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圣美生物总经理石剑峰:大湾区生物医药迈入“领跑”阶段 解锁创新、人才和生态三大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彭敏静 珠海报道
2021-04-21 05:00

圣美生物将加速推动肺癌早诊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以及其他癌种的产品研发及临床研究工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全球癌症报告》,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其中,排名第一的是肺癌,达到82万例。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指出,中国2026年广义液体活检全球市场总容量约326亿美元,其中癌症领域市场规模达到286亿美元。

作为全球肿瘤液态活检的先行者,珠海圣美生物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圣美生物”)创立于2016年,致力于通过全球先进的肿瘤液态活检技术、自动化设备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开发等手段为肿瘤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液态活检检测指导方案。

尽管圣美生物目前真正能够作为产品化上市的只有肺癌早诊智能整体解决方案,但还是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继完成2018年10月的A轮融资、2019年12月的A+轮融资后,今年4月,圣美生物引进国投招商等机构开展了B轮融资。

目前圣美生物拥有LiquidBiopsy稀有细胞富集分离以及循环染色体异常细胞(CAC)检测两大核心技术。前者是可直接对接下游各项分子检测的循环肿瘤细胞富集分离平台,后者是采用循环异常细胞(CAC)进行肺癌早诊的领先技术。“这两项技术在目前来说都是全球非常前沿的技术。”圣美生物总经理石剑峰指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日前专访了圣美生物总经理石剑峰。“对圣美而言,我们不仅依靠一个公司的力量,还依靠了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医生的资源,共同去打造一个突破液态活检技术瓶颈的平台。”石剑峰说。

AI肿瘤液态活检破局肺癌早诊

南方财经:圣美生物为什么选择把肺癌早诊作为突破口?除了肺癌早诊,圣美生物还布局了哪些不同的产品线?

石剑峰:根据刚刚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已经有450多万的新发癌症患者,有300万的癌症死亡患者,其中最大比例的就是肺癌。去年肺癌新发病例接近82万,而死亡病例超过71万。光从数字来看,肺癌是中国最严重的一个癌症病种。除了肺癌之外,我们本身在液态活检方面也有在做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

南方财经:目前圣美生物的营收、研发投入与人员构成情况如何?

石剑峰:虽然我们也有一定的营收,但是相对成熟的公司来说还是比较少的。过去两三年,我们总共有几千万的营业收入。目前圣美是一家以研发投入为主的公司,累计研发投入是过亿元人民币的。因为我们不仅有中国的研发中心,还有美国的研发中心,所以每年我们的研发投入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现在美国的研发中心有10余位全职的海外雇员,他们大部分是曾经在美国很知名的企业或研究机构从事肿瘤检测或治疗相关工作的资深专家。在中国的研发团队大概有40多位同事。此外,我们还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营的专业团队成员。总体说来,我们有一支包括生物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三方面,覆盖肿瘤液态活检整体解决方案的国际化研发团队。

南方财经:如何理解你刚刚讲到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的结合?

石剑峰:肿瘤的液态活检,尤其是通过液态活检技术来实现肿瘤早诊。最大的挑战其实是血液里面的样本含量太少了。我们在这样低含量样本的情况下单靠生物学检测技术实现准确和稳定的结果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也是为什么圣美生物需要通过把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共同把检测灵敏度推进到十万分之一这样的水平。

从另外一个层面,尤其是早期的诊断,像肺癌早期病人是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早期肺癌都是通过体检、低剂量螺旋CT,发现了肺部有结节。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生物学和影像学的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对真正的病人进行多维度的识别,通过影像学、细胞学层面的风险程度来进行综合评价。因为任何一个单一的评价指标,尤其对早期的肿瘤来说,还是有缺陷的。

南方财经:圣美生物为什么会选择分别在中国跟美国都设立一个研发中心?

石剑峰:在做整个肿瘤液态活检的过程中间,我们不仅用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我们同样要美国最顶尖的科学家。我们不仅要最顶尖的生物学家,我们同样还要人工智能专家、数据分析专家、细胞工程方面的专家。因为我们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如何去捕获一些稀有细胞,都是不断需要突破的。如果单用一个国家的团队去做这些创新可能还是不够,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有各个方面的科学家一起来参与肿瘤液态活检这个全球最难的创新工作之一。

南方财经:除了中美双研发中心以外,圣美生物还有哪些技术获取渠道?能否举一个例子,圣美生物是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

石剑峰:圣美生物现在跟很多国内外顶尖的研究机构都有合作,比如,我们跟美国知名肿瘤研究机构在肺癌上面进行合作,跟香港大学在肝癌上面有合作,跟澳门大学在乳腺癌方面有合作,跟中科院在肠癌方面有合作,跟华南理工大学有一个液态活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等。

关于推动技术转化的方面,圣美一直都秉持着开放包容、分工明确的基本理念。每一个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都离不开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分工配合。在这个过程中,科研机构主要承担技术难点的突破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工作,企业将主要承担对于新技术在临床应用场景的实现工作,包括新技术的产品化开发、临床应用验证、商业模式的探索等。

大湾区生物医药“领跑”密码

南方财经:圣美生物为何选择落地珠海?你如何评价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相关生物医药领域的营商环境?

石剑峰: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因为我本人是1992年就来了珠海,然后也在珠海生活了几十年,其实我老家是上海。但我觉得广东省和珠海市,让创业者能够容忍更多的奇思怪想、容忍更多的失败,这些都是创新所必须的。一个相对自由、相对包容的文化,对于创新者来说,能够更加容易去处理跟周边环境的关系和整个文化的关系。

粤港澳大湾区各级政府对于营商也好、创新也好,其实是抱着鼓励、帮助又相对比较包容的一个心态的。从数量上也可以看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现在吸引了大量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在这里新建起来,也有很多海归回到粤港澳大湾区来创业。因为本身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利的问题,它更代表了政府经营理念以及创业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虽然政府颁布了很多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地,能否让创业者们信服,这是关键。我相信,他们用自己投的票来证明他选择了这里,那就足以证明这里的政府不管是政策、理念或者激励,都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是那么多创新型企业能够扎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起来,甚至能够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方财经:当前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否存在一些“卡脖子”环节?

石剑峰:这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底层思路改变。中国医药产业过去以仿制为主,基本上都是跟着国外的先进药厂走。

但是这一轮,整个中国社会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逻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经过30年的“跟跑”之后,现在我们要进入一个“领跑”阶段。“跟跑”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确定性,你所面临的无非就是去仿制更好的、更高质量的产品,利用更低的价格来进行竞争。但“领跑”阶段的发展底层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到了今天,你要做创新。那创新的根本首先是人头脑的PK,首先需要的是顶尖的人才,然后它也需要生态。比如说,我们做液态活检,那我需要很多的上下游供应商,必须要有一个科研集群。比如说大量的生物医药及相关的配套产业集中在这里,不管是原材料的供应,还是到后面的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帮你做临床等,当产业不断往前走的时候,慢慢地会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集群以及新的产业带。

南方财经:如果要打造这样的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创新环境方面还有哪些亟需补齐的短板?

石剑峰:在我个人看来,政府已经做了很多他们该做的工作,可能剩下的还是要有耐心,因为我觉得生物医药产业不像其他的产业,可能我钱砸下去、人扑进去,明天就能够出结果。因为生物医药本身是用在人身上的,是用于治疗或者诊断人的疾病的,它依旧需要遵循科学规律,需要足够的时间能够让他慢慢地去接受挑战和考验。

多个癌种早筛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南方财经:当前生物医药尤其是肿瘤早筛早诊备受关注,早期筛查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目前肿瘤早筛早诊这一细分市场规模有多大?

石剑峰:以肺癌为例,中国80%的肺癌发现的时候都是中晚期。其实,几乎每一个病人到了晚期都要花掉几十万,甚至于接近百万,但是他们从发现到死亡时候的平均生存期只有24个月不到。但早期发现完全是另外一个状况,我们指的早期,如果是Ⅰ期发现的话,进行手术,他的五年存活率是80%;如果是ⅠA期,我们指的是一厘米之内的肺癌的话,他的十年生存率是超过90%。而且早期的病人,尤其是ⅠA期的病人,他做手术只需要几天的时间,恢复可能一个月的时间,然后他就可以回去好好继续工作。

整个液态活检市场潜力,预期美国和中国分别是230亿美元和140亿美元,而其中最大的一块市场是早期筛查的市场。整个美国早筛市场有90亿美元规模左右,中国早筛市场有80亿美元左右。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业去追逐这个赛道?因为在今天来说,绝大部分的市场都还是空白的。即使在美国,目前真正能够做到早筛其实也就是在肠癌上面而已,所以相对来说,很多的癌种依旧是一个空白的市场,依旧具有很大的潜力。

南方财经:与全球其他筛查诊断领域的公司相比,国内相关生物医药企业处在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石剑峰:这个赛道非常新。在美国,除了在肠癌早筛上面,有一家叫Exact Sciences的公司已经有一个叫Cologuard的解决方案,已经形成了稳定收入之外,绝大部分公司目前在早筛方面都有很多的想法和期待,但是依旧还没有一个真正形成成熟的产业和产品。所以,现在中国很多的公司和美国的公司应该算是处于同一竞争阶段。在这个赛道上面的技术目前为止大家是非常相近,绝大部分公司都在用甲基化这样的一个方式在做。但是总体从临床角度来说,中国的公司可能反而会更有一些优势,因为我们的临床样本量大,获取相对比较容易。

南方财经:你认为目前相关的前沿技术还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石剑峰:就目前的肿瘤早筛技术来看,首先是要开发灵敏度足够的技术,能够在肿瘤发生早期在血液中检测到含量极低的肿瘤标志物,如:ctDNA、CAC细胞等也是目前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其次,单一靶标检测仍然存在缺陷,多组学研究符合才是行业发展主流趋势。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单一组学的检测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任何单一靶标都不足以阐明肿瘤复杂的发病机制,因此将多组学整合分析是主流发展趋势。最后,构建大样本研究和数据分析,明确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也是目前实现肿瘤早筛的重要技术瓶颈。

南方财经:你怎么看待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关注?今年4月,圣美生物完成3亿元的B轮融资。接下来,圣美生物有哪些进一步规划?

石剑峰:其实资本是最敏感的,他最清楚未来会走向哪里。虽然在某一个公司上面,可能会存在对与错的问题,但是在方向上他一定是看得很清楚的。既然他愿意投入那么多资本去追逐整个的医疗大健康产业,那足以证明人们目前对于健康的需求依旧是非常旺盛的,医疗依旧会是未来二三十年里面一个非常主要的社会主题。

目前圣美生物的首要目标是把我们的肺癌早诊方案尽快地推向商业化,能够造福更多的病患。之外,我们也会更多投向我们新的研发项目,使它更快、更好地能够接近于产品,能够进行更多的一些临床实验,最终能够造福社会。

(作者:彭敏静 编辑:李艳霞)

彭敏静

记者

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动态,聚焦珠海澳门,涵盖金融市场、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方面。欢迎与我交流分享,邮箱pengjm@sfc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