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三大因素决定经济全球化不会逆转,产业链政治化重构难以持久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夏旭田,史辉 苏州报道
2021-04-23 17:34

4月22日,在阿里国际站举办的2021中国制造业出海趋势大会暨华东数字外贸领袖峰会上,中国复关及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是否会逆转备受各方关注,在他看来,不论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看,还是从全球化的载体,亦或是全球化的实现形式看,经济全球化都不会逆转,但会呈现一系列新的趋势。

他指出,一方面,在推动力上,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成为经济全球化新的底层驱动力。另一方面,全球化的载体正从数万个大型跨国公司转向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此外,在全球化的实现形式上,全球化正从全球范围的产业链布局转向区域化甚至本地化的布局。

在此过程中,产业链出现了政治化重构的倾向,即部分欧美国家在产业链重构中基于政治态度,排斥一些国家,龙永图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规律,也违背了国际规则,是不可能持久的。

上述大会上,龙永图指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了前所未见的逆流,所有人都在担心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出现逆转。在他看来,三大因素决定经济全球化不会逆转。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上,龙永图认为,经济全球化真正的底层动力是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快速发展,其背后的一个主要推动力是90年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发展,而新技术的扩散率先实现了全球化,并为经济的全球化提供了技术驱动。

他认为,2000年之后,之所以中国外贸出现了连续八年20%以上的增长,固然是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成千上万的企业获得了外贸经营权,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在此过程中,互联网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成千上万的中国制造企业和外贸商借助互联网参与到对外贸易网络中。

在龙永图看来,当前的技术创新并未停止,而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也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新的底层驱动力,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不会出现根本性逆转。同时技术的演变也将为经济全球化带来新的结构性变化,企业应抓住了这样一个历史机遇,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参与到全球化中。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过去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是几万家大型跨国公司和它们的十几万个分公司在全球进行投资和贸易来完成的,但是新的技术和新的力量正在改变这一格局。

比如,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正利用互联网在全球布局自己的供应链,提升自己的制造水平,同时通过跨境电商把大量产品推向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已不仅仅是跨国公司,更重要的是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

跨国公司垄断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在某种意义上正在进入一个由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

其三,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形式过去是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如今全球产业链正在向区域化甚至本地化布局转变。

龙永图指出,大部分关于全球化的研究都是从波音飞机开始的:波音飞机虽是美国生产的,但是其零部件和原材料是从全世界70多个国家十几万个企业进口的;苹果手机同样如此,其零部件和原材料也是从全世界49个国家进口的,在此前的全球化过程中,大量跨国企业在全球布局,形成了相互连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这次新冠疫情以来,大家对经济全球化都很担心,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出现后,首当其冲的就是成千上万的全球布局的产业链、供应链,由于贸易和投资的中断,以及交通运输的中断,全球产业链出现碎片化,加上全球泛滥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全球产业链正遭遇前所有为的冲击。”

龙永图指出,全球产业链正在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全球产业链出现了区域化甚至本地化的趋势,而中国刚刚批准的RCEP将在区域性的全球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全球新的产业链重构的重点将会出现在亚洲太平洋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正在出现政治化倾向。由于美国和西方欧洲一些国家在新冠疫情当中遭到重创,他们在产业链的重构当中从政治考虑出发,排斥一些国家,鼓励一些国家

龙永图认为,这种做法不具备可持续,也注定是无法实现。因为从全球化的第一天起,全球产业链的构成就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而采取政治化的方式并不符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比如说采购一个零部件,从中国采购成本只有5美元,如果偏偏基于政治考虑,要求企业从另外的国家用10美元来进口这个零部件,企业是不会这样做的。

“不管是所谓‘脱钩’,还是产业链重构的政治化,其在根本上都违背了市场规律,也违背了国际规则,从长期看,这种做法也不具有可持续性。”龙永图说。

(作者:夏旭田,史辉 编辑:杜弘禹)

夏旭田

高级记者

关注数字经济、制造业、电商、外贸、消费、宏观经济。xxt8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