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面临整体破净行情 暂缓发行后齐鲁银行能否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1-06-01

5月28日,齐鲁银行发布第三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提示公司首次发行估值偏高,上市后存在估值水平向行业平均市盈率回归,股价下跌风险。

5 月14日、5月21日和5月28日,齐鲁银行因为首发询价被高估连续发布三次提示风险公告,并表示后续发行时间可能会安排递延。齐鲁银行原定于2021年5月14日举行网上路演的时间节点已被推迟至6月4日,原定于5月17日进行的网上、网下申购被推迟至6 月7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因估值被高估而触发上市发行推迟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常态,当前二级市场上,银行股的市盈率普遍偏低,新上市银行股,如果发行市盈率高于同行业均值,就会触发延期三周发行的监管要求。

从2019年以来,无论六大行之一的中国邮储银行,还是厦门银行、重庆银行、浙商银行等城商行,登陆A股市场无不面临这一尴尬经历,作为后来的城商行又有几分竞争成色?

尴尬银行股

5月14日,齐鲁银行披露首次发行初步询价结果,拟发行股票4.58亿股,发行价格确定为5.36元/股。据此发行价格计算,其仅相当于公司2020年市净率(PB)的一倍定价,与齐鲁银行2020年底的每股归母净资产相同。

即使按照净资产价格零溢价发行,齐鲁银行的首发上市还是引起市场担心。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整个银行板块均处于低估值行情,齐鲁银行的发行市盈率(PE)为10.28倍,远高于现在的市场行情,其按净资产价格发行上市,可能在首日就会出现破发行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上市的38家银行股,仅有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厦门银行、成都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等8家上市银行的市净率高于1,最高的宁波银行市净率仅为2.34,上海银行、工商银行、苏农银行等13家上市银行股的市净率甚至不足0.7。

(图说:上市银行股市盈率情况)

这意味着银行业上市公司近8成的个股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最低的渝农商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5家银行股的目前股价甚至不足每股净资产的一半。

由于股价低于净资产,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银行出手稳定股价。

据统计,目前已有西安银行、渝农商行、浙商银行、紫金银行、苏州银行等多个银行股因股价持续跌破净资产,触发了股价稳定条件,不得不出手增持、回购股票,其中西安银行拟增持金额最高,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8993.33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咨询的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在A股市场中,银行板块的估值长期处于低位,平均市盈率目前仅在6倍左右,银行股破净更是常态化。

市场不愿给银行股高估值的主要原因是,银行股一般盘子大,长期缺乏资金关注;银行股每股收益并不高,相比科技股缺乏成长性;同时在息差下调的宏观政策调控下,投资者对银行的经营压力有疑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齐鲁银行2018年11月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材料、暂停新三板股权转让前的收盘价仅为3.31元/股,已明显处于低估值状态,而此次公司确定的发行价格为5.36元/股。

据此测算,齐鲁银行的市净率为1倍,将在上市银行股中排名第9位。齐鲁银行带着10.28倍的“超高”发行市盈率(PE)上市难免让市场担心。

此次发行,齐鲁银行也明显感到发行价格偏离行业正常估值,公布发行价格的同时,齐鲁银行即推迟发行,并连续提示投资风险。公司称,发行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为 10.28 倍,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 2020 年平均静态市盈率,也高于中证指数发布的“货币金融服务业(J66)”最近一个月平均6.77 倍(截至 2021 年 5 月 11日)的静态市盈率,因此提请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审慎研判发行定价的合理性,理性做出投资决策。

分散的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齐鲁银行是全国首批、山东省首家成立的城商行,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全国第四家实现中外合作的城商银行。作为首家由新三板转板A股的上市城商行,齐鲁银行早在2020年12月10日就已经过会,但是直至今年4月30日,才拿到证监会核准批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相比其他城商行,中外合作模式下的齐鲁银行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目前,齐鲁银行前五大股东分别为济南市国资运营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合并持股19.34%,澳洲联邦银行持股17.88%,兖州煤业持股8.67%,济南西城置业及其一致行动人合并持股8.17%,重庆华宇集团持股6.18%。

(图说:齐鲁银行前十大股东)

对此,齐鲁银行认为,公司单一股东持有或受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关联股东合计持有的公司股份均未超过总股本的30%,因此不存在控股股东,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截至2020年底,齐鲁银行已确权股东达3904户,持有股份4.0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98.19%。其中,确权的非自然人股东多达209个,未来如果齐鲁银行股东的股权再次出现大量转让,公司的股权机构或将面临变更,可能会对后续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不过也有银行业人士指出,齐鲁银行这类早期中外合资银行普遍存在股权分散的情况。未来股权结构的趋势大概率是国资成为控股股东。

城商行难题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齐鲁银行资产总额3602.32亿元,股东权益总额272.99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674.96亿元,吸收存款总额2490.18亿元。

2020年,齐鲁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9.36亿元,利润总额28.83亿元,净利润25.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3%,拨备覆盖率为214.60%。

对比行业数据不难发现,在可比的上市城商行中,齐鲁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营收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截至今年一季度,齐鲁银行的总资产3834.74亿元,在已上市银行中排名第31位,仅高于西安银行、厦门银行、常熟银行、紫金银行等8家;实现净利润为7.53亿元,排名第30位。

作为地区性城商行,齐鲁银行同样需要积极拓展新市场。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0 年底,齐鲁银行的贷款业务主要集中于济南、聊城和天津地区,三地的贷款额度占其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50.45%、7.52%和 5.96%,主要经营地区的依赖度高达63.66%。

(图说:齐鲁银行的主要市场)

齐鲁银行的贷款客户以中小微企业为主,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服务中型、小型及微型企业的合计贷款余额分别为700.82 亿元、773.33 亿元及937.44 亿元,分别占公司贷款总额的85.14%、84.65%及84.76%。

齐鲁银行提示称,中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财务信息质量不高,抗风险能力差,客户质量不足,这或将导致公司的贷款减值准备和不良贷款额增加。

此外,齐鲁银行的营收与城商行的处境一致,主要来源同样依赖传统的净利息收入,公司在报告期的净利息收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88.41%、79.35%及 80.81%。

齐鲁银行坦言,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能会对公司的存贷款业务造成冲击,对盈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齐鲁银行不仅受限于城商行的竞争困境,其自身经营也暴露多项不足,通过上市增强资本实力因而显得非常重要。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出现持续下降,分别为10.63%、10.16%及9.49%。

齐鲁银行表示,如果未来因为不能及时补充或增加资本,可能无法持续满足资本充足水平的监管要求。

另一方面,齐鲁银行也面临房地产行业占比偏高的挑战。

2020年底,监管层就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做了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被划分为中资大型银行、中资中型银行、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县域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五档,分别规定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规范化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

按照资产和营收规模分类,齐鲁银行等城商行应属于第三档,对应的监管规定是房地产贷款上限为22.5%,个人住房贷款上限为17.5%。而截至2020年年末,齐鲁银行个人按揭贷款304.6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7.73%;房地产贷款总额394.2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2.95%,两项指标均偏高。未来齐鲁银行恐怕要思考如何降低对房地产业务的依赖。

(作者:韩永先 编辑: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