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未来技术学院能实现从卡脖子到捅破天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殷俊
2021-05-27 18:40

  5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这是去年5月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后第一批进入落实阶段的未来技术学院,涉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顶尖大学。 

近些年来,“卡脖子”技术成为中国舆论场中一个热词。尤其是在如芯片等领域,如何打破西方的垄断,成为许多人关心的焦点。有意思的是,被视为处于漩涡中心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却在和大学校长们座谈时直言:大学不要管“卡脖子”,而要去“捅破天”。

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去研究如何“捅破天”: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也就是说,“未来技术研究”不是针对目前卡住我们发展的技术,而是探寻可能开辟新道路的技术。

“卡脖子”和“捅破天”之间有何关系呢?现在被视为“卡脖子”关键的许多技术,在最开始的时候都属于“捅破天”的创新。同理,将来可能“卡脖子”的领域,现在可能刚刚进入我们的视角。中国当然有需要去减少被“卡脖子”,但如果永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力图追赶,那可能就一直被领先、被“卡”。

科学研究需要积累,以量变促成质变,但另一方面重大创新往往又是对现有范式的突破,不是通过“攒”就能实现的。从这个层面看,未来技术研究对中国的科研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科学研究有很大进展,在许多“量”上甚至已经全球领先,但在重大创新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目前的科研管理机制有一定关系:过度追求成果数量,打“短平快”,导致出现大量模仿式、重复式研究,青年科学家缺少足够的激励去从事真正的基础性、创新性研究。

另一方面,产学研结合是中国技术科学发展的一个驱动力,但也不能造成过度依赖。“未来技术”不等于“前沿技术”,其成为有经济价值的“技术”还是未来的事情,现在看上去可能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屠龙术”。所以要将其视为公共物品,由国家投资推动。这当然也要求管理者有一定的眼光与境界,不能等到龙来了再研究屠龙术。

最后,真正促进未来技术发展可能还需要教育思想的改革。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江雷院士说:“颠覆性、革命性技术突破差不多都是发生在多学科交叉领域。……最关键的是要让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人懂数学,让学数学的人懂其他学科的语言。”这既指出要重视数理化等基础学科,还指出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但教育中过早的分科,乃至科研管理中的过度强调专业——现在不少大学招聘还强调“本硕博同一专业”,使得真正懂不同学科语言的人才少之又少。

“未来”这个词,充满了想象的空间。但未来技术需要从现在开始,通过教育、科研各方面的改革,去推动中国从技术大国成为技术强国,乃至“技术未来国”。

(特约作者)


(作者:殷俊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