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周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青亭 博鳌报道
2021-04-20 21:25

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局部地区蔓延之际,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成为世界首场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令海南省琼海市的一方小镇处在各国媒体的聚光灯下。在前两日的会议中,数字货币、RCEP、5G、人工智能频频成为热词,引发线上线下嘉宾的热烈讨论。4月20日,在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将会议气氛推向最高潮。

今年的会议无疑是在一个特殊的时刻召开的。习近平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但与此同时,习近平认为,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亚太地区已开始全面复苏,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速为7.6%,超过全球6%的预期增速。其中,中国经济今年预计增长8.4%,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并且从现在到2026年,中国对全球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将超过四分之一。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经过新冠疫情,全球经济“东升西落”的趋势会更加明显。他说,去年,欧元区萎缩了7%-8%,今年可能略有复苏,但显然全球经济重心将重新回到亚洲——在1800年以前,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属于支配地位。“就经济规模而言,亚洲将重拾过去的主导地位。”

世界政治格局将朝哪个方向行进?习近平表示,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

习近平宣布,中方将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即举办第二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和世界文明对话发挥积极作用。“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经历了疫情洗礼,各国人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

本届年会是在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经济实现稳健复苏的背景下召开的。习近平在会上重申,要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国际合作,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让各国人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据悉,中国企业已经在印度尼西亚、巴西、阿联酋、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共建“一带一路”伙伴国开展疫苗联合生产。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过去8年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已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习近平表示,“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开幕式上说,2013年,习近平在哈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哈打开了机遇之窗。该国现已建成涵盖11条跨境公路、5条跨境铁路的交通运输大通道。“如今,从亚洲任意地点经哈萨克斯坦将商品运至北欧国家只需两周时间。即使在2020年疫情之下,途径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货运量仍增长超过60%。‘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在弘扬先进合作理念和推进全球化事业中彰显生机与价值。”

从“帐篷论坛”到“东方达沃斯”

今年恰逢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在开幕式上深情地说,“20年前,论坛创始人设想成立一个亚洲论坛,让亚洲在面对亚洲金融风暴等危机时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他们认为,亚洲经济一体化是抵御冲击的最佳缓冲和推动亚洲发展的强劲动力。在过去20年中,我们一直努力将他们的愿景变为现实,这是一段漫长、艰辛但值得的旅程。”

回顾论坛的成长历程,中国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对记者说,从20年前的“帐篷论坛”到如今的“东方达沃斯”,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顶级的国际性论坛。谈到论坛的现实意义,他说,论坛为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吸纳各方声音的交流平台,通过沟通和交流,凝聚大家对亚洲未来发展的共识,并将这种共识传播开来。

随着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与会嘉宾提出的“博鳌方案”、“博鳌共识”都在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尽管受到情的影响,今年的参会嘉宾阵容仍然强大,共有40位政要和前政要,74位部长级官员和前官员,几十位国际组织领导人和负责人参会。

在开幕式上,文莱、智利、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老挝、韩国、新加坡、斯里兰卡、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马耳他、蒙古国、新西兰的国家领导人以及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应邀以视频方式发表了致辞。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在以“打造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新格局”为主题的分论坛上表示,后疫情时代全球将出现一些新趋势,面对这些新趋势,阿罗约期待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特别是在WTO改革、环境治理、数字治理和卫生健康四个方面。“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增加与中国的互动。二十年前的中国,GDP不到美国的15%,现在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很快将成为最大经济体。”

打造四大伙伴关系

习近平表示,在后疫情时代,中方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尽管全球经济已经出现复苏态势,但各国的复苏步伐却出现严重差距,发展中国家将遭受疫情更严重的冲击。朱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除中国以外的广大新兴市场国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太大的财政刺激空间。同时,这些国家还容易受到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冲击。“世界会出现一个双轨的、不平衡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态势已经形成,而且会继续下去。”

据IMF估算,相对于疫情大流行前的预测,2020-2024年人均GDP的平均损失预计在低收入国家为5.7%、在新兴市场为4.7%,而在发达经济体将仅为2.3%。这些损失正在影响着国际社会多年来的减贫成果,约有9500万人在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陷入极端贫困。

习近平表示,中方将本着开放包容精神,同愿意参与的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他援引世界银行有关报告称,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有关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的新提法令人耳目一新。受新冠疫情冲击,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遭遇重创,按照联合国的估算,近1亿人将陷入极端贫困。虽然中国提前10年“达标”,但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要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困难重重。

至于中国如何让“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王义桅指出,中国可以积极分享自己的脱贫致富经验,从“要想富先修路”到精准扶贫、永久脱贫,再到跨境电商扶贫,从而增强沿线国家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内生动力。他强调,“减贫之路”将是未来很多国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因为如果贫困问题解决不了的话,世界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并引发政局动荡、恐怖袭击、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郑青亭 编辑:包芳鸣)

郑青亭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