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六种“心理偏差”,你真的了解吗?

嘉实基金2021-05-27 16:38

在投资中,即使再聪明的人也难免会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这是很多投资者难以克服的难题。这些投资中一不小心就出现的心理误区,往往会使我们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最终导致损失。

那么常见的心理偏差有哪些呢?这里总结了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遇到的6种情况:

过度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过度自信会导致人们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低估风险并夸大自己掌控事件的能力。这种心理偏差让人们认为,成功是源于自己能力超群,而失败则是运气不佳。通常,人们在市场上取得一定成功之后,更有可能做出过度自信的行为。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过度自信,频繁出手。金融学家布拉德巴伯和特伦斯奥丁曾在研究中发现:单身男性投资的周转率最高,已婚男性次之,已婚女性次之,单身女性最低。事实上,高周转率意味着支付更多的手续费。


图片

总体来说,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者过度频繁交易,进而降低投资组合的收益。这些收益损耗源于大量频繁交易要支付的手续费,以及投资者大多买入走势不如已售出股票的新股票。

心理账户与心理会计

假如你花20块钱买了一张原价30的电影票,却不小心弄掉了,你是再花20块钱买一张呢,还是不看了?


从沉没成本看,20块钱已经沉没了,应该放弃;但你再花20块钱可以享受到30块钱的乐趣,应该买。但是大多数人会认为如果买了票,成本是20+20=40块钱,其实你不买的话,20块钱相当于白白损失掉了。


图片

这就是心理账户与心理会计过程。我们的大脑所运用的心理会计体系就像一个文件柜,每一个决策、行动和结果都放在文件柜中单独的文件夹里。心理会计过程导致了人们孤立地考虑自己的各项决策,很容易忽视掉很多看似不重要但会影响我们投资收益的因素。这种思维框架会使我们做出相对不明智的资产配置决策,从而导致投资收益或成本的大量流失。

启发式简化

大脑选择走捷径的方式来降低信息分析过程中的复杂性,心理学上称之为启发式简化。走捷径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是代表性和熟悉程度。大脑利用这两个捷径可以组织并迅速处理大量信息。但这些捷径也让人们难以正确分析新的信息,可能因此得出错误结论。

人们在投资中会犯代表性错误。例如,投资者混淆了好公司与好投资的区别,好公司不一定是好投资,很少有公司能把过去取得的高速增长一直保持下去。代表性偏差导致投资者假设好的公司也是好的投资。

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倾向于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认为无论是风险还收益率都是最好的。由熟悉程度引发的偏差让投资者相信自己熟悉的公司相对那些不熟悉的企业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情绪与投资决策

传统金融学理论认为,投资者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能作出理性的决策,从而使他们的财富最大化。但事实上,当一个风险决策涉及金钱时,情感更有可能会战胜理性。

心理学家发现,不相干的感情和情绪会影响决策。例如,你可能因为阳光普照或喜欢的球队赢得比赛而心情大好,这种美好的感觉接下来可能会影响到投资决策。


图片

情感因素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制定不确定性很高的决策时更是如此,比如过分乐观会导致投资者低估风险和高估预期收益。

自豪与懊悔

人们会采取行动来避免懊悔,寻求自豪感。有研究表明,避免懊悔及寻求自豪的心理,往往导致投资者过早套现盈利股票,过久持有亏损股票。

这种行为从两方面影响了投资者的收益。首先,由于出售盈利股,他们需支付高昂的资本利得税。其次,由于那些被出售的盈利股不久之后继续上涨,而那些持有的亏损股后续仍表现不佳,导致投资者只能得到较低收益。所以避免这种心理的一项做法是常说的“及时止损,让盈利奔跑。”

从众效应

人们通过与他人互动来习得经验,观察他人的行为了解其观点。互动实现了信息、意见和情感的快捷交流,在投资中互动交流同样重要。当人们通过互动来互相了解不同股票的看法时,共识就形成了;当人们基于这种共识进行投资时,从众效应就出现了。


图片

从众效应会放大心理偏差,使我们更多的是在群体“感觉”的基础上作出决策,殊不知没有经过正确的分析,失败的可能有多大。

心理和情感因素会影响投资决策。所以,我们需要识别并了解那些在投资过程中影响我们投资决策的心理偏见。当然,今天所列举的只是心理偏差的一部分,我们只有更系统地了解人们的情绪和认知偏差是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的,才能在复杂的现实金融环境中更游刃有余。

(作者:嘉实基金 )

嘉实基金

官方账号

您的专属财智管家,提供与理财相关的产品发布,资讯,活动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