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控股估值重返历史底部,为何股价涨不起来?

郭施亮2021-05-24 10:09


截至521日,腾讯控股TTM市盈率为26.29倍,从市盈率的估值水平来看,正处于6.30%的百分位水平。换言之,只有少数时间的估值水平低于当前的估值位置。从腾讯控股的股价表现分析,自2021年以来,年内涨幅仅有4.34%,较年内最高位775.5元下跌27%左右。

实际上,参考今年以来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上市公司价格表现,同样有着冲高回落的命运,包括阿里、百度、哔哩哔哩等。虽说腾讯控股从最高价下跌了27%左右,但与不少互联网企业的累计最大跌幅相比,整体跌幅还算相对克制。不过,从今年以来,腾讯控股仍然出现4.34%的涨幅。

优秀的上市公司,基本上呈现出股价越涨,估值越低的运行格局。对这一个描述,同样适用于腾讯控股。在之前市场还在担心腾讯的TTM估值已经达到40多倍的时候,经过了这一轮深度调整走势,腾讯控股的TTM估值已经大幅回落至26.29倍,并重返历史估值底部区域。

重返估值底部,是否已具备投资价值?

腾讯控股估值重返历史估值底部,投资价值又是否已经具备呢?

实际上,针对此次腾讯控股的估值下跌,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影响,也有内在的影响原因。

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不仅仅是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估值在持续下降,而且对苹果等海外巨头科技企业来说,同样难逃估值下降的压力。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前期全球市场受到疫情的影响因素,开启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大放水”模式。在货币放水环境下,首先刺激的是全球优质资产的价格抬升。在海外市场,包括苹果、帝亚吉欧、路易威登等国际巨头企业的估值快速攀升。在国内市场,包括茅台、美的、五粮液等一批消费企业的估值也处于快速攀升的迹象。很显然,这也印证了全球“大放水”环境下,资本优先流向了全球主要市场的核心资产,并促使核心资产的估值水平迅速抬升。

但是,在全球疫情有所改善之际,全球宽松流动性的预期开始逐渐放缓。随后,美国通胀压力快速抬升,这也促使超宽松货币的提前收紧。虽然目前尚未有更实质性的收紧动作,但从细微之处可以看出,全球市场正在逐渐改变之前大放水的态度,之前核心资产的估值泡沫也不得不出现破裂的压力。

苹果公司从此前TTM市盈率超过40倍的水平,逐渐回落至27倍左右的TTM市盈率水平。茅台也从之前70倍左右的TTM市盈率逐渐回落至50倍左右的TTM市盈率水平。同样道理,在全球宽松流动性发生微妙变化之际,对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估值定价,同样会受到影响,经过了过去三个月的快速调整,腾讯控股的TTM市盈率也从45倍左右下降至26倍左右的水平。

对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企业来说,除了受到全球流动性松紧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政策监管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部分业务的合规监管压力等。在监管压力尚未完全落地之前,市场仍然抱有比较谨慎的观望态度,市场也采用了比较保守的估值定价策略。

除此以外,腾讯估值下移,可能与恒指改革方案等因素有关,腾讯权重下降会导致部分被动资金流出,资金流出压力加剧间接影响到腾讯的短期估值定价水平。

作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总市值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腾讯控股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是非常高的,其业务几乎牵涉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腾讯控股在较高基数的基础上,仍然可以保持持续稳健的盈利增速能力,这对一家数万亿市值的巨头企业而言,确实并不简单。

一季报财报稳打稳扎,还是我们熟悉的腾讯

今年一季报,腾讯的财报给我的感觉是稳打稳扎,并未看到实质性的数据恶化情况。或许,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比较担心的是社交用户增速触及增长瓶颈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说,腾讯的社交地位仍然很难取代,不少平台的社交沟通最终还是离不开腾讯的社交。只不过,在用户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腾讯需要在付费增值、视频号、金融科技、企业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并创造出更多的发展亮点。

从今年一季报的数据分析,腾讯营收同比增长25.21%,净利润同比增长65%。但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参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增速情况,从这份数据分析,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33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虽然部分数据与去年四季度数据相比,存在环比放缓的迹象,但考虑到高基数的因素,腾讯这一份业绩报表还是比较稳的。

试想一下,纵观A股与港股市场,在千亿市值规模以上的企业中,找出一家利润增速持续保持在20%以上的企业,也并非易事。

对腾讯来说,26.29倍的TTM市盈率,这应该属于估值底部区域。但是,估值底部区域并不等同于估值低点。在极端市场环境下,估值低点可能会压得很低,并远离合理的估值中枢区域,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把这一个估值低点逐渐修复,并回归至合理的位置附近。

从过去十年的估值数据分析,腾讯最低估值在22倍附近,如果按照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利润增速计算,PEG1上下,这可能会是腾讯最悲观的定价了。不过,对PEG估值法的背后,一方面需要腾讯保持稳健的盈利增速能力,缺乏成长性的企业只能够用更保守的估值方法,另一方面是腾讯护城河、商业模式乃至自由现金流等优势仍未受到实质性的撼动。或许,在实际情况下,用多种估值模型对腾讯进行估值定价,可能会具有更高的参考性。

不一样的智慧,腾讯把眼光放得很长远

对腾讯控股来说,有几大发展战略是我比较认可的。

其中,在投资业务上,腾讯控股有着中国版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称号,除了纯财务投资之外,腾讯还采取了联营或者合营的投资方式,这些年来对上市类或者非上市类的股权投资是非常成功的。近年来,投资业务为腾讯带来了比较可观的投资回报率,中国版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称号经得起市场的反复考验。

同时,腾讯有着开放平台的定位,并逐渐打造成高效可靠的企业服务平台。这些年来,腾讯投资的企业有不少,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并在全方位赋能合作企业,从这一点出发,具有不一般的影响意义。

另外,腾讯已经发展成一家巨头企业,但腾讯已经深刻意识到提升社会价值的重要性,甚至对部分业务、部分渠道,可能存在社会价值高于商业利益的导向,这也是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近期腾讯增设了社会价值事业部,并在首期投入了500亿人民币用作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及公益数字化等领域,这也是科技向善的体现。

腾讯控股的估值重返历史底部区域,既有外部政策与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影响,也有内在强化合规要求与社会价值高于商业利益的导向需求。从这一系列的事件分析,激进型的资金可能承受不了时间成本的煎熬,但对稳健型的资金来说,却明显感受到腾讯控股核心价值越来越牢固了。

对一家注重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肯定会兼顾各方面的考虑,对一家本身已有数万亿市值规模的巨头上市公司来说,尚且可以保持自由现金流与利润增速的稳步增长,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或许,对真正意义上的长线资金来说,投资腾讯只会输掉时间,但长期下来,并不会让长线投资者失望。

(作者:郭施亮 )

郭施亮

专业人士

亮眼看财经、趣谈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