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因素或与多种疾病风险有关!

推医汇2021-06-02 22:53

日常生活中,诸如饮食、体重、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或都与人类多种疾病风险(增加或降低)直接相关。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摄图网

【1】JCEM:晚餐摄入含有全碳水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饮食或让心脏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0%

doi:10.1210/clinem/dgab288

有研究证据表明,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和食物来源上都在心血管疾病(CVD)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仅有有限的研究分析了不同质量的宏量营养素的摄入时间与人群机体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题为“Meal Timing of Subtypes of Macronutrients Consump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NHANES, 2003 to 2016”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晚餐摄入大量精制碳水化合物和肥肉的人群相比早餐摄入类似食物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升高。

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对来自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中27,911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在两个非连续的时间段里参与者在访谈时收集到的饮食信息。随后研究者分析了在早餐和晚餐时摄入不同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与参与者心脏病发病率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晚餐摄入植物性为基础的饮食或能将心脏病风险降低10%。

总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成年人群中,相比早餐而言,晚餐摄入过量低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动物蛋白或与机体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相关,而晚餐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则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直接相关;晚餐摄入高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或植物性蛋白来替代低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或动物蛋白或能降低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JNCI Cancer Spect:大量摄入红肉及教育水平较低或与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

doi:10.1093/jncics/pkab029

近些年来在很多国家,早发性(50岁之前人群)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因此,阐明传统的结直肠癌风险因素在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NCI Cancer Spectrum上题为“Nongenetic Determinants of Risk for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些非遗传性因素或许也与50岁以下人群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包括较多的红肉摄入、较低的教育水平和大量饮酒等。

研究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的研究中观察到,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生的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特别高,在同一时期,整个发展中国家中年轻人群的饮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水果、非土豆类蔬菜和富含钙质的乳制品摄入量下降,加工食物(比如肉类、披萨、通心粉和奶酪等)和软饮料的摄入量增加。此外,美国人群的纤维、叶酸和钙质摄入量也低于推荐水平。

研究者指出,其它多个结直肠癌风险因素与早发性结直肠癌有关联的趋势,包括糖尿病史、较低的叶酸摄入量、膳食纤维和钙的摄入;然而,BMI和吸烟都不是早发性组的风险因素,这与晚发性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研究者Richard Hayes说道,这项关于早发性结直肠癌非遗传风险因素的首个大规模研究为有针对性地识别那些高风险患者提供了初步的研究基础,这对于减轻疾病所带来的负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3】Cell Host & Microbe:摄入西方饮食或会增加机体肠道炎症和感染的风险

doi:10.1016/j.chom.2021.04.004

肠道中的潘氏细胞(Paneth cells)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和感染,在克罗恩病中,基因突变和环境诱因会一起使得潘氏细胞的功能丧失。

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西方饮食或会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并会增加机体感染和炎性肠病的发生风险。

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包含400人的人口统计和临床数据的数据库,其中包括对每个人机体的潘氏细胞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较高的体重指数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潘氏细胞的异常和不健康表现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一个人的BMI越高,其机体中的潘氏细胞看起来就越差,这种关联性对于健康人群和克罗恩病患者都比较适用。

进一步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名为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的特殊分子或能构成西方饮食模式与潘氏细胞功能异常之间的联系。脱氧胆酸是一种肠道菌群代谢所形成的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会增加两种抑制潘氏细胞功能的免疫性分子的活性,即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1型干扰素。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不良饮食和肠道先天性免疫抑制之间的机制联系,同时还揭示了FXR激活在肠道炎症过程中所发挥的效应。

研究人群基线特征摘要

图片来源:Min Gao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Apr 28; S2213-8587(21)00089-9. doi: 10.1016/S2213-8587(21)00089-9.

【4】Lancet子刊:越胖越可能增加新冠肺炎重症风险?

doi:10.1016/S2213-8587(21)00089-9

牛津大学研究者在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上发表了一项基于社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在体重指数大于23 kg/m2的情况下,严重新冠肺炎导致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呈线性增加,而在整个体重指数范围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呈线性增加,这与相关疾病的过度风险无关。体重指数增加带来的相对风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下和黑人种族的人。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早期,肥胖被认为是严重疾病的重要临床风险因素。多项研究支持这一理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表了几篇关于这一主题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然而,这种关联可能是由于一种特殊形式的对撞机偏差,称为指数事件偏差。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关于这种潜在联系的研究都检查了入院患者的结果,并比较了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之间进展到重症监护病房(ICU)或死亡的情况。因为肥胖本身或新冠肺炎疾病的严重程度都可能导致入院治疗,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可能是虚假的。

一项大型人群研究发现,体重指数在30公斤/平方米或更高的人死于新冠肺炎的风险比体重指数小于30公斤/平方米的略高一些。这项研究避免了碰撞偏倚的风险,发现体重指数为30公斤/平方米或更高的人死于新冠肺炎的风险略高于体重指数小于30公斤/平方米的人。然而,这项研究没有检查整个人群中BMI单位增加的风险,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BMI低于30公斤/平方米。

【5】Sci Rep:体重不足、过重及肥胖的女性复发性流产风险较高

doi:10.1038/s41598-021-86445-2

众所周知,生活方式因素会影响人类的偶发性流产,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对女性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安普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进行一项系统性的回顾和荟萃分析评估了生活方式因素与人类复发性流产之间的关联,在研究过程中还纳入了人群BMI、吸烟、饮酒和咖啡的摄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平均体重的女性而言,体重过轻和超重的女性经历反复流产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综上,在一般人群中,体重过轻(通常BMI低于18.5)或体重指数大于25会让女性复发性流产的风险增加1.2倍;同时在复发性流产女性群体中,BMI大于25还会让其进一步流产的风险增加1.2倍;而BMI大于30则会让其进一步流产风险增加1.7倍以上。

【6】AJCN:大量摄入加工肉类或会增加个体患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

doi:10.1093/ajcn/nqaa448

日常膳食指南中建议人们要限制饮食中红肉的摄入量,因为其是中链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SFAs)的主要来源,据推测其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分析未加工红肉的摄入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关联的证据并不一致。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基斯坦阿迦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就进行了一项全球性的研究发现,摄入加工红肉和机体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该研究并未发现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与摄入未加工的红肉和禽肉有关。

文章中,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了来自5大洲21个国家的134,297名个体的饮食和健康状况,同时他们还追踪了这些参与者的肉类摄入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数据。对参与者追踪了近1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相比未摄入加工肉类的参与者而言,每周摄入150克或更多的加工肉类会让机体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46%,死亡风险增加51%;此外他们还发现,摄入适度水平的非加工肉类似乎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是中性的。

【7】NEJM:摄入富含低质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会增加心脏病和死亡风险

doi:10.1056/NEJMoa2007123

一项对生活在五大洲的人们进行的全球研究发现,摄入富含低质量碳水化合物(poor quality carbohydrate)的饮食会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和死亡的风险更高。无论人们以前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摄入富含低质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称为高血糖饮食)的较高风险都是相似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24日在线发表在NEJM期刊上。

这项研究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地域和饮食多样化人群中最大的一项,这是因为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的西方国家。通过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人口健康研究所和汉密尔顿健康科学研究所开展的人口城乡流行病学(Population Urban and Rural Epidemiolog,PURE)研究,共对137,851名35至70岁的人群进行了中位数9.5年的跟踪调查。

在这项研究中,论文作者们使用食物问卷测量参与者的长期饮食摄入,并估计饮食的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 根据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进行排名)和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数量乘以其血糖指数)。在随访期间,参与者中有8780例死亡和8252例主要心血管事件的记录。

【8】Clin Nutri:咖啡爱好者的又一打击?研究表明大量饮用咖啡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doi:10.1016/j.clnu.2020.12.042

黑咖啡、浓缩咖啡还是拿铁咖啡?无论你喜欢什么咖啡,喝太多都可能会使你陷入困境(原文为hot water,此处为双关),尤其是对心脏健康而言。在一项遗传研究中,来自南澳大利亚大学精密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来自362,571名年龄在37-73之间的英国生物样本库参与者数据研究发现,长期、重度(每天6杯或以上)的咖啡摄入能增加你的血液中脂肪的量从而显著提高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

重要的是,这种相关性是正相关且与剂量相关,也就是说,你喝的咖啡越多,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9】Sci Rep:长期压力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doi:10.1038/s41598-020-80559-9

长期压力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吗?大部分人可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但目前科学家们还缺乏相关的研究证据来证实这一观点。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林雪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个体心脏病发作的前几个月,其机体中压力激素皮质醇的水平就会升高。这或许就表明,长期压力或是机体心脏病发作的一种风险因素。

研究者表示,压力激素皮质醇的水平在心脏病发作个体和未受影响的个体机体中并不相同,这就表明,头发中的皮质醇或能作为指示心脏病发作的新型风险标志物,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压力,学会调节。

【10】Stroke:喝绿茶和咖啡或能降低中风和心脏病幸存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doi:10.1161/STROKEAHA.120.032273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trok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幸存者或能通过喝绿茶来降低多种原因的死亡风险并有望后期预防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此外,研究者还发现,每天喝咖啡或能通过降低心脏病发作后的死亡风险来帮助心脏病发作幸存者改善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健康个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事件的发生。

喝绿茶能够有效预防幸存者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同时喝咖啡还能预防健康人群此类事件的发生。研究者Iso说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在日本文化中,绿茶通常是用水进行冲泡并不加糖,此外,咖啡通常是用水、偶尔混合牛奶和糖类来制备的。制作这些饮料最健康的方式就是不添加不必要的糖分。

最后研究者表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目前他们还不能确定为何摄入绿茶和咖啡能够降低人群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后期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来详细理解绿茶和咖啡所产生的健康效应。

(作者:推医汇 )

推医汇

自媒体

汇聚健康行业资讯,推动学术交流!