说传统车厂暮气沉沉似乎没人会否认,互联网时代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十年,像汽车产业这样仍然从生产、销售、客户关系都延续着百年前的过时经验的产业实在是硕果仅存的待宰肥羊,很多人看到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因此看好新进入者,尤其是互联网业者,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颠覆的其他产业,从出行到社区服务到手机,都是频次高、产业链短的行业,哪怕手机,频次也在一年左右,而汽车不同,更换频次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年,这给了传统业者足够的时间来学习、适应新进入者的打法,从目前做的好的传统车厂的改变也能看出这一点。当然。传统车厂转型的负担远远高于新进入者,不论是思想、体系、既得利益群体,因此能转型成功的只能是少数传统车厂,但一旦有丰田、大众这样级别的企业转型成功,对新进入者而言,市场的蛋糕就会小一大块。

认为电动车容易做将是新进入者的另一个大坑。相比较传统燃油车上万个零部件,电动车零部件大幅减少,三电可以外购成熟产品,生产可以由传统车厂过剩产能来代工,似乎造车新势力只需要做好市场就好了。而事实上,虽然电动车比油车零部件大幅降少,但仍有数千零部件,其复杂程度大大超过手机的一千多,那种认为手机可以代工汽车也可以代工的逻辑是低估这两者复杂程度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电动车目前也处于变革当中,控制、电气架构,还有包括智能驾驶在内的智能化等都在摸索中,这方面,擅长四大工艺的传统车厂不了解,互联网业者有思路但需要时间结合供应链来落地,两相影响带来的结果就是并不存在一个成熟的电动车基础方案作为货架产品让你选择,而是需要磨合,这对于贸然进入的新人是致命的,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撑磨合期带来的开支,一旦磨合期超过预期并超过资本可以支撑的期限,游戏就结束了。

最后再强调我的观点,十万亿的汽车产业必然会诞生几家出货量超过现有汽车巨头的新企业,这是产业界与资本市场看好的这个领域的最大原因,我完全同意,但这几家巨头熠熠生辉的舞台,将是失败者的累累尸骸所堆起,新进入者不妨仔细想想我们文章里提到的这两个问题,看看自己是否有胜过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

(作者系涌铧投资董事总经理)

(作者:张帅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