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邓志东:解决人工智能“长尾问题”要深耕场景应用 琶洲或将成为行业变革亮点

琶洲数字岛魏雯静 2021-04-23 19:49

目前人工智能还是“弱人工智能”,面对“长尾”问题,要从发展认知智能、深耕细分场景与大数据等方面解决。

4月22日,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年度总结会在琶洲举行。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布了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三项成果。在探讨人工智能前景、如何赋能中小企业等问题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在接受南财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要对人工智能报有太大的期望,目前人工智能还是“弱人工智能”,面对“长尾”问题,要从发展认知智能、深耕细分场景与大数据等方面解决。

邓志东表示,相对于人类的视听觉能力,数据驱动的感知智能方法缺乏对实例内涵与外延的抽象与延伸,缺乏对不同概念之间关系的语义理解,缺乏基于知识的推理及对常识、经验的利用等。这些已成为人工智能提升用户服务体验,真正实现应用落地的关键。

“人工智能无法包打一切,虽然其对许多应用场景已变得基本可用,但面临长尾问题。”邓志东以自动驾驶举例:“漏检率从0.01%提高到0.0001%,这个对数据和算力的需求可能就是指数级的。在目前存在短板的算法下,可能好几年都不一定能突破,企业愿不愿意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所以说人工智能越做到后面,会越做越难。”邓志东认为,现在所谓的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人工+智能”。通过人工以标签的形式将人类智能转移给机器,因此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有多高水平的人工就有多高水平的智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技术层面上,本质上要从认知智能的视角,通过结合语义与知识、逻辑与规则,实现人工智能创新算法的新突破。

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也显得格外重要。在谈及产业化落地难题方面,邓志东表示,打磨AI产品要基于应用与市场需求驱动,积累与深耕数据,实现性能与用户体验的市场应用迭代。场景要细分再细分,并适时调整赛道,深耕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与模式创新。

近年来,广东省及广州市通过加大规划政策引导,打造了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以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区域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已初步形成以产业应用为引导、以技术攻关为核心、以基础软硬件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截至目前,琶洲核心片区内聚集企业已近3万家,营收金额超过2690亿元。不仅有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青睐,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琶洲,海量大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这里不断汇集。

对此,邓志东表示,琶洲的集聚效应十分明显,政府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政府主导提供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培育创新文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等,将有助于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技术产品真正的落地,都要用笨办法。要实现技术创新破局,需政府主导、巨头牵引、中小企业抱团参与,各方合力构建共性核心平台与生态。相信未来琶洲或将成为行业变革的一个亮点。”

(作者:魏雯静 编辑:曹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