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徐道权没有想到,仅仅两年的时间,家族茶厂的销量就从以前的1-2万斤上涨超过了10万斤。
这两年间,徐道权深深感觉到若没有当地大学生创立的茶叶电商渠道,武夷山的茶叶销量和当地的茶产业不会是今天的这番模样。
据统计,2019年福建省茶产业全产业链总值突破千亿元,茶叶产量、单产、茶树良种推广率、出口额增速、全产业链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武夷山,作为福建省茶叶主要产区,现有茶山面积14.8万亩,茶产业已发展成为武夷山市绿色发展和精准扶贫开发的支柱产业。
黄平炜在直播卖茶叶,图/受访者提供
在如今的武夷山地区,茶文化、茶产业与数字新零售正充分结合,打造出一套“茶农种茶+茶商制茶+大学生电商卖茶”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使得茶产业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柱。
黄平炜便是这群来到武夷山的大学生群体之一。2018年,武夷山返乡大学生黄平炜创业茶叶电商,他通过各大平台进行短视频、直播带货,并自学低代码开发搭建数字化营销平台。到2020年,黄平炜的茶叶电商公司不仅将销售额做到了1300万元,还保留了17万多的“私域流量池”,提高了茶叶的复购率。
武夷山市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事实上,在武夷山像黄平炜这样的大学生创业电商企业有超过100多家,这群大学生的创新性、延展性更强,“他们比我们更懂互联网、更懂营销”。
今年32岁的黄平炜是福建莆田人,10年前他毕业于武夷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先在厦门一家电商企业做运营,后来面试进入国内一家大的电商平台,从此开始了他的大厂“北漂”生活。
2014年,黄平炜决心回家乡福建创业。刚开始与人合伙开创了一家电商公司,但三年后项目就“夭折”了。2017年,他开始重新整理思路,经过一年的摸索,他发现短视频电商开始兴起,于是决定抢占当下的流量风口。最终,他回到曾经念书的武夷山创业茶叶电商。
“我孤注一掷,投入了全部十几万元的积蓄,又从家里凑了几十万元,开始了卖茶。”
黄平炜的运气不错。2017年,福建省商务厅组织“八闽电商行”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在农产品的品牌化、电商化和产业化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关产业人才帮扶政策,鼓励县域电商产业发展。黄平炜的事业,也在这时开始逐渐走向正轨。
如今,黄平炜的电商卖茶生意正风生水起。在武夷山市老火车站茶叶电商聚集区内,黄平炜向记者介绍,这个区域有四个大的茶叶仓库,仓库和客服中心都配有直播间,目前抖音平台上一半的茶叶直播销售业务都在这里展开。
“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接到2万多单。”他告诉记者,2018年底是直播卖茶最“疯狂”的阶段。短视频与直播的风口让茶叶生意蒸蒸日上,没用多久他换了栋4层楼房,又租了个1000㎡的大仓库,用于仓储、发货。
在武夷山,最近几年间类似黄平炜的电商发展经历并非个例。记者从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2020年4月以来,为助力受疫情影响滞销的优质农特产品拓展销路,促进旅游业复苏,武夷山市先后推出6场直播活动,共吸引540多万人次参与云购物和云游武夷活动,累计成交额超800万元。
武夷山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胡永海表示,目前由行业协会统计的当地电子商务一年的销售产值接近20亿元,且基本上以茶叶电商为主。
武夷岩茶从采摘到成品要经历10余道工艺,萎调、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拣剔、烘焙……环环相扣。
对徐道权这样的当地茶商来说,这些传统的制茶技艺是武夷山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我们整个家族都和茶有关,有的种茶,有的开茶厂制茶。”对茶农来说,制作好茶叶仿佛是他们天然的使命。
徐道权既是茶农也是茶商,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两三年前我还开着货车出去卖茶,当时出门前给自己下死命令,卖不完茶不能回家。”在电商没有进驻这片闽北区域前,这种传统的“跑茶”销售方式持续了十多年。
多年来,他一直辗转福建、广东、山东等地卖茶,油费、过路费、外出的食宿都是必须要面对的成本,这种推销方式不仅成本高,还经常会在外地吃到“闭门羹”。“更糟糕的是,好不容易找到愿意收茶的店铺,有时还会遭遇跑单,有的店铺我给供货几年了,他突然关店跑路,等我去了也找不到人。”
也正是从2018年开始,他的这种“跑商”推销方式出现了转机。由于结识了刚准备投身茶叶电商事业的黄平炜,茶叶销路豁然开朗,徐道权的职业生涯从此开始了从“跑商”到“坐商”的巨大转变。
现在,他只要坐在自己家茶厂里接接电话,仓库里的茶叶就能被买走一大半。近两年间随着当地茶叶电商的快速崛起,从他手上一年销售掉的茶叶就超过了10万斤,其中通过电商销量占比接近8成,这是此前常年在外“跑商”,一年销量最多只有1-2万斤的他无法想象的。
徐道权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群创业电商的大学生在,我的茶叶销量不会像现在这么大,武夷山的茶产业也不会像如今这么火。”
据统计,武夷山市总人口约24万,其中12万人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约占全市人口数的一半。眼下,武夷山市正在全力实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力争到2022年,茶产业实现“11363”发展目标,即全市规模以上茶企100家,规模以上茶企产值100亿元,产值亿元以上茶企30家以上,产值5亿元以上茶企6家,茶产业税收3亿元。
目前,武夷山市也正在打造中国茶叶交易中心,围绕茶文化、茶产业打造茶旅小镇等新型产业聚集地。茶叶电商不仅改变了过去多年间这里赖以生存的经济发展路径,更开拓延伸了茶叶的产业生态,让越来越多类似黄平炜和徐道权这样的普通人改变了命运。
历史上,围绕武夷山脉产生的茶叶及其品种、制法成为天下之选,武夷茶曾为贡品历时数百年。纵使近年来经历电商赋能,武夷山地区茶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整体仍面临着产业大而不强、竞争力不足的发展痛点,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需求较为迫切。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以大学生为代表的茶叶电商为武夷山茶产业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但要实现“打造武夷山中国茶叶交易中心,把茶旅小镇运营成新型产业聚集地”的目标,武夷山当地的茶产业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最核心的是如何解决武夷山茶产业大而不强、品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实际上,近年来火热的电商直播带货等形式,只是帮助了当地茶叶等农产品实现上行,网销茶叶也大部分以中低端“口粮茶”为主,更多的高端茶销量还是以线下为主。对于武夷山地区的茶产业发展而言,如何推动类似黄平炜和徐道权这样广而散的茶叶产销机构,发展成为规模化的茶产业链生态,从而打造更高价值的茶叶品牌,培养更具消费粘性的用户习惯,这是武夷山地区的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为解决武夷山茶产业大而不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当地政府正大力推动武夷山市茶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武夷山市实施用地、用电、税收优惠的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对重点茶企开展“一对一帮扶”,同时,当地鼓励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采用订单生产、股权合作等方式与茶企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引导规范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实行联合或重组,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与此同时,为延伸茶业产业链条打造更高价值的茶叶品牌,武夷山市坚持线上线下市场并重,加强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合作,打造电商武夷山茶原产地采销集散中心及商家服务中心、云仓物流一体化仓配服务中心,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做大“电商经济”,打造一批以武夷山“桃渊茗”为代表的电商茶企。探索传统茶产业与智能应用联动,打造全新茶产业数字体验模式。
黄平炜告诉记者,目前他已经进入到当地的产业集聚区。在这里,越来越多的返乡大学生开始通过阿里巴巴钉钉平台,学习与搭建茶叶电商经营所需的仓储、快递、客服与财务平台,尝试通过数字化的运营方式盘活老客户,培养用户粘性,提高武夷茶的复购率,并逐渐为高端茶叶打开了电商销售的市场大门。
(作者:卢常乐,徐洁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