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将积极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

21低碳王帆 2021-04-25 16:44

“积极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表述很大程度反映了各方的建议与呼声。

4月25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相比2020年12月广东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此次正式发布的《规划纲要》新增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内容。

其中,《规划纲要》提出,抓紧制定广东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有条件的地区或行业碳排放率先达峰。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推进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加大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力度,提高低碳能源消费比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纲要》提出,深化碳交易试点,积极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

这一表述很大程度反映了各方的建议与呼声。

在今年年初的广东省两会上,民进广东省委会建言,建议在粤港碳标签互认基础上,主动开展相关研究,借鉴粤港债市通、股市沪港通做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开通粤港碳市场直通,推动我国碳市场对外开放,巩固香港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曾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高,同时碳市场起步早、规模大、交易创新活跃,大湾区有条件、有能力在实现与境外碳市场链接、促进境内碳市场发展壮大方面先行先试。

白鹤祥建议,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尽快协调粤港澳三地政府,在立法层面上出台相关措施,推动大湾区统一碳市场落地,探索将粤港澳三地主要排放行业强制纳入大湾区统一碳市场,推动居民和企业碳普惠行为或开发自愿减排项目形成的碳减排量纳入碳市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境内碳市场与境外碳市场,围绕碳市场连通机制、碳交易标准、碳交易产品互认等方面率先探索、先行试验。

3月25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深圳2020年度优秀绿色金融案例展示交流会上指出,大湾区现在有两个碳市场,一个在广州,一个在深圳,香港也需要碳市场。但是香港这个经济体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和独立运行碳市场所具备的流动性是非常不够的,因此更好的选项就是考虑在大湾区建立一个“统一碳市场”。

马骏继而指出,“就是说只有一个碳市场,各地都来入股。在这个统一的碳市场基础上,可以通过香港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通道‘碳市通’(Carbon Connect),这和我们已经建成的债市通和股市通是类似的,通过这个渠道可以让外国投资者便利地进入中国内地碳市场进行交易。”

此外,马骏指出,我国应该研究探索符合国际标准的自愿碳市场机制,让中国更多的能够减碳的企业和项目能够有机会进入这个市场,取得额外的碳汇收入。

截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69亿吨,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8%,累计成交金额34.89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4%,均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关于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纲要》还提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一步推动碳普惠试点工作,深化市场机制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作用。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近零碳排放及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

高水平建设广东碳捕集测试平台,积极推动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的研究、测试及商业化应用。加强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和风险管理,完善气候变化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提升公共卫生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服务水平。

(作者:王帆 编辑:钟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