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变异病毒来袭、无症状感染者增多,如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1新健康朱萍 2021-05-31 15:32

广深这波疫情情况更复杂,防控难度加大。

广深这波疫情进展迅速、情况复杂,给新冠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

5月30日,广州、深圳分别发布此轮疫情溯源结果:广州市5月21日以来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B.1.617);深圳市个案1到11,新冠病毒基因检测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同属于从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B117。

据广东省卫健委消息,5月30日0-24时,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其中1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广州报告18例(其中1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佛山报告2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对于毒株变异,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指出:“已经在针对变异株研制新一代疫苗,我们国家灭活疫苗的技术路线特别适合快速应对变异株,因为整个疫苗供应不做丝毫改变,只是在投料端把原来的早期流行株换成现在对我们有威胁的变异株,一个生产周期,这一头出来的就是变异株的疫苗,所以说百姓不用担心,我们有足够的研究能力和生产能力,根据对变异株监控的结果,我们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居多,而且广州疫情传染的源头仍未公布。5月31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流调都能查到源头。而且假定打过疫苗的人有免疫力了,他们感染了不一定发病,成为健康的病毒携带者,他们虽然无症状但病毒仍具有传播性。“防疫方面,仍然是要把免疫覆盖率提高,个别病例出现,则采取综合措施,做核酸检测,找出显性患者,与平时的防控措施一样。在全国没达到一定免疫水平之前,个人的防护还是要做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呼吸科专家李海潮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防护的大原则没有变化。“戴好口罩,勤洗手。在出现流行的地区要注意少聚集,注意通风!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强,无症状感染者多,减少聚集十分重要。”

01 变异毒株来袭

继辽宁、安徽等地出现疫情反弹后,近日广州等地也出现了变异毒株引发的新一波疫情。

在5月30日举行的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斌通报,5月21日以来的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最早在印度被发现的变异株(B.1.617)。

5月30日晚20时,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巨平通报,基本判定本起疫情为境外输入关联疫情,港口作业场所暴露感染后,引入的社区传播的可能性大,排除了与辽宁、安徽、广州其他区域近期疫情的关联性。其中个案1到11,新冠病毒基因检测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同属于从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B117。

5月1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披露了3例从重庆入境的新冠确诊病例,4月21日早上,他们从印度首都飞往重庆。基因组序列的分析表明,这3例确诊病例所感染的新冠病毒,均为B.1.617。

5月27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曾指出,根据现在的流行病学报告、调查,本次疫情有两个特点:一是本次疫情主要是通过共同居住、共同聚餐、共同托管等相对密闭的场合受到感染后造成的传播,感染者之间有明确的传播链条;二是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力很强。

印度政府新冠疫情工作组顾问加甘迪普·康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B.1.617很可能比英国出现的突变株传染性高50%,而且似乎已经在竞争中超过英国的变异株,成为印度传播最快的毒株。

近日,越南的防疫工作也因为变异毒株“破防”。

据报道,自4月27日暴发新一波疫情以来,越南新增新冠确诊病例4034例,占该国累计确诊总数的一半还多。

5月29日,越南卫生部长阮青龙表示,越南检测到一种新的变异新冠病毒,兼具最初在英国发现的变异病毒和最初在印度发现的变异病毒的特征,较之前发现的几种变异病毒复制速度更快、更具传染性,尤其可通过空气快速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越南为何在短时间内新增大量感染病例。

阮青龙称最新的变异病毒“非常危险”。报道称,病毒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突变,虽然大多数突变都无关紧要,但一些突变会使得病毒更具传染性。加上具有混合特征的变异病毒,越南目前共发现8种变异新冠病毒。

02 与变异毒株赛跑

5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把病毒变异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特别“需要警惕的变异毒株”,像在英国、巴西、南非发现的。第二类叫“值得关注的变异毒株”。像印度出现的这起变异,就是目前流行占优势的毒株,就属于这种关注的。其他的变异,就“无需关注的变异毒株”。 

科学家们的研发也在与变异病毒赛跑。

B.1.1.7是新冠病毒的一种快速传播突变体,最初在英国检测到。它携带比通常数量更多的基因变异,其中10个突变位于刺突蛋白。英国新冠肺炎基因组学联盟负责人莎伦·皮科克(Sharon Peacock)表示,最早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很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主要形式,并对未来的疫苗研究工作产生影响。

1月21日,辉瑞公司(Pfizer)和BioNTech公司联合宣布,一项体外研究的结果提供了额外数据,显示接种新冠疫苗BNT162b2个体的血清仍然具有中和新冠病毒突变株B.1.1.7的能力。

1月26日,Moderna公司宣布,该公司开发的新冠疫苗mRNA-1273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对新出现的新冠突变病毒株的中和活性。接种新冠疫苗个体的血清对包括最初在英国和南非发现的B.1.1.7和B.1.351病毒株在内的多种关键性突变体产生中和效应。B.1.1.7变体对中和滴度无显著影响。与先前突变体相比,针对B.1.351突变体的中和滴度虽然降低了6倍,但是仍然高于预计能够提供保护的水平。

5月1日,英国剑桥大学的Gupta组在社交媒体上上传了极为重要的印度突变株B.1.617的数据,评估了B.1.617的逃逸情况,这是第一个B.1.617血清学数据。

B.1.617具有E484Q和L452R“双突变”。而E484是一个具有潜在抗体逃逸的突变。Gupta组检测了9名接种过一次BNT162b2受试者的血清对该突变株假病毒的中和活性,发现相比野生型,E484Q突变使疫苗接种血清中和活性下降了6倍,而L452R使血清中和活性下降了4倍。本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这说明目前的疫苗对于印度突变株有效,加大疫苗接种有助于遏制这一突变株流行。

对于毒株变异,中国疫苗企业也在积极研发中,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5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三叶草生物发布了第二代重组蛋白新冠候选疫苗–改良型B.1.351 刺突蛋白“S-三聚体”新冠候选疫苗(B.1.351 “S-三聚体”)临床前研究的积极数据。

数据显示,B.1.351 “S-三聚体”新冠候选疫苗可诱导针对SARS-CoV-2原始毒株和值得关注的突变株(特别是南非突变株B.1.351、巴西突变株P.1和英国突变株B.1.1.7)的广谱中和抗体反应。

康希诺生物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全球三期临床数据表明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总体保护效力为65.7%。从目前进行的中和抗体交叉实验结果来看,疫苗对突变株有保护作用。

“我们将密切关注病毒变异情况以及观察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和对突变株的保护效果。一旦发现有逃逸疫苗保护力的突变株出现,康希诺生物的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具备快速产业化能力,可迅速研制生产出针对新病毒株的产品。”上述负责人表示。

科兴生物也发布了一项评价其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在巴西P.1变异株传播环境中的有效性的阴性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在巴西玛瑙斯市开展,该地区新冠突变病毒的监控数据显示75%的新冠病毒样本属于P.1病毒株。研究从53176名医护人员(其中88%至少接种了一剂克尔来福)中按照检测阳性:检测阴性=1:1的配对比例,选取了393对有症状病例和135 对无症状病例。结果显示,接种至少一剂克尔来福对新冠病例的保护率为49.6%,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保护率为35.1%。

该研究在P.1爆发的地区进行,新冠突变病毒监控数据显示病毒样本中75%为P.1,在医务人员中监控数据显示P.1占病毒样本的80%,因此这一保护效力可能与对P.1病毒株的保护效力相近。

在巴西开展的克尔来福III期临床试验免疫原性研究中,接种两剂克尔来福后,原毒株、P.1株和P.2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1.1%、68.9%和80.0%,GMT分别为64.4、46.8、45.8,各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为疫苗对变异病毒具有保护效果提供了试验依据。结合这两项研究结果,提示克尔来福在P.1株引起的有症状的新冠病例依然有效。

此外,巴西圣保罗州布坦坦研究所于4月11日公布了克尔来福在巴西Ⅲ期临床试验的最终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克尔来福对于P.1和P.2这两种变异新冠病毒同样有效。P.1变异病毒最初发现于亚马孙州首府玛瑙斯市,是导致今年以来巴西疫情严重反弹的一个因素。P.2变异病毒主要在里约热内卢等地流行。

03 防控不可松懈

疫苗接种能够有效控制疫情,但防控仍然很重要,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给防控带来较大挑战。

在本轮疫情中,就出现了较多的无症状感染者。

如5月31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5月30日0-24时,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其中1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广州报告18例(其中1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佛山报告2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深圳报告2例,佛山报告1例。

病毒学专家、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金冬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之前的病毒传播相比,这轮广州疫情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会影响年轻人、而且轻症的比较多。 

“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越多,就越糟糕,因为这说明还有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传染了,但是没有被发现。”

这轮传染中首先被发现的病例来自5月21日确诊的本土感染者,一位75岁的女性郭某,基因测序发现她感染的是印度变异株。郭某近期没有到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没有境外旅居史,发病前14天一直在广州生活,主要活动轨迹涉又一间茶点轩、鸿福市场等。

她是如何感染的,至今没有查到源头。

关于广州这次疫情源头的问题,胡善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并不是每一次流行病调查都能查出它的源头。“能真正查到明显的那种传染关系,究竟还是少数的。”

胡善联指出,此次疫情中受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高于显性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人数肯定会多,而显现的病人少。

 “以后差不多将有28%到30%左右的人接种过疫苗,假定说这些打过疫苗的人有了免疫力,但不排除他们会被感染,只是可能他们体内有抗体不会出现病症,但有携带病毒的可能性。这种疫苗接种者携带的病毒也是有传播性的,虽然携带者自身免疫,但其接触者都有可能感染。这次临时出现的病毒,广州、佛山一家人在一起,就都感染了,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对于后续的防控情况,胡善联表示目前防控仍是的关键问题,要将免疫的覆盖率提高。“有个别病例的话,就要采取综合措施,把其周围的接触者在做一些核酸检测,把病毒携带者找出来,显性病人找出来了,然后综合预防措施都是一样的。在全国没有全面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每个人的个人防护还是要做好的。” 

当接种覆盖率到了80%、90%后,是否可以摘掉口罩?

胡善联表示,这需要到那时再看情况,但现在我们的距离还很远的。且疫苗的覆盖率和免疫率并不是一个概念,免疫率需要通过抗体的测定来确定,在短期内是会升高的。不管在什么时间都要做好防护,不能掉以轻心。现在发生的这些病例都没有报道是否注射过疫苗。

钟南山院士接受CGTN采访时表示,如果新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慢慢降低的话,那么新冠与人类的长期共存将成为可能。我们可能要像预防流感那样,定期打疫苗。不过鉴于现在多国都出现了病毒变异,具体发展还是要持续观望。

(实习生 华卓玛、林昀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朱萍 编辑:徐旭)

朱萍

高级记者

关注医药大健康领域(上市公司、创新企业), 机械制造、环保等领域。擅长深度调查,开得了挖机。欢迎联系爆料:zhupi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