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加快教育改革,为每个中国人的“梦”筑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梦晨
2021-04-20 12:06

周末两天,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在多个网络平台走红,作者是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

文中写道“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作者在文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然是传统中国科举制描述,但是就其根本意义而言,还是指教育对改变命运的现实意义。认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传统,这一点在当代中国不仅被继承更被发展。

纵观70年来中国教育的不平凡历程可以发现,截至当下,中国已经构建起来的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并独具中国特色。

1949年,当时拥有5.4亿人口中国的教育状况统计结果是这样的:约80%的中国人不识字,仅3000多万名小学在校生,中学在校生100多万名,大学在校生10多万名,大中小学在校生规模为倒图钉结构。

而截至2020年,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短短的70年间,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增长了400多倍。中国70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显而易见的提高了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等多方面素质。而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在于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在教育制度的创新,更在于普通中国人越来越旺盛的学习需求,和对“读书改变命运”传统国情的延续。

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或者更好的教育,也成为大多数个体实现梦想路途上的拐点,教育制度为个人改变命运和实现梦想提供了重要基础。其中,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对个体命运和社会的纵向流动带来的影响最为突出,比如1977年恢复高考、20世纪90年代的中专招生制度等等。无论这种命运和使命你是否觉察到,它都在将个体嵌入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上呼啸着向前。

我们更需要重视目前社会出身、阶层的固化、各种社会不公平和潜规则暗流,需要进一步去解决这些个人社会流动的障碍,特别是教育流动的不公。对个人而言,“学习”需要得到鼓励,拼搏需要被激励。让每个人能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看向自己内心的目标与追求,并以悬崖石缝中长成松柏的不懈毅力,与追寻生命成功的决心,更踏实可靠的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建设和规划前程与未来。

这何尝不是一场“中国梦”呢?不管你出生如何,家庭背景如何,只要不抛弃不放弃,也一样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两百多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或移民或求学,他们放弃故土,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众多成功人士的摇篮。

但近些年,由于西方经济不景气,在外留学生由于不好就业也纷纷赶回国内。据媒体报道,目前许多美国公司和企业都在裁员或者停止雇佣员工,这让许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与此同时,工作签证以及劳工绿卡申请紧缩,也限制了很多公司雇佣外国留学生。

在海外华人哀叹“美国梦”难圆时,中国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给“海归”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目前中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吸引留学生回国的招才引智政策,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并对留学生回国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条件,包括最近出台的户口政策。各个城市也纷纷推出人才引进计划,对回国创业的“海归”加大扶持力度并提高政策的灵活性。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全球知名企业在中国纷纷建立公司,文化和谐等各方面原因也让留学生对中国信心十足。在中国成就一番事业,寻找“中国梦”成为很多留学生在美毕业后的心愿。

有一位移民加拿大的成功人士在博客上通过亲身体会写道:“我真的奉劝那些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兄弟们,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尽快回来吧,别在外面受苦了,本来在中国是硕士、博士,是科长、处长甚至局长,是教授、学者还是企业家,现在只是由于英语差点就去搬家、剪草、修屋顶、洗地毯等。中国这么多机会为啥不回来呢?”

从动态或趋势上看,“美国梦”早已褪去其耀眼光环,缺少新内涵和活力,缺乏可持续性。我国则持续保持着强劲发展势头,中国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梦”正一步步地从理想变为现实。

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国家体制,对教育公平和天道酬勤的印证吸引了大批“海归”可以称之为他们的“中国梦”。从“美国梦”到“中国梦”,很多人正走在路上。而要最终使中国人的“中国梦”赢了“美国梦”, 正是中国政府不断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和改革给了广大学子岿然不动的心里底气,这是给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筑基,也是给每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筑基。

(特约作者)

(作者:张梦晨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