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发布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对哪些产业有影响?

21低碳见习记者,王晨 2021-04-18 19:14

中美发布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提出在循环经济、储能和电网可靠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绿色氢能、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绿色低碳交通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

中美发布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提出在多个领域内的合作计划。

4月15至16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就气候问题于上海举行会谈。

4月18日,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账号发布消息,双方在会谈结束后,发布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下称“声明”),双方将强化各自行动,相互合作的同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等多边进程中开展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

两国还将坚持携手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巴黎协定第二条的目的在于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为此,双方承诺继续作出努力,包括在巴黎协定框架下21世纪20年代采取提高力度的强化行动,以使上述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并合作识别和应对相关挑战与机遇。

两国均在声明中对4月22至23日美国主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表示期待,且认同峰会即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提高包括减缓、适应和支持的全球气候雄心的目标。

双方还就此前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待解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两国约定将合作推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成功,该会议旨在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如第6条和第13条,并大幅提高包括减缓、适应、支持的全球气候雄心。

2019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公约第 25 次缔约方大会上,作为重点议题,《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只形成了程序性结论,并未达成有效共识。而在第六条的内容上达成国际共识关系着全球环境的完整性,和碳市场机制能否发挥促进全球减排的作用。当时的谈判主要围绕第六条第2款、第4款和第8款展开。

其中第六条第2款指出,缔约方之间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使用国际转让的气候变化减缓成果来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并要求这些合作应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环境完整性和透明度,并确保避免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双重核算。第4款和第8款则是为建立国际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帮助各缔约方落实自主贡献目标。

为此,缔约方之间需要在如何避免重复计算、如何处理《京都议定书》时期遗留的低质量碳抵消与转让、这一机制下“份额收益”纳入为脆弱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提供的适应基金的比例问题、以及如何确保全球排放的整体减缓等方面达成有效共识。

3月31日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应邀与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进行对话时曾指出,切实落实发展中国家在减缓和适应、能力、资金方面的实际需求,但目前仍存在很大差距,希望发达国家尽快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尤其是加大对适应领域的支持,以增进互信、增强信心。

原定于2020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COP26)此前因疫情宣布延期后,将于2021年11月1-12日举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系主任张海滨认为,中美两国此次发布联合声明,包括此前欧洲在一些公开表述中,已经将“气候变化问题”上升到了“气候危机”的高度,这意味着全球气候治理当中三大最关键的经济体已经在气候变化的严重性上达成了共识,将会采取更多的行动。

而这三大经济体在气候问题上达成这样的共识,将对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达成积极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使与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中美将在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及其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具体涉及工业和电力领域脱碳的政策、措施与技术,包括通过循环经济、储能和电网可靠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绿色氢能;增加部署可再生能源;绿色和气候韧性农业;节能建筑;绿色低碳交通;关于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合作;关于国际航空和航海活动排放合作;其他近期政策和措施,包括减少煤、油、气排放。

3月31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在“国际能源署-COP26净零排放峰会视频高级别对话会”上提出国际社会实现净零排放的七项指导原则,内容包括从疫情及其危机中实现可持续复苏,为当前十年制定可实施的减排路线图,发展更强劲的国际协调机制以在全球经济排放重点领域加速实现和使用创新技术,以及加强技术合作,分享有益经验和确保以人为本的能源转型等内容。

国际能源署还将在5月推出首个“全球能源领域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全面路线图”,旨在为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做足准备。

中美还在联合声明中提出,将采取其他近期行动,为解决气候危机进一步作出贡献,包括两国都计划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之前,制定各自旨在实现碳中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

两国计划采取适当行动,尽可能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转型。

此外,双方还将分别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中所体现的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生产和消费的措施。

中国在2016年提出最晚在8年内达到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消费的峰值,并于2045年将排放量降低至历史最高水平的20%以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建信作为氢氟碳化物修正案谈判成员多次参加了相关谈判。他对我国实现上述目标持乐观态度,“中国是能够比这个时间表做得更好,因为不论是政策方面还是企业都在非常积极地行动。”

但他也表示,替代技术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相关技术专利和成本方面,作为制造业大国,我们在相关领域内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旧存在一定的短板。胡建信透露,科技部正在就相关产业的替代技术发展积极制定相关内容。

张海滨认为,此次联合声明的发表,意味着中美两国今后可能会发展出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新的合作模式,希望此后能够建立起常态化的对话机制。与此同时,尽管我国通过提出“3060”目标,向全球展示了气候雄心,但国际社会对我国实现上述目标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困难了解不多。因此,今后应加强对外宣传,讲深讲透我国实现上述目标的难度和决心,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见习记者,王晨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