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北京时间22日晚上,领导人气候峰会如期举行。
据新华社报道,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其他与会的国家领导人也以视频形式发表演讲。与会领导人们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全球合力应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要意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这不仅仅是美国的责任,也是中国的责任,也是其他大经济体的责任。”
习近平在峰会上强调,中国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其他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做出新的承诺。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印度到2030年将安装450千瓦可再生能源。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到2030年将削减46%的碳排放量。英国和欧盟也承诺到2030年分别削减68%和55%的碳排放量。
拜登承诺,到2030年将美国碳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50%至52%。他还表示,美国到2050年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拜登呼吁全球各国合作解决气候危机。“这将是决定性的十年。我们必须做出决定,以避免最严重的气候危机的后果。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但也是一个非凡的、充满可能的时刻。”
他强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靠自己解决这场危机。”
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主席索尔海姆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的一场分论坛上表示,为了保护地球,21世纪应该朝着绿色的方向发展。“大家应该携手合作,这样或将实现绿色经济,从而让各个社会体都可以享受和平和绿色。”
峰会上,习近平强调,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方将在今年10月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中方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中方还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郑永年对记者表示,中国的环保标准非常高,不比美国和其他国家低,因此有底气跟美国就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制定进行谈判。
郑永年强调,气候没有民粹主义,不分国界、不分人群。“希望这方面是中美合作的潜力。”但是,他也指出,即使是在气候变化规则制定方面,中国也可以在合作的基础上,与美国竞争,因为我们气候的标准不比美国低。“该合作的地方合作,该竞争的地方竞争。”
不过,郑永年认为,作为一个新型的大国,中国要避免走美国的路。美国将自己的规则强加于别人,这是霸道。“我们要公道。我们在为世界制定规则时,要通过开放性的多边主义、包容性的多边主义,与大家有商有量、达成共识之后再制定世界的规则。”
习近平强调,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中方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
郑永年对记者表示,“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挑战。能够作出这样的承诺表明我们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面临挑战的同时,存在不少机遇。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绿色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工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节能减排的环保效益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辅相成。
张跃认为,制造业如果遵守、拥护和推动参与到节能、碳中和的大战略,就能提高工业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材料资源的浪费。
他指出,绿色战略启动初期经历低效率的阶段,但从总体上、从物理学、从逻辑来说,这不会是一直的常态,而应该是提高绿色竞争力的同时,又提高了经济竞争力。
索尔海姆表示,“与传统经济相比,绿色经济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将推动经济繁荣。我们不应该把绿色发展看作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去,利用这个机会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作者:施诗,向秀芳 编辑: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