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女人茅台”:医美股连日普涨 玻尿酸成“收割机”?
男人喝茅台,女人做医美?
近日医美板块持续走强,迎来涨停潮。
4月8日,医美板块18只上涨,3只下跌,爱美客、鲁商发展、金发拉比分别涨10.65%、10.01%、9.99%。4月9日早盘,医美板块继续异动拉升,澳洋健康、览海医疗、金发拉比涨停,哈三联、华熙生物等跟涨。
而爱美客更是头顶中国医美皇冠,2020年9月28日以175.83元开盘(复权后),2021年2月18日创出737元的高价后回落,四个月时间里涨幅超过300%,让人瞠目结舌。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爱美客目前占营收的大头仍是玻尿酸填充剂。
随着终端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全球玻尿酸市场仍然有望维持高速增长。资料显示,2018年全球玻尿酸原料总销量达到500吨,未来仍将保持18.1%的高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3年,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150吨。玻尿酸行业或将迎来空前发展。
玻尿酸的品种也是花样百出,从涂抹式玻尿酸面膜到注射用玻尿酸,再到微针玻尿酸产品,让人眼花缭乱,那么它们在实际护肤功效上又有何区别?到底能否起到作用?放眼整个医美产业竞争格局,玻尿酸市场到底是“女人中的茅台”,还是新型“收割机”?
玻尿酸何以暴利?
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是人体真皮组织的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细胞间质中,能够被机体完全吸收。玻尿酸是临床上使用范围广泛的填充材料,应用于各类眼科手术,如晶体植入、角膜移植;同时用于化妆品中,能够起到独特的保护皮肤作用。
玻尿酸产业链同样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一般指玻尿酸原料——包括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精华液等等。这一块市场几乎被中国制造垄断,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中,销量占比前五的均为中国企业,共占比73%,较为集中。
产业链的中游公司,对上游的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出玻尿酸产品。公开资料显示,国内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上市的注射用玻尿酸产品有23种,归属于14家企业,包括6家进口企业和8家国产企业。从销量来看,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位列国产品牌前三。
产业链的下游,便是医院、美容院、化妆品经销场所等,将玻尿酸产品出售给消费者。下游产品中,主流包括医美(医疗美容)和医疗两大类。医美类最多是作为填充用的注射用玻尿酸凝胶和外用涂抹式玻尿酸,以及一些衍生出的补水喷雾、洁面乳、面膜、食用保健品等产品。医疗类主要包括关节腔粘弹补充剂、眼科黏弹剂、软组织填充剂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国内几家主流公司的玻尿酸产品,以供参考。
美容注射类:注射类玻尿酸产品主要是大分子玻尿酸,以填充物形式注射进真皮褶皱凹陷或者想要丰满的部位,主要包括嘴唇、鼻梁、脸颊、下巴等。经交联技术处理过的大分子玻尿酸有着很好的支撑结构,同时延迟玻尿酸在体内的分解速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创整形中。主要产品包括华熙生物的生物活肤玻尿酸Bio-HA、昊海生科的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商品名:姣兰)等。
美容涂抹类:涂抹类玻尿酸主要是小分子玻尿酸,一般用于保湿和修复。由于其具有高度亲水性及流体性,不会形成硬块;同时可以形成均匀的皮下紧致密度,既保水又填补胶原蛋白。产品品类有面膜、补水喷雾、洁面乳、润唇膏等。主要产品有华熙生物的润百颜蜂巢玻尿酸紧致次抛原液等。
医疗产品类:因为医疗的专业性,此类别下产品众多,用于专业疾病治疗。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昊海生科的玻璃酸钠注射液、景峰制药的“伯备”玻璃酸钠注射液等。
除以上两种主要用途之外,玻尿酸还可用于食品领域。在日本、斯洛伐克等国家,透明质酸均可作为功能性饮料、零食、保健品等的原料,而在我国仅能用于保健食品。目前我国功能性保健食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都还不健全,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多种产品共同构成了我国复杂的玻尿酸市场。同时,国内玻尿酸市场的高溢价也值得关注。业内人士分析,在玻尿酸产业链中,上游厂家能够拿到70%的毛利率,下游医院和医美机构则需要看具体定价以及对产品服务的定位。
在昊海生科招股书中,曾披露了其玻尿酸产品的平均单价及成本。2018年,公司一只玻尿酸的平均成本仅为19.22元,而平均售价高达285.25元,毛利率高达93.26%,可谓暴利。
至于原因,还是极高的技术壁垒造成的垄断。华熙生物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的医药级透明质酸钠原料产品在国内取得了7项注册备案资质,在国际上取得了包括欧盟、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在内的注册备案资质21项。同时也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发酵法生产玻璃酸钠原料药和药用辅料批准文号,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企业。技术壁垒像护城河一样,阻挡着其他企业的进入。
不过,根据爱美客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产品目前销售数量保持快速增长的且价格稳定的支持产品仍是嗨体,属于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号称国内唯一的颈部去纹产品,也是公司目前占比最大的产品。
利润与风险并存
嗯整体来看,未来医美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整个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且同样也有很多问题有待规范。
东吴证券此前表示,国内医疗美容市场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艾瑞咨询统计与预测,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约1975亿元,同比增长11.6%,受疫情影响,行业增速略有下降,但未来将逐步提升。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3115亿元,2019年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目前,国内医美市场保持高增长态势且潜力巨大。
而业内人士也提醒道,投资者在板块中掘金时需要注意一些风险。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当前医美行业整体有待规范,未来随监管力度加大将有望呈现良性发展。目前医美行业的痛点主要集中在大量非法机构涌现以及合法机构违规操作、非法从业人员泛滥等问题。各种行业违规操作导致了大量致死、致残事件频出,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我国医疗美容行业需要加大监管,对市场进行正确引导,才能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有玻尿酸相关从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玻尿酸市场参差不齐,大概分为两个大板块。第一个是玻尿酸注射,在医美行业叫通货,是一个引流品。参考新氧平台,玻尿酸注射价格已经达到了几百块钱一针,但在门店其实赚不到钱。门店只是靠这个产品去引流,然后给消费者推荐一些毛利更高的整形类产品。
而第二个领域就是玻尿酸涂抹式产品,如玻尿酸原液、玻尿酸化妆品、水光针等。很多大品牌推出的涂抹式水光针,不过是在炒概念,实际上并不科学。因为玻尿酸本身属于蛋白类、大分子,光靠涂抹不可能被皮肤吸收,它只能在表皮起到亲润、保湿的作用。但如果希望用玻尿酸来填充细纹,靠涂抹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很多厂家依然在炒作这个概念,消费者也难以分辨,因此涂抹式玻尿酸产品比较乱,价格也参差不齐,有高有低,没有统一标准。
此外也有微针式玻尿酸产品,指通过皮肤,利用药物性质和物理化学方法,促使玻尿酸以一定速率透过皮肤、进入人体产生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而皮肤对于玻尿酸产品的吸收也略有不同。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皮肤科主任赖维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皮肤吸收受很多因素影响,不同部位的吸收率也不一样,还要看年龄情况,小孩子更容易吸收,老人家就吸收得差一点。
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大因素是物质的理化性质,例如说水溶性物质就不容易吸收,如维生素C;但脂溶性物质就相对容易吸收,如维生素E。所以很多产品必须进行脂溶性方面的转换,比如做一些化学方面的修饰,变成脂溶性物质再进行吸收。
另一方面,产品分子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吸收效果。玻尿酸的水溶性分子会比较大,涂抹在皮肤上只能起到表面保湿作用,并不能进入到皮肤到里面去,这是涂抹式玻尿酸的局限。
注射式玻尿酸则可以直接打到皮下,进入真皮里面去。但打针往往需要去医院,如果操作人员不够专业,或有些消费者存在特异性体质,打完之后有可能出现异物反应。
(作者:唐唯珂 编辑:徐旭)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