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审计为例浅谈如何将学历转化为能力

审计观察2021-04-20 10:29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表明,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874万人,近五年来,平均每年高效毕业生稳定增长20-30万人数,如果根据此情况,那么2021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预估在900万人次。

当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受疫情冲击,毕业生的期望行业、岗位、工作地点等发生了改变,单位就业是毕业生主要去向,其中,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毕业生期望岗位分布为财务、审计、税务的比例达到12.9%,位居第二。

同时,从Boss直聘的数据中看,受疫情冲击,除房地产外,其余行业大类的新增应届生需求全线下降,其中有的行业需求跌幅超过65%。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下,怎么才能提升自我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呢?我想唯一的路径就是尽快实现学历到能力的转变。

那么,何为学历?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也是指曾在学校结业之后得到的一纸经教育部门认证的文凭。

何为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简单来讲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一、初入审计职场的困惑

(一)环境差异引起的适应问题

学生时代,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将政治修养纳入日常学习的程度不够,用政治思维分析社会问题和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有限,了解国家大事、政策方针的渠道更是缺乏,这些因素导致刚进入审计行业的新人,面对身份的转变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行政体系,部分审计新兵初入职场甚至连我国政治架构都弄不清楚;同时学生同学与职场同事年龄层次分布的差异,导致审计新兵在初入职场之时,不知如何与审计领导、前辈展开“行政社交”,以尽快融入审计集体;最后,作为学生是孤军奋战的过程,面对审计工作是一项团队合作的事项,如何在团队中的找准自身的定位,也困惑着诸多新人。

(二)专业障碍引发的规划问题

学校教育,更多层面是指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就算实习,由于时间的限制,相关企业或单位能提供的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少,核心的方法或技术更是难以接触,如果空有一肚子知识不运用到实际的审计过程中,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违背了学习理论知识的初衷。

同时,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新兵的专业分布不尽相同,部分为会计或审计相关专业出身,还有部分来自于其他专业。一方面,学习会计或审计相关专业的审计新兵,由于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多数为企业会计、审计,面对政府会计、审计的知识也相当欠缺,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尽快上手;另一方面,其他专业毕业的审计新兵,面对“专业不对口”,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面对审计事业的启程甚至不知该从哪里着手?哪里发力?又该如何规划自身的审计生涯?

二、学历到能力的转变途径


第一,要具有“格式化”精神。一是学历荣誉的“格式化”,从学校到职场,从学生到员工,既是在学校“寒窗苦读”的终点,又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对于昨天,行色匆匆,曾经背负的荣誉也好,名望也罢,犹如大江东去,不再复返。面对今天,实实在在,一颗颗刚发芽的种子正沐浴着审计事业的阳光雨露,从头开始,未来任重而道远。

二是审计经验的“格式化”。审计工作有别于其他行政工作,被审对象的职责职能决定了审计的内容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审计项目都是一个全新领域的挑战,收集并攻克相关领域的管理条例以及法律法规成了每个审计新兵的必修课,静下心来,每一次都将自己的经验“格式化”,才能“坐而悟道”。

三是审计心态的“格式化”。随着参加的审计项目逐渐增多,审计经验也日益丰富,在工作的成就中收获到越来越多自信的同时,难免也会多多少少有一些“小骄傲”,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要想持之以恒的发展壮大,不管面对审计同仁还是被审计对象,唯有将自身心态、身份不断“归零”,保持新人的谦逊和勤勉,才能在审计之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要具有“政治”思维。一是拎清政治环境、体系。国家审计成长于国家整体发展之下,要想干好这份事业,还得从根源上了解现阶段国家的政治环境和体系,只有“识得庐山真面目”,了解了国家政治架构,才能更好地理解国家审计的“初心”和“使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立足关键找问题。

二是转换政治思维。国家审计区别于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其权限由法律法规赋予,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所以审计机关先是政治机关,才是专业服务机关。同时,国家审计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和领导,审计的标准是依靠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审计的内容是国家机关和领导的行权履责之事,正因为工作中的政治因素无所不在,所以在工作中转换政治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提高政治站位。审计机关的职责绝不仅仅限于查找问题,更要通过这一系列的审计,逐渐摸清各行政领域行权履责的路子,了解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横纵向对话,只有政治站位高了,立意才会深邃,才可直击问题的根源,最终才能给国家治理提出最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

第三,要具有“升级”的能力。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审计的职业特性就决定了我们要不断地提升专业技能,所以每个审计人在工作中总是以获取专业资格证书作为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首要手段。有人说“一入审计深似海”,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工程师、造价师、计算机......一辈子都在考证,但是回过头来,那些埋头苦学备考的日子也一步步成就了一个更优秀的“我们”,增强了内心的“安全感”。这些资格证书,是我们用汗水书写审计青春的见证,更是帮助我们走向人生巅峰的催化剂。

同时,“生活总是来来往往,千万别等来日方长”,由于时间经验的限制,作为审计新兵,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内容的涉猎不可能面面俱到,碎片化的时间也难以系统学习各个审计板块内容,所以通过关注权威审计公众号,通过这些高质量交流平台可高效学习诸多“审计案例”,用实际例子加深审计印象,缕清审计思路,在以后的审计中遇到相似问题才能将审计方法信手拈来。

第四,要具有“抢风头、当主角”的胆量。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在审计行业中,不想当主审的审计师,不是一个合格的审计师。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将学校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项目去运用,在工作中多思考,通过“抢风头”、“当主审”来自增压力,才会“逼”着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在项目实战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渗透,也才能发现书本中难以企及的知识盲点。另外,通过争当审计“主角”,统筹安排项目内容、进度以及人员分工,对于审计新人也是一项关乎整合团队力量的挑战,总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真实地经历过,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才能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第五,要具有“总结提炼”的习惯。“闷头搞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审计时代早已结束,现代化审计还需要做好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帮助被审单位做好审计整改呢?提好审计建议很关键。科学合理又贴切务实的审计建议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反复总结好的经验,摒弃不合适的做法,比如在一个项目中去总结提炼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多个项目中又去总结提炼诸多共性问题的根源。将思考的过程以文字提炼的形式表达,将经验做法以书面的方式记录,最终才能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以每个项目的完成时间为周期,及时做好总结提炼,也有利于找到审计人员自身的弱点,从而进行弥补或克服。

第六,要具有“创新”的意识。习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作为经济监督的审计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无论是审计理念、方式,还是审计方法、技术、内容都对新时代审计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审计”、“智慧审计”、“穿透式审计”、“审计全覆盖” 诸如此类的审计概念对年轻人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将是审计人终身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最后,合理安排时间。面对审计工作无间断的繁忙与频繁的出差,可能偶尔也会对最初的选择有产生怀疑的时候,但正所谓“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狼图腾中有这样一段话“燃烧人生并不是一味地透支,即使是再强壮的身体也有疲劳的时候,劳逸结合是一种生存的策略。身体是生存的本钱,休息是狂奔的节奏”。笔者认为,合理地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才能细水长流地为国家审计事业做更多地贡献。(作者郁敏单位:广元市审计局)

(作者:审计观察 )

审计观察

专业媒体

独特视角看经济、纵横深入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