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全国碳市场的整体机制已基本到位,配额发放将基于“企业生存空间”、“提供电力结构调整正向激励”等原则进行分配,未来还将纳入新能源行业与更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4月20日,在2021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电力企业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晶杰表示,全国碳市场整体机制已基本到位,为完善全国碳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方案还将得到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并建设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相关的三项条例已经开始公开征求意见,管理办法在2020年12月31日也已经公布。
为做好发电行业配额的科学合理分配,生态环境部门已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5月27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工作。后又于2019年9月25日发布《2019 年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含自备电厂、热电 联产)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试算版)》。
为进一步完善发电行业配额预分配工作,2020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下称“实施方案”)与《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要求各省级单位填写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额预分配相关数据。
张晶杰表示,作为碳市场的核心机制,配额分配机制将遵循“提供正向激励、促进电力结构调整”,“基于企业生存空间、后期逐步完善调整”,“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增加煤炭消费中电煤比重”三方面的原则,实现对燃气机组、超超临界、热电联产等高线率低排放机组的正向激励。还要充分考虑到相对落后的机组在国民经济和电力系统中的地位,配额发放不宜过紧,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生存空间,逐步淘汰。
同时,张晶杰还提到,为鼓励电力占终端能源比重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生产方式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基础设计,促使这一部分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能够在配额的市场中得到有利的位置。
据张晶杰介绍,初期的碳配额将以免费分配为主,采用“基准线法”进行分配,以企业当年年度生产的真实数据进行计算,并且也会将年度内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纳入考量,因此基本上对企业的低碳转型还是有利的。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与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自此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开始了第一个履约周期,共有2225家发电企业分配到碳排放配额。此后生态环境部还将以管理办法为统领,制定并发布温室气体核算报告与核查、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用以搭建全国碳市场的基本制度框架。
张晶杰表示,后续的全国碳市场发展的时间点非常明确,包括完成温室气体数据报送、发电行业完成相应的数据核查、各省级部门预发配额和完成配额核定,以及最终的履约时间点。实际上,现在都在按照时间倒排的方式推动各项相关工作有序进行。
张晶杰认为,当配额相继发放下去后,对于碳市场来说,下一步的配额就需要在生态目标下考虑行业技术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后进行政策设计,然后合理分配不同行业的空白指标。同时要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火电行业发电效率以及一些不宜分配的配额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影响,《实施方案》为配额缺口较大的燃煤机组等重点排放单位设置了“履约天花板”,即配额履约缺口上限值为企业碳排放量的20%。此外还要鼓励发电,促进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这个导向,增加相关的电煤比重。
张晶杰表示,未来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的机制还需进一步联动,并要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争取纳入更多的行业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中国对电力发展的新要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低碳发展的能源结构多元化。”张晶杰总结道。
(作者:见习记者,王晨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