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中小企业进行时: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成战略双引擎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凌芯 广州报道
2021-04-23 22:36

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已成当下发展的重要趋势。

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支持广州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4月22日-23日,首届中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融合大会在广州举行,由工信部支持创建的广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式揭牌,工信部科技司组织的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年度总结会也于同期在广州召开。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表示,2021年,广州将加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省先行先试政策在试验区实施。同时,也将推动数字经济立法工作,为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打好法理基础。未来,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作为战略双引擎,聚焦核心智能产业发展及应用,有效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就优势而言,广州市工信局局长江智涛认为,广州最大的优势是应用场景的建设,市场配置灵活高效,未来将以应用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医疗、交通、商贸、政务等行业领域的渗透融合,实现传统产业集群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形成标杆示范应用。

挖掘释放人工智能有效应用场景

自2018年以来,广东相继制定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应用,已初步形成以产业应用为引导,以技术攻关为核心,以基础软硬件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及行业应用等领域发展势头领先,涌现出华为云计算、云从科技、商汤科技、小鹏汽车、小马智行、大疆科技、广东极飞、广州亿航等细分龙头企业。

前不久,国家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6次提及人工智能,将其列为加强科技攻关的重要前沿领域和加快培养壮大的重要新兴产业,工信部以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开展了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为导向的“揭榜挂帅”工作,支持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并与多个地级市联合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今年4月,华为、腾讯、佳都、云从、云天励飞等1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广东入选数量占全国的1/8。深圳、广州先后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广东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两个先导区的省份。

其中,作为千年商贸之都和重要工业基地,广州具有产业链强壮、创新要素集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个性化服务方面有广阔市场空间。

目前,聚焦“一江两岸三片区”,广州打造了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以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区域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据悉,截至去年底,琶洲核心片区内聚集企业超过28000家,净增4000家以上,营收金额超过2690亿元。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指出,先导区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广州一向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需向改革要动力,剖析影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发展以及赋能百业的突出问题,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坚持需求导向和应用牵引,不断挖掘和释放人工智能有效应用场景,探索出将人工智能技术能力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

“现在我们国内很多技术,几乎都是跟踪国外的发展,我们今天的创新,特别提到广州人工智能的创新,作为先导区试验区,我们更加要部署一些先导区型的研究来提高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IT和高新技术对数字经济的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童庆禧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小企业是传统动能改造提升重要主体

朱秀梅表示:“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跟我们讲,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尚不清晰,供需间的信息不通、问题明显,人工智能企业找不到市场潜在的用户找不准技术和产品,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

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和新动能的培育都离不开中小企业的积极参与,只有把握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才能使得人工智能赋能效应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为此,工信部组织的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于2020年8月启动。据工信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处长徐鹏介绍,截至2021年3月底,有超过300家人工智能供给企业和超过200家需求企业参与,来自人工智能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供给90个应用领域的技术、产品490项,有应用意向的中小企业提出涉及47个应用领域的需求178项。

当前,中小企业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面临着认知、人才、数据、工具、算力和规模挑战。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指出,多地超算中心建设并未产生相应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往往只引入一家大型企业或集成商来使用算力,以大规模投资拉动GDP,未来应让更多专、精的中小型企业支撑未来城市经济发展。

迈向湾区智造的数产融合之路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测算,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是17.03万亿,占GDP比重为17.2%,在此基础上,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速将平均高达11.3%,到2025年,以2019年的不变价格来计算,数字经济的规模预计能达到32.67万亿。

数字技术物化为数字产品及服务,形成数字部门,代表数字产业化,与此同时,数字产品及服务渗透于非数字部门,亦即传统产业,通过数据要素发挥协同效应创造价值,代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共同构成数字经济的范围边界。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对于企业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以金域医学为例,这家广州第三方医学检验龙头企业去年4月提出数字化转型,丰富多样的产业数据基础是最大优势,但面临数字化技术和人才匮乏等问题,该企业副总裁谢江涛表示:“很多传统企业看不懂未来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虽然我们也在不断地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推动企业转型,但其实我们是有一些迷茫的,因为它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没有那么快。其次是数字化人才短缺,像金域一万多员工,我们80%以上都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人才。”

面对传统模式与新风向脱节的问题,跨界企业协同和政企联动正在凸显其重要性。“政府在政策推动、引导以及对企业的赋能方面非常关键。另外,以前我们医检企业从来不会想跟华为、腾讯合作,作为医学科技公司,我们有检验诊断技术和医学专业人才,每年有超过一亿的医学样本数据积累,而华为、腾讯有算力、算法、模型,互为补充协同,共同推出AI细胞病理诊断等仪器或平台。”

而对于广大制造业而言,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在广州,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皮革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产业是五大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较为完善,集聚效应明显,但也面临效率低下的发展瓶颈。

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广东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用工成本占比高,企业管理方式落后,依靠眼盯、手写,众多中小企业转型困难,无法跟上趋势。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下,通过致景科技等广州独角兽平台,企业可提升新款开发效率,降低样衣开发成本,提升从开板到大货量产的量产转化率,用“云工厂”计划生产排程,提升生产供应链效率,降低首单起订量,实现柔性化定制生产,提高“小单快反”能力。

同样,美妆日化行业也面临诸多痛点,如供产销数据无法打通,上下游不能协同生产,OEM/ODM厂商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定制,无法及时获取消费者数据进行精准迭代研发新品等。基于工业互联网构建的行业协同平台,原辅料供应商可以更快更准获取供应情况,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协同,实现企业供应资源优化配置、协同预测和联合计划。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通行管理工程与网络经济领域专家吕廷杰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通过数字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这是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是今后十年的主要趋势,所有的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我们一定要拥抱趋势,才能使大湾区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现2035年的中长期目标。”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凌芯 编辑:杜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