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意愿”接近日本,鼓励政策还有多远

高瑞东2021-05-12 14:11

疫情冲击下,生育率下滑有多严峻?全国老龄化如何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本次数据原定于4月上旬发布。

2020年全国人口增长1173万人,新出生人口同比减少18%。根据普查数据,全国人口共14.12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40亿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同2019年的全国人口14.00亿人相比,增加了1173万人,增速0.8%。新出生人口1200万,相比于2019年的1465万人,减少了18%。

增长的1173万人从哪里来?根据净增长人口=新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净迁入人口,首先我国每年净迁入人口较少,影响较低,不予考虑。其次,2020年新出生人口1200万人,是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死亡人口尚未公布,但假如保守估计与2019年一致,均为998万人。则2020年人口净增长,依然存在971万人的误差。

差异主要来源于统计能力的提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漏登率为0.05%,低于六普(0.12%)和五普(1.81%)。普查数据精度提升,这使得2020年人口与抽样调查数据得到的2019年数据,出现了一定误差。统计局强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可信”。

不过,无论如何,人口依然在正增长,尚未到达拐点。根据光大宏观团队测算,全国人口或在2026年左右达到拐点;提前于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人口规划》中提到的,全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14.5亿人。

一、2020年出生率断崖式下滑

疫情和二胎政策边际下滑,对出生率带来双重冲击。新出生人口1200万,相比于2019年的1465万人,同比减少了18%。2020年出生率8.5‰,相比2019年的10.48‰加速下滑。我们在《人口峭壁》第一篇中就已经提到,2020年新出生人口边际大概率会加速下滑,主要来源于两部分的因素:

第一,疫情直接冲击下,未来经济、公共卫生安全的不确定性都大幅上升,中美出生人数均出现下滑。2020年,中美出生人口均出现下滑,2020年全美有360万人出生,比2019年下降4%,也是自1979年以来新生儿数量最少的一年。事实上,考虑2020年底疫情仍有反复,预计2021年,疫情对于新出生人数仍然会有压制。

第二,二胎效应边际回落,也加速了出生率的边际回落。2016年,我国“二胎政策”正式施行,前期积累的生育需求集中释放,二孩及以上占全部出生人口比例在2017年快速上升至59%,成为了近年出生人口的重要支撑。但是,二胎生育率[1]在2018年触顶后,开始逐步回落,拖累整体生育率回落。

值得警惕的是,总和生育率已经跌至1.3‰,接近日本。总和生育率即为每个女性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是育龄生育妇女生育意愿的代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1‰是实现人口稳定代际更迭的水平,1.5‰则是人口下滑的警示线。2020年12月1日,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曾撰文表示,我国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1.5‰)。普查数据则显示,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实际已经滑落到1.3‰,已经接近日本(2019年为1.36‰)。


二、城镇化加速,广东、浙江人口增长领跑

2020年,城镇人口占比63.89%,相比2019年的60.6%,加速推进。我国城镇化率是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我们猜测,城镇化率在2020年大幅提升,一方面是因为落户政策在不断放开,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前文所提到的,统计精度提高的影响。2020年人口普查叠加疫情防控,对于流动人口监控的精度提升,此前一些被遗漏统计的人口也被计入。

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2020年,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与2010年相比,上升2.15个百分点。西部、中部、东北分别上升0.22个、下降0.79个、下降1.20个百分点。

广东、浙江人口增长领跑全国。分省份来看,人口占比提升的前五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新疆、福建、贵州,占比下降的前五个省份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湖南。东三省的人口继续减少,人口继续向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圈聚集。


三、老龄化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全国来看,老龄化进一步上升,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据统计局,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比2019年的18.1%进一步提升。各区域老龄化比例出现较大分化,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是辽宁(25.72%)、上海(23.38%)、吉林(23.06%)、黑龙江(23.22%),最轻的区域是西藏(8.52%)、新疆(11.28%)、青海(12.14%)及广东(12.35%)。

老龄化在全国呈现较大的分化,一方面是受到沿海密集劳动产业用工需求的拉动;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沿海经济较发达、吸引年轻人持续迁入的影响。较为严重的老龄化,正在冲击部分区域的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链以及区域消费总需求,但是,也为医疗、疗养等老年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四、促进生育政策将加速推进

青年人口率先塌陷,政策进入出台的关键窗口期。出生率的下滑,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生育率的下滑,第二是适龄生育妇女基数的下滑。我们在3月23日发布的《出生率下滑无法逆转,90后将直面人口峭壁》报告中已经指出,千禧年前后,出生人口出现塌陷,导致20-30岁人口自2015年达到峰值后,在2015年至2025年出现快速下滑,青年人口已经开始塌陷。目前,30-40岁人群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依然尚存较大规模的适龄生育妇女基数,政策依然存在着力点,刺激生育政策进入了出台的关键窗口期,政策出台刻不容缓。

人口将成为中美博弈的重要变量。与中国不同,美国出生人口虽然也存在波动,但是80年代的“回声潮”叠加“移民潮”持续了将近20年之久,而我国“建国二代”婴儿潮仅持续了10年, 这使得我国老龄化进程未来将快于美国,2035年前后,我国青壮年劳动力占比就将低于美国。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加快人力资源的投入,计划推出1.8万亿的美国家庭计划,对全美教育、幼托等进行投资。

延缓生育率下滑刻不容缓,刺激生育政策将加速推进。政策进入关键窗口期,我们预计后续生育放松,以及鼓励生育政策,应该会加速推出。当然,年轻人生育意愿下滑,是出于生活压力、育儿压力、购房压力、女性职场压力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政策也不能只局限于放开生育的行政限制,而是要从多方面合力,为育儿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障,降低生育顾虑,延缓生育率下滑。


[1]出生率:出生率是每千人中出生人数的比率;生育率是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女性人数之比;总和生育率(TFR)即为每个女性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作者:高瑞东 )

高瑞东

专家学者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于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曾亲历中美谈判,对中美政经形势及国内政策研究深刻,市场观点前瞻,并于2020年7月6日接受《新闻联播》采访。荣获II(Institutional Investor,《机构投资者》)中国大陆最佳宏观团队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