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源家居收到监管函,要求就媒体报道相关事项予以核实。此前,媒体报道中源家居因杀猪盘遭私募大佬叶飞公开“讨债”。
5月9日,微博账号”叶飞私募冠军直说”发文称,通过中间人参与中源家居的市值管理,联系了一些公募基金经理和券商资管买入中源家居股票但最终蒙受了损失。
收到监管函后,中源家居发布公告回应称,经公司内部自查及征询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自上市以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未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委托有关盘方购买公司股票,开展“市值管理”,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也未接触或与蒲菲迪、微博大V“叶飞私募冠军直说”相识。
中源家居曾被股吧股友称为“业界第一杀猪盘”。
4月1日,该股一开盘就上演了“杀猪盘”走势,早盘公开4个点的中源家居仅8分钟时间就触及跌停,随后该股一直在跌停板价格附近整理,这期间多次打开跌停又封住跌停。当日收盘,中源家居股价跌10.02%。
今年3月底到4月初,中源家居连续4天闪崩大跌。而在此之前,上市仅3年的中源家居已3次出现股价拉高后闪崩的走势。
2020年从8月21日到8月26日,中源家居股价连拉四根阳线,股价从8月21日的开盘价27.45元一路上涨到8月26日的最高价36.98元,并且当日以次高价36.9元报收,但随后的三个交易日,中源家居在第一天宽幅震荡之后最终被封死在跌停板上,后两日更是直接“一”字跌停,庄家在高位把货出给散户之后便一路抢先卖出,想割肉的散户投资者根本无法出局,只能无奈的等待。
东方财富的股吧里,有投资者爆料,在几个名为“中银股友俱乐部”或是“银河高级分析群”的微信群或直播间中,有一位“刘老师”鼓动散户在9:25~9:35的时间段“跟随游资集体建仓”,全仓买入中源家居。结果买完之后被拉黑,微信群也被解散了!
再往前,同样的割韭菜方式,也发生过两次,一次发生在去年4月份。
投资者在股吧爆料,4月29日,中源家居连续大涨近3个月,股价接近翻倍,创出近一年新高之时,也有所谓“微信股票群”中的“带票老师”和“微信朋友圈股友”鼓动股民买入中源家居。结果次日中源家居即告一字跌停,并且连收3个一字跌停后还继续下滑,从最高点起算,股价几乎腰斩,高位跟风买入的散户自然也被宰得“鲜血淋漓”。
近日,昔日私募冠军叶飞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则“讨债”声明,把中源家居推进了舆论风波。
叶飞1994年踏入证券市场,2003年进军私募投资,2007年获得中国股市民间高手大赛第一名。他被业内认为是草根派的代表人物,投资风格上偏爱短线操作。
倚天投资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一度成为阳光私募行业的“黑马”。2015年,倚天投资旗下“倚天雅莉3号基金”收益351%,被机构评为阳光私募基金股票策略组2016年上半年度冠军。
2015年9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叶飞涉嫌于2015年5月13日至6月30日集中资金优势,在尾盘阶段连续买入信威集团(600485.SH)、晋西车轴(600495.SH)、江淮汽车(600418.SH)、奥特迅(002227.SZ)、中青宝(300052.SZ)等五只股票,影响价格与交易量,继而反向卖出,构成操纵市场。证监会决定没收其违法所得663.8万元,并处以1991万元罚款。
据《扬子晚报》报道,叶飞还曾担任浙江某大学EMBA总裁班“股票特训班”讲师,跟随他上课的23名EMBA学员巨亏逾亿元。
学员们说,叶飞上课内容很简单,除了普通股票知识,就是讲实际操作。股灾连续暴跌,学员割肉离场亏损过亿。 “少的亏了两三百万,多的亏了一千多万元。”
而上叶飞的课,门槛并不低。学员介绍,如果要参加的话,500万元到1000万元的资金,“培训费”是15万元;1000万元以上,“培训费”是29.8万元。虽然说这样的收费高得离谱,但还是有不少学员心动了。事后统计,20多个人,总资金量达到2.5亿~3亿元。
证监会:坚决持续打击“股市黑嘴”
2020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风险警示称,近日,媒体报道个别股票有“大V”配合“庄家”出货,忽悠式荐股,投资者接盘后股价暴跌损失惨重,需高度警惕。对操纵市场、非法荐股等违法行为,证监会将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发现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0年9月18日,证监会方面再次表示,“股市黑嘴”“非法荐股”“场外配资”等违法活动是资本市场的“毒瘤”,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对此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坚决持续予以打击。
证监会指出,对于“股市黑嘴”,是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影响股票价格,甚至操纵市场等牟取非法利益的机构和个人。其行为模式主要包括编造传播证券虚假信息、蛊惑交易、抢帽子交易、利用信息优势操纵等。根据《证券法》规定,上述行为分别涉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及操纵证券市场等。
(21综合自中国基金报、每日经济新闻、公司公告等)
(编辑:周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