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医药流通环节将大幅压缩是未来趋势;同时,伴随着医疗机构盈利模式的转变,成本管控的运营管理模式成为增收的关键。为此,基于科技手段的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以及借助于科学工具的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成为医疗机构的刚需。在这种情况下,SPD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黑马。
SPD模式是指公司与医疗机构签订中长期业务合同,在约定的合同期限内,公司以“智慧供应链服务”为核心,搭建医用耗材智慧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医疗机构提供多元化服务,帮助医疗机构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20一年开展SPD项目的医疗机构有300余家,覆盖范围主要是公立二级以上医院,渗透率约为3%,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有分析显示,若按照2000家左右三级医院、7000家左右二级医院的市场存量,以每家医院每次投入100万元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来计算,SPD相关业务将是近百亿的市场。
对此,有行业分析师指出:“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医院从提升内部效果、降低成本、外购服务的角度,很可能将主动推动SPD模式的发展。而在DTP药房、血制品等领域深耕,与上下游以深度合作增加黏性,也将延伸出更多SPD专业化模式。”
日前,塞力医疗董事会秘书刘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亦表示:“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随着政策的推进,医疗智慧供应链将在各大医院普及,医药流通领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目前关于SPD行业的发展历程存在一种观点:2013年到2016年属于萌芽期,SPD行业由医药商业企业主导,属于业务型模式;2017年2019年,医药商业企业、第三方服务企业、软件硬件供应商等均参与市场,业务型和服务型模式并存;2020年后,第三方服务企业的服务模式优势开始凸显。
2019年以来,SPD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2019年1月,上市公司塞力医疗(当时名为塞力斯医疗)发布公告表示,将投资1.082亿把主营业务变更为SPD业务;同年4月,老牌医药流通国企柳药股份豪掷11.7亿布局器械流通和SPD业务;2020年9月,SPD医用物资管理服务商国医科技完成1.5亿元B轮融资。
有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医院服务模式的构建,SPD在政策的加码下或将成为刚需,未来三五年内中国医院将出现巨大的SPD市场需求。因为现在医院的耗占比偏高,一般收入规模为十亿的医院,平均耗占比范围在23%至25%。20亿以上规模的医院,平均耗占比可以达到33%至34%。与药品采购类似,过去医药、耗材是医院的利润中心,现在变成成本中心,未来医院利润主要依靠节约赚取,精细化运营、控制成本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面前,传统医疗配送物流企业、SPD软件提供商纷纷布局SPD。作为分销龙头,国药控股推动业务模式和供应链服务能力的创新升级,充分利用药械联动竞争优势,促进业务协同与科技赋能,持续推动集中配送、院内物流管理、智慧后勤等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在2020年,累计开展集中配送和SPD项目总计达1735个,较上一年度增加790个,其中SPD项目较上一年度增加103个。“公司在巩固商贸流通网络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分销和零售、药品和器械的协同能力,积极探索创新业务领域的发展机遇,推动业务板块的纵向延伸,构建适应行业转型背景下全新竞争格局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未来将继续巩固分销龙头地位,加强资源协调整合,强化全渠道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国药控股表示。
上海医药在2020年,分销业务增长率基本追平国药控股。根据国家“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要求,公司本着供应链的集约化、现代化和智能化,推进三大超级物流中心建设工作,以加强现代物流建设,提高保供能力。在保持现有商业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在努力挖掘和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和核心能力。
华润医药在2020年度报告中提出公司积极打造医院药械供应链管理项目SPD的专业服务,未来将强化优势区域,优化业务结构,打造智慧型医药供应链服务商,实现从传统商业分销业务向智慧化、专业化综合服务商的转型。
除了传统医疗配送物流企业外,骆驼医供、医大智能、中设软件、国医科技等软件供应商也加紧布局。据悉,国医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医院物资管理建设、运营与服务的SPD平台商,拥有SPD院内物流精细化管理系统,目前该公司已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
上述三家传统医疗配送物流企业,主要致力于帮助医院解决耗材零加成及信息化难点,而塞力医疗的SPD业务商业模式则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收费上,一种则与前者一样采取服务费模式,按医院耗材金额3%至5%计算;一种则是医院所有耗材均从塞力采购,按8%至12%计算,大多数签约医院选择第二种收费方式,这也为塞力医疗培育了新的利益增长点,实现差异化竞争。
5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塞力医疗(603716,SH)股东大会获悉,公司以“服务创新+协同布局”的发展理念提供医疗智慧供应链运营管理服务,与国家医改同向而行,未来三年将实现稳步前进。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10%,归母扣非净利润0.6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10%。对此,塞力医疗董事长温伟解释称:“目前公司正在跟进的有两百余个项目,新中标签约的项目大部分处于建设落地阶段,需要时间等待这些项目发挥效益。”
作为医疗智慧供应链运营管理服务商,塞力医疗明确以医疗智慧供应链服务业务(IVD 集约化、区域检验中心、SPD)为基础,同时向上游先进技术及院外to C端病患诊疗服务市场(慢病管理 PBM、互联网居家医疗)协同布局的发展战略。
据悉,2020年3月4日,塞力医疗继去年投资1.082将主业变更为SPD模式后再次加码SPD业务,签署《四方监管协议》,强调该专户仅用于塞力斯医疗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SPD业务项目等募集资金投向项目的募集资金的存储和使用,不得用作其他用途。
2020年至今,塞力医疗SPD业务迅速拓展,新增临汾市人民医院、常州市第四医院、浙江大学舟山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福建省福鼎市总医院等 SPD 项目共计 17 个,其中三级以上医院数量占比超 70%;截至目前公司及参控股子公司已签约或中标SPD项目35个;2020年SPD实现营业收入35,408.94元,同比增长103.29%。
刘源补充表示:“随着公司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对上游供应商的不断整合,SPD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2020年SPD毛利率由2019年的8.67%提升至2020年的11.35%。但由于SPD业务尚处于成长阶段,软硬件、人员及项目拓展投入较大,且其价值目前仅体现为院内的运营管理服务,因此现阶段其盈利能力弱于IVD集约化业务。”
“未来,随着AI、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持续推动SPD服务价值的衍变,将深度融入智慧医院建设,数据价值也将得到充分挖掘。”刘源如是说道。
(作者:陈红霞,实习生,陈淇莹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